行齋
作品描述:
朱祖謀行書錄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句四屏巨軸,紙本(精制玉版宣,玉版宣為宣紙中的上上之品,質地堅厚、光潔堅致、瑩潤如玉),尺寸177×45×4,每幅約7.2平尺,晚清時期精工原裝舊裱,包手處自然包漿痕跡顯著,裱后具有長期久藏未懸掛之明顯特征(裱后似乎就未展開過),保藏極佳;畫面完整、挺括(無一折皺紋)、潔凈如新,十足品相,自然包漿、歲月氣息明顯,品質極具誘人。此作乃朱祖謀經典行書之精品,系晚清文人、書畫家陳豪上款,曾經文物部門遞藏(包手處和軸頭尚留有“小標簽”)。
作者簡介:
朱祖謀(1857—1931),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父光第,曾官鄭州知州。童年愛好文學,隨父在河南生活。光緒八年(1882)舉人,次年進士(傳臚),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會典館總纂總校,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廣東學政,禮部左侍郎。宣統(tǒng)元年(1909),任弼德院顧問大臣。辛亥(1911)革命后,隱居上海。曾任教于江蘇法政學堂。不久,被聘為江西法政學堂監(jiān)督(校長)。袁世凱欲聘為高等顧問,一笑拒之,后在天津以君禮參拜廢帝溥儀,卒于上海。工倚聲,有“清朝第一詞人”之譽;又和王鵬運、周頤、鄭文焯并稱“清詞四大家”。致力于詞籍輯校,刻唐、宋、金、元人詞為《彊村叢書》,又輯《湖州詞征》二十四卷,《國朝湖州詞征》六卷,《滄海遺音集》十三卷,學者奉為寶典。著作豐富,有《彊村語業(yè)》二卷、《彊村遺書》等。陳三立《朱公(朱祖謀)墓志銘》:“其詞獨幽憂怨悱,沈抑綿邈,莫可端倪?!睍ê项仭⒘谝粻t;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
上款人簡介:
陳豪(1839—1910),字藍洲,亦稱蘭洲,號邁庵、墨翁、止庵、怡園居士,室名冬暄草堂、東煙草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為晚清翰林,中國政治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陳叔通之父。晚清文人、書畫家。咸豐七年(1857)補縣學生。同治九年(1870)舉優(yōu)貢生,朝考用知縣,分發(fā)湖北。光緒三年(1877)攝房縣,五年(1879)攝應城,八年(1882)攝蘄水,十一年(1885)補漢川,十八年(1892),移權隨州知州,五品銜。在鄂二十年,聲績著聞。徐世昌《晚晴簃詩匯》:“蘭洲(陳豪)居官多惠政,襟懷高淡,歸田后猶系時望,惟以山水詩畫自娛。詩近香山、放翁,畫尤天機趣妙,題句皆有言外遠致?!?陳三立《冬暄草堂詩文集序》:“先生(陳豪)官鄂,為老吏以宰劇縣,循良之績冠一時。又多藝,能嫻吟詠,工畫與書,文學儒雅,照映前后。……類高逸夷澹稱其為人?!敝小抖巡萏眠z詩文集》二卷、《陳藍洲畫冊》等。
識文:南則積山萬丈,爭氣負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淩跨長隴,前后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云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苧蒿攸積,菰蘆所繁,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創(chuàng)古迄今,舳艫相接。思盡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瀉不測。
款識:蘭洲大兄大人雅屬,古微朱祖謀。
鈐印:朱祖謀?。ò祝⒐盼ⅲㄖ欤?。
人物軼事:
朱祖謀早歲工詩,風格近孟郊、黃庭堅,陳衍稱其為“詩中之夢窗(吳文英)”,可以樂“枵然其腹者”(《石遺室詩話》)。光緒二十二年(1896),王鵬運在京師立詞社,邀其入社, 方專力于詞。所受鵬運影響指教甚多。他將自己生平所學抱負,盡納詞中,頗有關系時事之作。如〔鷓鴣天〕《九日豐宜門外過裴村別業(yè)》、〔聲聲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耼賦落葉詞見示感和》、〔燭影搖紅〕《晚春過黃公度人境廬話舊》、〔摸魚子〕《梅州送春》、〔夜飛鵲〕《香港秋眺》等表現(xiàn)對維新派的同情,感慨光緒帝珍妃的遭遇,抒發(fā)壯懷零落、國土淪喪之感,悲惋沉郁。
晚年雖詞境更趨高簡渾成,內容除偶及軍閥混戰(zhàn)情事外,多為遺老孤獨索寞情懷或流連海上歌場之作。他的詞取徑吳文英,上窺周邦彥,旁及宋詞各大家,打破浙派、常州派的偏見,“勘探孤造”(陳三立《清故光祿大夫禮部右侍郎朱公墓志銘》),自成一家。又精通格律,講究審音,有“律博士”之稱。所以被時人尊為“宗匠”,乃至被視為唐宋到近代數百年來萬千詞家的“殿軍”。王國維稱其為“學人之詞”的“極則”(《人間詞話》)。
陳三立《朱公墓志銘》:“其詞獨幽憂怨悱,沈抑綿邈,莫可端倪。太史遷釋《離騷》,明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固有曠百世與之冥會者,非可偽為也。”
葉恭綽《廣篋中詞》二:“強村翁詞,集清季詞學之大成。公論翕然,無待揚榷。余意詞之境界,前此已開拓殆盡,今茲欲求於聲家特開領域,非別尋涂徑不可。故強村翁或且為詞學之一大結穴,開來啟后,應有繼起而負其責者,此今日論文學者所宜知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