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統(tǒng)編版教材更加關注課內外鏈接,很多課文是直接從經(jīng)典書目中選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將視域和關注點從單篇課文轉向一類文本,避免孤立地看待文本??v觀當下教師的教學,往往沒有發(fā)現(xiàn)編者的這一良苦用心,或者即便有所感受也只是機械、生硬地布置任務,由“文”到“本”的過渡并沒有依循有效的邏輯主線。筆者結合教學,進行了實踐與思考。
一、統(tǒng)整關聯(lián),把握“篇”“本”邏輯
一般情況下,很多教師只看到課文與所屬書本之間的從屬關系,會告訴學生所學的課文選自哪本書,還會對這本書和作者進行介紹,不疼不癢地推薦學生閱讀該書。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雖然有所涉及拓展閱讀,但沒能激活學生內在的認知動力。對此,教師需要站在統(tǒng)整的視角,把握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中《祖父的園子》一文時,理應要求學生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但直接生硬地命令學生閱讀《呼蘭河傳》并不明智。如何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閱讀動力呢?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巧妙的引領。著名作家茅盾曾經(jīng)這樣評價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凄婉的歌謠?!倍n文《祖父的園子》卻充分表現(xiàn)了蕭紅童年的快樂與自由,與茅盾先生的評價似乎是矛盾的。對此,教師就可以巧妙地利用這個矛盾,相機拓展介紹蕭紅的生平和《呼蘭河傳》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知道蕭紅從小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和祖母因為重男輕女,并不疼愛蕭紅。蕭紅的整個童年是悲慘的,只有她的祖父對蕭紅是疼愛的,于是園子就成為了蕭紅童年唯一快樂的記憶,而《呼蘭河傳》正是蕭紅以自己童年生活為素材的一本自傳體小說。
有了這樣的資料作為補充,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課文中的內容,洞察課文中蕭紅的快樂只是整個童年唯一的快樂,更讓課文與所屬書之間有了主題和情感上的關聯(lián),從而巧妙地鏈接了課外知識,拓展了課堂。
二、多元勾連,激活“篇”“本”經(jīng)驗
所謂勾連就是將學生所閱讀的文本資源與他們自身的認知形成某種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文本。著名閱讀心理學研究者范多倫曾經(jīng)在其論著《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對整本書的閱讀和檢視,需要依循一定的步驟,先看書名,其次看封面,然后看序,最后通過目錄,對整本書的結構和概況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
以課文《猴王出世》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西游記》時,就可以要求他們先對書的封面、目錄等信息進行了解,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西游記》的一些認識。雖然《西游記》中的故事很多學生并不陌生,他們早已通過電視、網(wǎng)絡、書,甚至是戲劇有所了解,但對原著了解并不多。因此,教師要關注的就應該是喚醒學生對《西游記》原著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首先借助書的目錄了解全書概況,然后關注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并與同學分享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對原著有更強的興趣,而且也對古典章回體小說有所認知,提高了閱讀能力。
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統(tǒng)整和勾連,可以巧妙地推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進展,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認知辨析,挑戰(zhàn)“篇”“本”思維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過:“對比是一切思維和邏輯的基礎,人們正是用對比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的?!笨梢?,對比對整本書拓展閱讀意義重大。教師可以嘗試將單篇課文放置在整本書的語境、邏輯和體系下,組織學生探尋“篇”與“本”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有效激活學生對整本書的感知。
課文《景陽岡》以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和語言描寫了武松在景陽岡喝酒并打死老虎的經(jīng)過,刻畫了武松的英勇形象。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襯托描寫之外,還需要關注文本中的鏈接點,為拓展與鏈接閱讀尋找契機,比如可以在教學行將結束之際,鼓勵學生思考:武松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武松為什么要從景陽岡經(jīng)過?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又遇到了怎樣的事情?……教師還可以相機拓展對武松這一人物的評價,一方面借助評價形成學生對武松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評價與學生認知之間的差異,喚醒學生閱讀《水滸傳》原著、研究武松這一人物的積極性和動力。
在這樣的對比下,學生能夠意識到語言運用和評價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進行拓展與練習的重要渠道,能有效喚醒他們進行深度閱讀的動力,促使他們語文能力得到不斷發(fā)展。
從課內向課外的拓展絕不是要讓學生機械搬運和拓展現(xiàn)成的知識,也不意味著教師甩手不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本與整本書的內在關聯(lián),能夠更好地在閱讀中進行感知與思考,從而為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南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