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琴琴:秉承
“做學生喜愛的好? ?老師”的信念,從
事語文教學工作十幾年,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發(fā)展為目標,立足課堂教學,獨創(chuàng)“六步法”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參與多項國家、省級課題研究,所撰寫的教育教學類論文、教學設計在國家、省市各級多次獲獎?!白鰧W生心中的一扇窗,通過我感知世界的豐富多彩與美好。”
和爸爸媽媽要說的話
大自然會說話?當然!
那就看看我們有沒有一雙會觀察事物的眼睛、會聽風的耳朵、會感覺的皮膚、會運轉的大腦……
如果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學習這篇課文《要下雨了》,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會不會想到一個詞——因果關系?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燕子低飛”“魚兒出水面”“螞蟻搬家”這些表象,其實都是“快要下雨了”這個“因”造成的;同樣,我們?nèi)祟惸苡^察這些變化從而得到“要下雨了”這樣的果,不也是一種因果關系嗎?
生活中,萬事萬物皆有關聯(lián),學會觀察、會用大腦,可以幫助我們解開大自然的很多“謎題”。
一篇極其簡單的科普童話,卻揭示了深刻的哲學意義,耐人尋味,也值得成年人讀一讀。
巧讀課文
《要下雨了》全文共9個自然段,主要從“燕子低飛、魚游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xiàn)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活動特點及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
課文還配有三幅對應內(nèi)容的插圖,在家預習時,爸爸媽媽可以蓋住文章,讓孩子看圖說話,然后再把說出來的話寫下來,去和文章中的句子比一比(這可以幫助孩子更早地、快樂地進入寫作文的狀態(tài));也可以在讀過課文后,按照圖片給的“角色”,和孩子分別扮演小兔、燕子、魚、螞蟻,進行角色表演,這也是很好的語言能力培訓。
分角色朗讀和語言訓練時,要注意人物的對話中帶有“呀、呢、吧”語氣詞的句子,要重點指導孩子讀好這些句子,通過角色體驗,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同時,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體會一下,“陰沉沉、潮濕、悶得很”這些詞語的意思,用自身體驗來印證課文,對孩子成長是大有好處的。
父母的作業(yè)
1.請讓孩子把這些字組成詞語,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游戲,擴大孩子們的詞匯量從平時的點點滴滴開始。
2.請和孩子們一起分角色朗讀這篇文章。
3.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在天氣變化時的特殊表現(xiàn),培養(yǎng)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的好習慣。
4.收集關于天氣的農(nóng)諺。
(掃描二維碼,觀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