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柳寧
在我小時候,記不得具體時間,可能是小學三四年級吧,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至今印象仍十分深刻。文章的題目是《希望》,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一艘大船在大海航行的時候不幸觸礁沉沒了,船長、水手長和其他船員跳上了一艘救生艇逃生。由于匆忙,他們所帶的食品和淡水都不多。就這樣,他們在大海上漂蕩了四五天,沒有任何船只經(jīng)過。這時食品已經(jīng)吃光,淡水只剩下一小罐??粗珠L和其他船員發(fā)紅的眼睛、開裂的嘴唇,船長果斷地掏出手槍守住這罐水,不讓其他人員接近。其間強壯的水手長多次帶頭發(fā)難,向船長索要淡水。但是,在船長堅定的眼神和黑洞洞的槍口下,水手長和船員還是退縮了。這樣又過了幾天,不吃不眠的船長終于頂不住了,在他倒下之前,他把手槍交給了水手長。其他船員高聲歡呼,以為可以喝到淡水了,但他們?nèi)f萬沒想到,水手長居然像船長一樣,拿著槍坐在水罐旁,堅決拒絕船員喝水的要求。幾天后,也是不吃不眠的水手長終于頂不住了,萬幸的是,在他倒下之前,一艘大船經(jīng)過,所有的人都得救了。文中所說的這一罐水,就是希望。如果水沒有了,喪失希望的船員一定堅持不到獲救的那一天。
我從小就知道人是要有希望的,有希望才能活得更好。那么我的希望是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逐漸把希望和理想關聯(lián),最后畫上了等號,希望就是理想,所以我認為每一個人是要有理想的,朝著理想去努力,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再回想起這篇文章,我的思想也有所改變。船長、水手長守住的僅僅是一個希望嗎?應該不止,另外一定還有一個大寫的“責任”、一個大寫的“擔當”。當船長把槍交給水手長的一剎那,水手長就接過了守住希望、帶領所有船員堅持到獲救的責任。而接過責任,毅然成為又一個船長,這就是擔當!船長、水手長也是人,難道他們不想喝水、不想睡覺嗎?但是,一旦他們拿起了槍,擔起了責任,就再也沒有想到自己。這,就是擔當。
責任和擔當看上去并不美好。責任就像石頭,有大有小,每個人背的都不一樣,而擔當就是這些石頭壘成的河堤,當滔滔洪水肆虐之時,河堤勇敢地阻擋,有些石頭可能會被洪魔損壞,其他石頭會馬上去填補。因為只有河堤安然無恙,才能守護家園,守住希望。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千千萬萬醫(yī)護人員、解放軍官兵、人民警察、堅守崗位的干部職工、社區(qū)街道工作人員、村屯干部以及無數(shù)志愿者,就是這一塊塊石頭,他們共同筑起了抗擊毒魔的萬里長城,保衛(wèi)我們平安,這是他們的職責,更是他們的擔當。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組成抗魔萬里長城的一塊石頭。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個社區(qū)、一個街道、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一個村屯、一個單位、一棟樓房,我們看到一塊塊石頭在閃閃發(fā)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宗委的“逆行者”鞏遠山積極協(xié)助防疫中心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一度被家人誤解、埋怨。鞏遠山說,我就是分管聯(lián)系物業(yè)這塊的,之前疫情排查工作我都做過來了,我不去誰去?“我不去誰去?”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就體現(xiàn)了鞏遠山的責任和擔當。還有很多像鞏遠山這樣的閃光石頭,如韋統(tǒng)斌、農(nóng)學武以及在機關值守、每天在宿舍樓排查的同志們,他們用自己的堅守和責任擔當,為黨旗添光增彩。
責任需要付出,擔當需要勇氣。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責無旁貸,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