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煜
真的,讀書,是件特別好玩的事情。
十來歲,三年級,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學去串門。到了別人家里,是安靜的,不聲不響,微笑,直盯著土屋墻壁上的黑白報紙。那些報紙,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從哪里弄來的,貼在墻上,給土屋一點美觀,不至于到處露著暗灰的墻皮。有字,可讀,真好。
看著看著,身子會趴下,因為靠底下的一些字實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報紙,往往是更舊一些,泛著黃色,伴隨著一絲絲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溫潤,是隆重,閃著華麗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歡“讀字”,便有人告訴我,誰誰那里有小人書,可以借著看看的。聽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頭,哪里認識人家呀?怎么辦?
我便央求媽媽去借,大人總會和人家說上話的吧。
那時候的小人書,人人當寶貝的,自是不會輕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證,不會弄丟的,不會弄臟的,不會弄扯的,一定按時還……終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囑里,在猶豫的眼光里,我拿到了小人書。抱著書,飛奔回家,小心翼翼地放在床頭一角,趕緊吃飯寫作業(yè),然后,扎在燈下,一聲不吭,一頁頁,仔仔細細地看過去。
還沒過癮呢,故事結束了。松一口氣,心滿意足地笑了,再來,從頭再來一遍。幾乎,記住了每一頁的人物,甚至人物對話,還有一些好玩的句子,那么快,就記到了心里。
夜,深了,撫摸著小人書,戀戀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該物歸原主了。
還有讓人歡喜的,是過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廢棄的書本卷成的,鞭炮在炸開的剎那,很多帶著字的碎片,仿佛一個個精靈,舞蹈著,紛紛而來。我笑著跑著去迎接著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個個的“斷句”,或者幾個詞語,那種此起彼伏的文字閱讀,仿佛海邊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動而來,真好。
當然,也會有大的收獲,就是包鞭炮的紙張是大一些的(有時放學路上也會撿到一張大大的報紙,然后一路開心),撿來,展開,撫平,偶爾會讀到一段故事,也許沒有開頭,也許沒有結尾,但有一些詞:萬水千山、碧波蕩漾、寂靜芬芳、花來衫里、影落池中……它們,總像是春天拂過的風,暖暖的,通身清透。
后來,偶然知道,胡蘭成曾經(jīng)用“花來衫里,影落池中”來形容張愛玲,心里愈加地喜歡這些文字了。原來,它們的背后,藏著那么多美妙的東西呢,仿佛是暗香,在時光里,描繪成一幅幅油畫,靜默著,動人著。
(選自《做人與處世》2017年第3期)
心語點點
這篇文章以清新、優(yōu)美、活潑的文字,領著我們回首了作者兒時的讀書經(jīng)歷。雖然條件艱苦,但作者卻憑著她對讀書的執(zhí)著,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寶貴的回憶,讓書籍為自己的青春添上了絢麗的一筆。
文章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與修辭,精心挑選恰當?shù)脑~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作者對讀書的喜愛與渴求,以及對那段讀書時光的懷念。文章開頭報紙的老舊不堪與它對于作者的非凡意義形成對比,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作者對讀書的渴望與向往?!拔摇迸肯驴磮螅欠N專注,是年幼的“我”對于讀書執(zhí)著的喜愛。第六段中運用“抱”“飛奔”“扎”一連串動詞寫出了“我”得到書后的喜悅心情,生動地表現(xiàn)出“我”對讀書的渴求。第十一段中,書中的文字,彌漫出朦朧的浪漫與美好,讓那時青澀的作者飄飄欲仙,而那時的記憶,也仿佛帶著淡粉色的浪漫因子,讓人禁不住回想。
【劉為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