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課程的完善程度,決定著體育教育質量優(yōu)劣,影響著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的達成度。因此,優(yōu)化體育課程,及時有效地解決體育課程長期遺留的老問題和現(xiàn)階段凸顯的新問題,是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育質量要突破的關鍵問題。
一、體育課程“大”而“難”的老問題
談起體育課程的老問題,大家有可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體化”問題,這既是長期未被解決的重大問題,又是多次曾試圖解決但始終未能有所突破的疑難問題。具體表現(xiàn)包含課程內(nèi)容缺乏銜接性、邏輯性問題,課程實施缺乏系統(tǒng)性、多元性問題,課程評價缺乏層次性、操作性問題等。
1.體育課程內(nèi)容缺乏銜接性與邏輯性
體育課程內(nèi)容呈現(xiàn)的主渠道是體育課堂,即以體育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來反映其內(nèi)容范圍、特征及其規(guī)律性。當然,由于體育課程并非只有課堂這一渠道,還有課外體育的課程呈現(xiàn)方式。但是,作為主渠道的體育課堂其教學內(nèi)容長期缺乏的上下學段之間的銜接性,及各類運動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邏輯性,使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過程出現(xiàn)學段間簡單重復,即因下一學段不了解上一學段的學生學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下一學段內(nèi)容重復就容易發(fā)生。而且,關于體育課程內(nèi)容邏輯性問題,是一直未被解決的內(nèi)容起點和先后順序問題。關于起點,是各項內(nèi)容應從哪個年齡段讓學生開始學習是最科學的、最適宜的,有利于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所謂順序問題,是各項內(nèi)容哪項該先學,哪項該后學,還是可以并行學,這一邏輯問題始終沒有答案。甚至,也有專家曾下過體育沒有邏輯的定論。其實不然,體育課程內(nèi)容,不僅應該有學習的起始年齡段,而且,基于學生動作發(fā)展、認知發(fā)展、身體發(fā)育、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等的不同,各運動項目一定會有先學和后學的順序問題。因為,運動項目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價值與功能,探討與學生特征和發(fā)展需求的吻合度,便能探尋其規(guī)律,從而確定起點與順序,以及學段銜接問題。
2.體育課程實施缺乏系統(tǒng)性與多元性
體育課程的實施不僅要系統(tǒng),而且還要體現(xiàn)多元,但長期以來,體育課程的實施既缺乏系統(tǒng)性,又缺乏多元性。在系統(tǒng)性缺乏方面,具體表現(xiàn)在:體育課程實施缺乏將各學段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系統(tǒng)化起來。過去各學段雖教了,但不清楚該不該教;各學段該如何教缺乏歸納,過早專項化、過于低齡化、過多游戲化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教到什么程度一直缺乏精準測評等。在多元性不足方面,具體表現(xiàn)在:體育課程實施的認識高度與寬度不夠。就高度而言,體育課程實施不僅僅是課堂實施,所以,要能夠站在課程的高度看課程實施形式上的多元化,而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實施,既要有課堂上的學與練,還要有課堂外的練與賽,是學、練、賽多種形式聯(lián)合實施的結果。就寬度而言,體育課程實施的范圍不是僅僅局限于學校,而是除了課內(nèi)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外豐富資源和活動空間與方式,學校、家庭與社會形成合力提升體育課程實施效果。但體育課程的實施尚未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性與多元性的特點,實施效果還存在較大缺口。
3.體育課程評價缺乏層次性與操作性
體育課程評價至關重要,沒有評價就無從知曉體育教育質量,更難以規(guī)劃體育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案。但體育課程評價一直處于短板未補的狀態(tài),不僅體現(xiàn)在層次性的體育課程評價未建立,各類評價的具體可操作性也難以呈現(xiàn)。層次性與操作性缺乏,從體育課程層面,到體育課堂層面,再到單項運動學習層面,如何分層分類評價,以前均尚未建立系統(tǒng)化的分層評價體系,評價的要素不夠確定,評價的標準更是缺乏。經(jīng)過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前后共16年的學生時代,體育課程學完以后,究竟學成了什么樣?沒有明確而精準的標準來評價,因此,學成什么樣,幾乎是未知,這是一個學科不成熟、不完善的表現(xiàn)。對體育課堂的評價也尚未建立標準體系,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圍繞什么是好課而爭論不休,至今未形成定論。標準缺乏,評價不力,質量難定,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實效性。而對已經(jīng)提出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究竟應該如何操作?還有待深入探討。從某一專項運動的角度來看,怎樣是掌握了某項運動,有諸多疑惑有待進一步解決,如會傳接球就是會打籃球嗎?從掌握單一技術的角度,并不能說明就掌握了某項運動;又如會打籃球就等于會用籃球健身嗎?也不見得,因為僅僅會打籃球只是在運動本身方面有了實踐。事實上,如何運動、何時運動、每次運動多長時間才更有利于健康等問題,是學生學習某項運動不容忽視的。因此,單項運動的評價對于學生掌握程度而言,一定不能僅僅停留在項目本身,而是要能夠評判到對某項運動的運用上。
