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雷黃永輝?
(1.江蘇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2.江蘇省丹陽市中醫(y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橈骨遠端骨折占成人骨折的17%,是常見的上肢骨折,多發(fā)于伴有骨折疏松的中老年人群中,大多可經非手術治療的方式痊愈[1-3]。目前,骨折的手術治療一般采取內固定或外固定,并聯(lián)合口服阿法骨化醇等藥物[4];中醫(yī)對骨折有獨特的療效,其原則為活血化瘀、止痛續(xù)骨[5]。復方續(xù)斷接骨丸由延胡索、三七、續(xù)斷等多種藥材制得,具有較好的治療骨折作用[6],本實驗考察該制劑聯(lián)合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于江蘇省丹陽市中醫(yī)院就診的84 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 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7 例;年齡55~81 歲,平均年齡(69.50±10.14)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3 例,摔倒19 例,運動受傷7 例,其他3 例,而對照組男性27 例,女性15例;年齡56~82 歲,平均年齡(69.01±10.11)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5 例,摔倒15 例,運動受傷9 例,其他3 例。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經影像學診斷(X 射線或CT)明確診斷為橈骨遠端骨折;(2)年齡55~81 歲;(3)均可手法復位進行外固定;(4)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病理性骨折;(2)陳舊性骨折;(3)開放性骨折伴感染;(4)先天性發(fā)育畸形、成骨不全;(5)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障礙。
1.4 治療手段
1.4.1 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術 患者仰臥位,接受吸入全麻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對患肢進行手法復位,并于C 臂機下觀察復位效果。在距骨折線約3.0 cm 處平行于橈骨側面的方向作一切口,鈍性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直至橈骨骨膜,向其中打入2 枚Schanz 針,保持其方向與水平方向成60°。并在第2 掌骨的橈側按上述方式同法植入2 枚Schanz 針,并安裝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安裝后再次在C 臂機下觀察復位及固定效果。術后靜滴抗生素5 d 預防感染,并于第2天起對患肢進行功能鍛煉。
1.4.2 藥物 在行“1.4.1”項下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大連天宇奧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03),2 粒/次,每天1 次;觀察組給予復方續(xù)斷接骨丸(北京知百草藥業(yè)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28),1 丸/次,每天2 次。1 周為1 個療程,共服用8 個療程。
1.5 指標檢測 ①骨折癥狀,包括疼痛、腫脹、瘀斑等,由主治醫(yī)生和患者自我感受進行判定,每隔1 周進行1 次觀察,共4 周;②根據(jù)文獻[7]報道,X 光機分別于治療后第4、6、8 周對患者骨痂生長進行評分并比較,具體見表1;③于術后4 周晨起抽取患者肘正中靜脈血,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BMP-2、IGF-1、IGF-2、VEGF 水平,具體方法見試劑盒說明書。
表1 骨痂生長評分
1.6 療效評價 根據(jù)文獻[8]報道進行,骨折愈合標準為X 射線下骨折線不明顯,并可見連續(xù)的骨痂填充,骨折相關癥狀消失,無縱向叩擊痛及異常活動,患肢可正常負重。(1)治愈,骨折情況達到愈合標準,所需時間較常規(guī)時間縮短1/3;(2)顯效,骨折情況達到愈合標準,所需時間較常規(guī)時間縮短1/4~1/3;(3)有效,骨折情況達到愈合標準,所需時間較常規(guī)時間縮短1/5~1/4;(4)無效,骨折情況達到愈合標準,所需時間較常規(guī)時間無明顯縮短甚至更長,或有并發(fā)癥產生??傆行剩?[(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6.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骨折愈合情況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 組骨折愈合情況比較(n=42)
2.2 骨折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觀察組疼痛、腫脹、瘀斑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骨折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n=42)
表3 2 組骨折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n=4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骨痂生長評分 治療后4、6、8 周,2 組骨痂生長評分升高(P<0.05),同時間段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 組骨痂生長評分比較(分,x±s,n=42)
2.4 血清生化指標 治療后,2 組血清BMP-2、IGF-1、IGF-2、VEGF 水平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5。
表5 2 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n=42)
表5 2 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n=42)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典型病例 A:患者男性,66 歲,因摔倒致右側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行克氏針聯(lián)合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術固定后,口服復方續(xù)斷接骨丸,X 光片下顯示橈骨長度、關節(jié)面連續(xù)性、尺偏角、掌傾角均無異常,見圖1。
B:患者女性,72 歲,因交通事故致右側橈骨遠端骨折。經克氏針聯(lián)合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術固定后,口服復方續(xù)斷接骨丸,X 光片下顯示橈骨長度、關節(jié)面連續(xù)性、尺偏角、掌傾角均無異常,見圖2。
骨折是指在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下,骨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被中斷,同時患肢出現(xiàn)局部疼痛、腫脹、畸形、異常活動等,是常見的外傷疾?。?]。影響骨折恢復的宏觀因素甚多,包括骨折處的血供狀態(tài)、骨膜的生理狀態(tài)、應力的作用、患者自身年齡與基本健康情況;從微觀的角度看,骨折的修復是多種炎癥因子與生長因子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促進骨痂的生長及骨折的血供可促進骨折的愈合;另一方面,促進生長因子的作用也可作為指導骨折治療的新方向。
圖1 典型病例A
圖2 典型病例B
BMP-2 可調控骨折愈合的啟動。骨折損傷后,許多胚胎時期的發(fā)育與修復程序被重新激活啟動,其中包括軟骨內骨化和原始骨化的過程[10],骨組織未分化的間質細胞在其作用下被激活,并被誘導分化成為骨組織及軟骨組織,從而形成骨折愈合部分,如果缺少該因子則骨折早期修復無法被啟動。IGF 是組織修復的重要生長因子,可分為IGF-1、IGF-2,其組織結構與胰島素類似,并在生長激素促進人體發(fā)育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11],大鼠該基因被敲除后,脛骨骨折的愈合速度及情況均不理想[12]。局部血管的生成是骨折愈合的基礎,而VEGF 作為血管生成因子可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在骨折愈合發(fā)揮作用的多種生長因子中,以成骨細胞分泌的VEGF 最為突出[13]。促進成骨細胞活躍的BMP-2 不但可促進骨組織的形成,還能促進VEGF 分泌,形成新生血管,進而從多角度對骨折的愈合起到促進作用。
中醫(yī)認為,骨折愈合過程主要包括祛瘀、新生、骨合。復方續(xù)斷接骨丸是中醫(yī)研究骨傷疾病的代表性成果,組方包括血竭、川芎、當歸、桃仁、紅花、乳香、沒藥、自然銅、土鱉蟲、兒茶、炒杜仲、續(xù)斷、川牛膝等[14],方中當歸、杜仲可刺激骨間質細胞的增生與轉移;川牛膝加速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分化,促進結締組織形成;川芎、紅花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血整復,諸藥合用,可促進骨折愈合,癥狀緩解,與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術聯(lián)合應用時具有顯著的療效。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復方續(xù)斷接骨丸治療后與骨化醇相比,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縮短,表明它對骨折疼痛、腫脹、瘀斑的緩解作用顯著,在X 射線下的骨痂生長情況亦然。同時,上述情 況可通過檢測血清BMP-2,IGF-1、IGF-2、VEGF 水平進行印證。
綜上所述,復方續(xù)斷接骨丸聯(lián)合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術可迅速緩解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愈合效果,促進骨痂形成,其機制可能與該制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提高血清內BMP-2、IGF-1、IGF-2、VEGF 等因子表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