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①能知四國之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②能謀,謀于野則獲,謀于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③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襄公三十一年)
(原文據中華書局2009年版《春秋左傳注》)
【注釋】
①公孫揮:字子羽,故下文即稱其為“子羽”。
②裨(pí)諶(chén):鄭國大夫,《論語》中也記載其善于草創(chuàng)外交辭令。
③適:去、到、往。
【譯文】
子產參與政事,選擇賢能的人來任用。馮簡子能決斷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有文采,子羽能了解四方諸侯的政令,并辨識各國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職爵位、地位貴賤、才能高低,又善于起草外交辭令。裨諶能出謀劃策,在野外策劃就正確,在城里策劃就不得當。鄭國將有諸侯外交上的事情,子產就向子羽詢問四方諸侯的政令,并且讓他起草各種外交辭令;和裨諶一起坐車到野外去,讓他策劃是否可行;再把結果告訴馮簡子,讓他決斷。事情策劃完成,子產才交給子太叔執(zhí)行,以應對諸侯國的使臣。因此,(子產參與政事時)很少把事情辦壞。(襄公三十一年)
【簡析】
子產祠園
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中,本選段之下的兩段分別為“鄭人游于鄉(xiāng)?!薄白悠び挂螢橐亍?,皆為《左傳》書中的名段,記載了子產生平輝煌的片段。子產治鄭,禮讓為國,寬猛相濟,不毀鄉(xiāng)校,民不能欺,常為后人津津樂道。這些都是因子產知人善任、推賢舉能才得以真正落實,因此,本選段對于了解一代名相子產非常重要?!墩撜Z·憲問篇》記載,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笨鬃釉谫澝类崌娜瞬胖r說:“鄭國外交辭令的創(chuàng)制,裨諶擬稿,世叔提意見,外交官子羽修改,子產作文詞上的加工?!薄豆遍L篇》記載,孔子對子產說:“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辟澝雷赢a:“他有四種行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態(tài)度莊嚴恭敬,他對待君上負責認真,他教養(yǎng)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左傳·昭公二十年》還記載孔子聽到子產的死訊時深情地流淚說:“子產這個人真是有著古代遺留的仁愛??!”孔子所謂“古之遺愛”贊嘆的也是子產為政知人善任而使鄭國百姓福澤深厚。用人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治國理政的核心問題,從堯、舜、禹“天下為公”的皇位禪讓以來,中華文明就形成了“有德者居高位”的用人理念?!读w·文韜》中載姜子牙之言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彼未枷爰液ジ呛喢鞫笠匾浴爸绿煜轮握咴谌瞬拧钡莱隽诉@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世代傳承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