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言菲
一、 真誠的態(tài)度—有效傾聽的前提
與幼兒交流時,我總是身體前傾甚至蹲下來,眼睛注視著他們,邊聽邊點點頭、摸摸頭或拍拍肩,用期待的眼神、溫暖的笑容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大膽暢快地講。我總是饒有興味地聽他們分享的每一個故事,有時甚至要求孩子多講講有趣的細節(jié)。于是,許多孩子爭先恐后地把自己家發(fā)生的或者看到的趣事講給我聽。我也始終把自己當作他們的朋友,經常跟他們聊自己遇到的趣事,孩子們就更信任我,愿意對我敞開心扉。小博孤僻冷漠、不愛說話。他的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他平常由保姆帶。整整一個學期,我堅持每天早上熱情地跟他打招呼:“早上好!”“今天真神氣!”“笑得真好看!”漸漸地,他能對我的話做出一些反應,后來又能提出一些簡單的要求。無論他說什么,我都會想辦法鼓勵他說。堅持到小班下學期,發(fā)現他逐漸愿意跟我分享他的事了,雖然只是簡短的話語,我都會很認真地聽,用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到了中班,小博的話變多了,甚至每天早上都能主動與老師打招呼,偶爾還會走過來和我說他周末去了哪里玩,在某個地方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新朋友等。每次他與我講話時,我都會蹲下來摟著他,專心地聽他分享,用比較夸張的表情、語氣回應他、鼓勵他。慢慢地,小博變得開朗了,愿意和同學交流,上課還常常舉手發(fā)言,在班里結交了不少好朋友。
當我用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我的學生們,蹲下身來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情感變化,適時地與之互動,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真誠的態(tài)度,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身心距離,開啟了有效傾聽的大門。
二、 充裕的時間—有效傾聽的保障
只有耐心專注地聽,給予幼兒充裕的時間去表達,我們才能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
一次數學公開教學活動的內容是“小動物找家”:每個小動物身上都有一個數字,旁邊的樓房每層也有一個數字,請幼兒想辦法為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一個男孩子充滿自信地以數字對應的方法,說出了每個小動物所住樓層,但由于這幼兒說話有一點口吃,在他表述到一半時,旁邊好幾個孩子就失去了耐心,紛紛舉手并發(fā)出較大的聲音竭力表示想回答。但此時,教師微笑著鼓勵小男孩“:你說得很有道理!其他寶貝,我們一起聽他說完哦?!崩蠋煹哪托慕o了這個男孩更大的自信,整個教學活動這個男孩都格外投入。
這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信任與理解孩子,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表達,耐心地傾聽并接納他們的想法,并給予了肯定和贊揚,使孩子們獲得了表達的成就感。
三、 恰當的反饋—有效傾聽的目的
當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時,教師都應該快速在頭腦中整理出對話的重點,給予及時、恰當、積極的反饋,通過肢體語言、話語或其他方式給予孩子必要的反饋,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
一次區(qū)域游戲時,瑄瑄和豆豆在建構區(qū)打了起來,我便詢問原因。這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我冷靜地說:“請你們一個一個說,你們一起說老師能幫助你們解決問題嗎?”兩個孩子這才靜下心來。
瑄瑄:“我剛才想去拿后面的盒子,我請他讓一下,但是他不理我,我走過去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橋,他就打我!”
師:“你請他讓一下,豆豆可能只是玩得很專心沒有聽到。我明白了,豆豆,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豆豆:“他推倒了我的大橋,我才打他的!”
師:“哦,你的大橋搭得很辛苦,倒掉了,你一定很生氣,所以你才會打他,對嗎?你們都不是故意的,但老師覺得,換種方式解決這件事可能會更好?,u瑄可以請豆豆幫拿一下材料,他還是不理你的話,你可以輕輕搖一下他,和他商量。豆豆,遇到問題,動手解決是不文明的,瑄瑄也不是故意的。你們愿意和好,一起來修建這座大橋嗎?”
瑄瑄、豆豆:“好!”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的同理心讓幼兒感受到了理解與尊重,幼兒漸漸平復了情緒。教師也并沒有一定要兩個人互相道歉,而是提出了改進行為的建議,并以合作重修大橋作為和好的橋梁,兩個孩子都欣然接受。正是教師在傾聽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思考并給予符合幼兒心理的回應,才使沖突消解。幼兒也對與人交流相處的行為規(guī)則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并落到行動上。
傾聽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智慧。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只有傾聽,才能架起教師與幼兒信任的橋梁;只有傾聽,才能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傾聽,才能讓我們的教育真正落到幼兒身上!做一個會“聽”的教師,讓教育更有效!
(作者單位:無錫市惠山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