二、體育課程“小”而“偏”的新問題
在老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在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具體地講,在第八次體育課程改革以來,又凸顯出了一些新的體育課程問題,盡管與“一體化”問題相比不是那么重大,但極端化或認識上存在一定偏差的問題也急需扭轉。諸如一些體育課單純追求大密度問題、過分強調比賽忽略普及與提高同步抓問題、僅僅考慮中考成績忽視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培育問題等。
1.脫離教學實際體育課堂單純追求大密度
體育課上要求一定的練習密度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需要通過有一定密度的練習,而且,體能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通過專項運動練習,還是體能素質專門練習,密度不足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練習密度大小是受一定條件限制的,并非所有類型的課、所有項目的課、所有季節(jié)的課、所有學段的課都是同一個密度要求。“一刀切”“大一統(tǒng)”,單純追求大密度,不僅不客觀,甚至會適得其反。近些年,對于課堂教學單純追求大密度的現(xiàn)象,不同體育教師看法出現(xiàn)較大反差,其關鍵在于體育課堂教學是不能脫離實際的。按課型劃分,有新授課、復習課和綜合課;按課的內(nèi)容劃分,有球類課、田徑課、體操課、武術課、游泳課等;按季節(jié)劃分,有冬季課、夏季課和春季課、秋季課;根據(jù)課的對象,又有小學課、初中課、高中課,還有大學課,等等。多元化差異,立體化課堂,其練習密度一定是相對的統(tǒng)一,而非絕對的一致。脫離實際體育課上單純追求大密度往往會造成不良的后果,使體育課走向極端化,如,為了單純追求大密度,有的教師在講解時讓學生做原地慢跑動作、金雞獨立動作;有的教師甚至在炎熱的6月的課堂上因過分追求大密度導致學生中暑,等等。這些案例都是單純追求大密度帶來的問題。
2.過分強調體育比賽忽略普及與提高結合
體育課程的實施對象是每一個人,體育教育的普及更為重要,但自從各類特色項目尤其是校園足球開展以來,有些學校的體育工作側重點偏離了方向,甚至有的僅僅用足球比賽獲得的各種獎項來衡量學校體育的成功和特色。然而,對于大教育背景下的學校體育而言,更重要的是普及,不能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競賽活動上,如果在學校層面發(fā)展競技體育,也需要在先做好普及工作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fā)展競技,學校體育發(fā)展不能本末倒置。當然,并不是說學校體育中不要競技體育,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并不矛盾,而是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學校體育要首先抓好全員、重視普及,其次才能從全員中幫助學生挖掘體育潛能,發(fā)展特長。抓好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既有根基,還將有更優(yōu)異的成績。人人受益才是體育教育的真諦,任何只抓提高忽略普及的學校體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只顧中考成績忽略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培育
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看成績,更不是看得了多少分,而是看“以體樹人”的結果,即是否在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方面加強了培育。但當前,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自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以下簡稱:中考體育)推行以來,越來越凸顯出“倒掛”現(xiàn)象和認識問題。所謂“倒掛”現(xiàn)象,是本應學什么、考什么,卻相反成了考什么、學什么。也就是說,中考體育本應該是檢驗初中生在完成初中學段的體育課程學習之后進行的階段性檢驗,一方面看該階段體育教育結果,另一方面還能夠反觀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的不足。但目前中考體育呈現(xiàn)出的是考什么,課上教什么,學生就練什么,幾乎完全沒有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與相關教材的要求。中考體育結束,學生們考分有的雖很高,但除了幾項考試項目順利過關,真正的運動技能未掌握,鍛煉習慣未養(yǎng)成,體質健康水平出現(xiàn)暫時性增高現(xiàn)象,更別說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形成了。這一問題越突出,體育教育就越難以發(fā)揮真正的育人作用。因此,要想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建立科學的、有效的中考體育評價體系,所考的應是已教的,而非考什么才教什么。
三、體育課程新老問題解決主要策略
無論是解決體育課程長期未被徹底解決的老問題,還是解決當下凸顯的新問題,都離不開思想上高度重視,觀念上及時轉變,理論上科學建構,實踐上積極探索等。
1.思想上重視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與解決方案
