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淇琳
黃昏,看野花滿坡,心里浮起一首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币粋€人到處找春天,找到草鞋都踏破了,才發(fā)現(xiàn)春天是在梅花盛開的內(nèi)部。春是冬的接棒者,是從最寒冷的地方起跑的。原來,植物的內(nèi)心如此豐盈,不管外部如何寒冷,也能活出它的好時節(jié)。
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一文提出,無論二八年華還是花甲之年,心中皆有生命的歡樂,奇跡的誘惑和孩童般的天真。中國老奶奶姜淑梅是位普通、勤勞的農(nóng)家婦女,1960年她跟丈夫到黑龍江謀生,靠當臨時工養(yǎng)育幾個兒女長大。59歲那年,她的丈夫出車禍去世。60歲的姜淑梅開始跟著電視上的字幕、說明書、街上的牌匾學(xué)認字,70歲的姜淑梅開始學(xué)習(xí)寫作,將自己一生苦痛的日子,一點一點寫出來。76歲的姜淑梅寫的《亂時候,窮時候》登上當時各大好書榜,此后她保持每年出一本書的速度,出到第四本,作品已經(jīng)屢屢得獎。姜淑梅說:“俺最喜歡玩的還是寫。玩著玩著,天短了;玩著玩著,有奔頭了;玩著玩著,心里亮堂了?!边@位滿頭銀發(fā)的老人,在生活的愁苦中,她決不會認為人生不值得過,仍然內(nèi)心豐盈,目光澄澈,對明天充滿期待。
丁文江是近代地質(zhì)巨擘,有一次他感覺左腳大拇指發(fā)麻,傅斯年便陪同他去看醫(yī)生。丁文江問醫(yī)生:“要緊不要緊?”醫(yī)生說:“大概不要緊?!彼謫枺骸澳苤尾荒苤危俊贬t(yī)生便說:“不能治?!甭牭竭@話丁文江立刻就放心了。傅斯年不解,就問他:“醫(yī)生說不能治,你怎么反倒高興呢?”丁文江說:“若是能治,當然要想法子去治。既不能治,便從此不想它好了?!碑斠粋€人內(nèi)心豐盈了,他便像一朵坦然的云,一棵生長的樹,一條潺潺的溪水,懂人生參差多態(tài),知萬物皆宜順其自然,這才有了與疾病和平相處的勇氣。
《水滸傳》中,林沖被高俅陷害,大雪彌天之時,一路逃命,來到靠近梁山泊的湖邊酒館,一個人孤苦無依,要上山,卻沒有船,只好獨自喝悶酒。林沖感傷懷抱,向酒保借來筆硯,在墻上寫下八句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zhuǎn)蓬。他年若得志,威鎮(zhèn)泰山東?!碑斎煜露际蔷兡昧譀_的榜文,這種寂寥絕望的心境中怎能不覺人生苦?可短短的八句詩,道出了林沖的闊大胸懷和萬丈豪情。仿佛這世界只要還給他一線生機,他便仍然堅守,仍能活出熱氣與詩意來。
散文家梁實秋先生說:“人生,不過是一段來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弊骷伊智逍Υ艘采钣懈形颍f:“每個人的心里都需要一個人、一棵樹、一片草原、一間木屋、一個故鄉(xiāng),也許不必真實存有,卻是一個不變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點光、一點溫暖、一點希望。”這點光、這點溫暖、這點希望,大抵就是來自內(nèi)心的豐盈。
內(nèi)心的豐盈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生活的姿態(tài)。內(nèi)心豐盈者是思想的強者,是善于活在當下,享受寂寞的清福;是即便明日生命即將凋零,今日也有微笑展顏的坦然;是能跳出塵世的渣滓,讓人生擁有從容、自足的光芒;是能在生命的寒冬里,栽花種草,創(chuàng)造出詩意與美好的一種境界。
(摘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19年11期)
讀書與“凹凸鏡”
人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外界的認知幾乎為零。只有對前人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知識和文化加以學(xué)習(xí)、不斷思考,日積月累,我們才能使自己的知識豐富起來,思想逐漸深邃。我們在閱讀前人的著作時,內(nèi)心是“凹鏡”,它可以聚合外來的光線;當我們能夠著書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其心靈是“凸鏡”,向外散發(fā)著光線。
心靈與思想的“凹凸鏡”就是在不斷地“聚”和“散”之間逐漸形成人類的思想史和文化史。讀書就是讓心靈化為重疊的“凹凸鏡”,使我們看到深遠的宇宙和細微的物之紋理,不斷開掘和延伸思想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