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
丁酉年春,因寓所變遷,我旅居于黃河岸邊的憶江南度假區(qū)。這是個獨具江南風情的小鎮(zhèn)。曲徑通幽,傍河依水,面向荷塘,在綠茵掩映下有一處亭閣式房子,門頭匾額“憶江南書畫院”格外引人注目。仰慕之至,我忍不住前往探尋,在這里有緣結識了院長邊紅舉老師。
細觀邊先生,中等身材,衣著隨意,形體清瘦,面部棱角分明,目光深邃,一副仙風道骨之學者風范。邊紅舉生于邙山腳下,汜水之濱的滎澤古城,從小沐浴楚漢文化,深受隋唐文化的熏陶,魏晉文化的浸潤,歷經(jīng)唐玉潤、王威、郭怡蹤、霍春陽、王德安等名師指教,再加上邊先生聰慧勤奮,極具藝術天賦,人杰地靈,成就了當代著名實力派書畫家。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書畫大師眾多。河南是中國書畫強省,從古至今,書畫名家輩出。然而,在現(xiàn)代書壇、畫壇,書法素養(yǎng)和繪畫造詣兼?zhèn)湔呖芍^鳳毛麟角,邊紅舉便是其中一位。
他書畫雙馨,人品更高潔。常言說:“同行是冤家”,此舊習在書畫界表現(xiàn)尤為突出。但邊紅舉從不貶低他人。他對老一代書畫家總是贊不絕口,對同齡的書畫家總是欣賞有加,對年輕的書畫家總是關心和鼓勵。對那些互相貶低的人當場批評。先生認為,書畫的價值在于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不能文人相輕,煮豆燃萁。邊紅舉常說,書畫生涯是畢生攀登巍峨的高山,只有山重水復,一山更比一山高,永遠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先生人品高于書品,修身似蓮,志潔如玉,在業(yè)內口碑甚好。
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頗具文人的風骨,像一株成熟飽滿的谷穗,始終低著頭,非常低調和含蓄,從不喜歡宣揚和包裝自己。在當今改革開放、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時代,許多藝術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浮躁不堪,俗不可耐,不管自己藝術水平如何,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后涌入書畫名利場,急于推崇自己,以至于一時間書壇、畫壇甚囂塵上,世風不古,物欲橫流,為世人所詬病。邊先生對此深惡痛絕。幾十年如一日,他始終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往,堅守自己從事書畫創(chuàng)作的初心,堅信書畫藝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依靠包裝和炒作出來的藝術是不能長久的,終究經(jīng)不起歷史的檢驗。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歷史無言,但終將其精髓綿延不絕地傳于后世,將糟粕化作塵埃。我們相信歷史會將邊紅舉帶向未來,因為他的職業(yè)操守,因為他的藝術造詣。
(作者單位:河南省審計廳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