體育課程無論是長期未被解決的“大”而“難”的老問題,還是“小”而“偏”的新問題,任何問題的產(chǎn)生都有其緣由,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既要找到根源,還要確立明確的解決方案。問題嚴重需要著重解決,對于主管領導而言,不能只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深入研判問題,探尋每一個大小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并帶頭研制解決方案,否則只是發(fā)號施令,難以將解決問題落到實處。如,過分強調體育比賽而忽視全員普及的問題,這是諸多學校主管領導容易走向的誤區(qū),其根源在于對學校體育的認識不全面、不到位,缺乏以人為本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的高站位認識,對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體育認識有偏差。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加強學校主管領導尤其是校長的體育教育理念等的相關培訓。提高認識,方能轉變思路,學校體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觀念上高度認識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及時轉變
對于課程改革而言,每一輪次都會有明確的方向,體育課程改革也如此。當前,在各學科啟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之際,明確要求做好與高中學段課程的銜接等,這種一體化改革的方向既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愿望,也是未來體育課程發(fā)展的總體趨勢。過去長期受缺乏銜接性與邏輯性等問題的影響,體育教育質量改善嚴重受阻,諸多一線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2018年已正式啟動,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需要主管部門、體育教育研究者、實踐者,乃至相關人士對什么是一體化、為什么要一體化、如何一體化等問題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及時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改革之中。只有高度認識并認同改革方向,才能在后續(xù)的改革實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3.理論上始終堅守務實的準則與科學建構
理論源于實踐又要指導實踐,無論是體育知名專家,還是潛心研究的學者,研究理論都要堅守“務實”的準則,即扎根做能指導實踐的研究,尤其是有利于推動一體化改革的理論研究,更要結合實際。推動改革的理論需要務實,更需科學體系。為了有力推動體育課程一體化,使得一體化的步子邁得更加穩(wěn)健,真正發(fā)揮體育學科在“五育”中的地位,體現(xiàn)其在培養(yǎng)體魄強健、人格健全、意志堅強的人才中的價值,致力于一體化的研究者,無論是研究一體化體育課程內(nèi)容體系、課程目標體系,還是要研發(fā)評價體系,都需要有全局觀、使命感,積極投身于體育課程一體化科學體系的建構,為更好地推動體育課程改革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4.實踐中加強問題導向的意識與積極探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體育課程改革需要實踐來推進,體育課程理論需要實踐去檢驗。通過實踐逐步解決問題,但實踐中的問題有哪些,哪些問題需要最先解決,對于任何一個實踐者而言都要將其放在首位,既要加強問題導向意識,還要能夠從當?shù)?、本校實際出發(fā),發(fā)覺共性問題的同時,找到個性問題,因為問題的解決要有針對性。積極探索還要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探尋原因,確定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如,從一體化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區(qū)域、學校,已有的一體化程度不同,缺口不一,要結合實際,依據(jù)一體化體育課程理念,參照一體化課程內(nèi)容設置總體思路與方法,確定地方與校本一體化課程實施策略,這樣才能更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改革實踐工作做得扎實有效。
四、結束語
我國體育課程長期遺留的老問題和現(xiàn)階段凸顯的新問題都需要有效得以解決,“大”而“難”的老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一體化”問題上,即銜接性與邏輯性不足、系統(tǒng)性與多元性不夠、層次性與操作性缺失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對體育教育質量提升帶來較大阻力?!靶 倍捌钡男聠栴}同樣不容忽視,無論是單純追求大密度、過分強調競賽,還是中考功利性問題,也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體育學科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新老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停留在思想層面,要能夠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觀念上及時轉變、理論上科學建構、實踐上積極探索,形成思想、觀念、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新老問題方能得以更有效的解決,體育教育質量才能有望進一步提升。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教材建設中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子課題“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成果,課題編號:VFA180003-12)
作者簡介:于素梅,研究員,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學校體育、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