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國家向8位共和國的功臣頒發(fā)了“共和國勛章”。他們是: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空白的于敏、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的申紀蘭、月球探測儀器總設計師孫家棟、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的李延年、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黃旭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們是國之脊梁、國之信仰,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請從下列人物中任選一個,以特定的身份完"/>
孔令元
試題展示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國家向8位共和國的功臣頒發(fā)了“共和國勛章”。他們是: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空白的于敏、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的申紀蘭、月球探測儀器總設計師孫家棟、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的李延年、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黃旭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們是國之脊梁、國之信仰,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請從下列人物中任選一個,以特定的身份完成寫作。
1. 作為青年學生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完功臣表彰大會,給其中的一位功臣寫一封信。
2. 作為青年學生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完功臣表彰大會,當晚寫一篇關于此次參會的日記。
3. 以學校文學社記者的身份,采訪一位功臣,寫一篇人物專訪。
4. 學校舉辦功臣事跡學習大會,作為青年學生代表發(fā)言,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試題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選材,選取了獲得“共和國勛章”的8位功臣,以不同方式表達謳歌、贊美、崇敬的感情和貫徹精神、學習品質的決心。其次,題目提供多種實用性文體供考生選擇,與時俱進,對接國際大型測試作文應用性強的命題潮流,也符合核心素養(yǎng)立意下社會對人才的多元能力需求。
寫作時,考生首先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和寫作身份,在確定文體和身份后開始構思寫作。寫作不同文體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 選擇給功臣寫信,要注意書信的文體要求,根據(jù)寫作對象靈活地考慮措辭。一般情況下,遵循“開頭稱呼,引出話題——奠定基調,表達情感——聯(lián)系事跡,簡要闡述——聯(lián)系自身,學習品質——結尾結語,表達祝愿”的結構展開。還可選取一個關鍵詞,通篇圍繞該關鍵詞展開。在寫作時,注意情感的表達與渲染,可適當引用大會的頒獎詞或媒體上的評論語,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營造熱烈的氛圍。
2. 選擇寫日記,靈活性較強,可寫內容很多,但內容必須集中,必須有條理、有順序,不能寫成記錄白天發(fā)生事件的流水賬。寫作時,不僅要有一定事件的描述,更要有自己的感想,還可有對自我的反思、美好的憧憬,篇幅安排要合情合理。此外,要感情充沛,可多使用修辭手法以表達強烈的感情。
3. 人物專訪應是考生較為陌生的文體。人物專訪一般屬于記敘文范圍,是一種類似小報告文學的新聞形式。如果考生對題目材料提到的人物,有特別熟悉的或資料掌握特別豐富的,完全可以選擇這一文體,否則就不要貿然選擇。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必須非常熟悉所訪問對象的經歷與成就;二要善于發(fā)掘訪問對象的生活故事或獨特的興趣愛好,多方展現(xiàn)人物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三要注意突出重點和細節(jié)勾勒相結合,既要突出整篇文章的重點,也要用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來展現(xiàn)豐富細節(jié)。
4. 選擇寫發(fā)言稿,要注意發(fā)言稿的格式,開頭一般要問好,結尾要有呼吁、祝愿等。在內容上,一定要符合發(fā)言稿情文并茂、事理俱佳的文體特征;在語言表達上,可以適當運用修辭手法,以期在與現(xiàn)場聽眾的交流中,牢牢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佳作展評 >>
鐵肩擔國運,仁心隱功名
文/金子鈺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發(fā)言的題目是“鐵肩擔國運,仁心隱功名”。
為國運,明代楊繼盛血薦軒轅,發(fā)出“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忠貞之言;為國運,現(xiàn)代李大釗身先士卒,踐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革命志向;現(xiàn)如今,“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們又一次用他們感人的事跡,發(fā)出“鐵肩擔國運,仁心隱功名”的時代最強音!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當觀看完“共和國勛章”頒發(fā)儀式后,我久久不能忘懷:不為人知的辛勞,難以感同身受的辛酸,數(shù)十年的默默奉獻,這究竟是需要多大的利益回報,究竟需要多大的恒心與毅力,才能讓一位普通人去完成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想,“茍利國家,不求富貴”,不應只是這些共和國功臣的金玉良言,更應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銘記于心的醒世恒言。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思索的是:在他們身上,我們應該學會什么,進而去尋找這個時代特有的精神答案?
當使命感成為一座連接國家與國民的橋梁時,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在這座橋梁上默默奉獻的身影。不必崇拜班固投筆從戎、報效國家的氣概,也不必欽佩蘇武北海牧羊的愛國氣節(jié),共和國楷模們用我們肉眼可見的行動證明了“愛國”在當代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耄耋之年仍追逐“兩個夢想”的袁隆平,到“為生命保駕護航”的屠呦呦,他們即便經歷了萬千挫折,也從未舍棄他們所擔負的責任;從三系雜交水稻的震驚世界,到青蒿素的橫空出世,他們即便獲得萬千贊美,也從未因此而放下肩上這影響國家榮辱的使命。我們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成就,但肩負使命、勇?lián)熑危_實是我們向共和國功勛們看齊的不二法門。
“君子篤于義而薄于利”,這是共和國楷模們的一日之行?!暗疵髦?,夙夜在公”,黃旭華隱功埋名三十載,在祖國的貧弱時代,創(chuàng)造出了蔭護萬代的財富;“深藏功與名,淡泊見初心”,戰(zhàn)爭年代沖鋒在前保衛(wèi)祖國,和平年代扎根基層造福人民,張富清用他的樸實純粹和兢兢業(yè)業(yè)給我們樹立起淡泊名利的精神標桿!
毋庸置疑,如今的我們是這個時代的火炬手和接力員。愛國并不是高呼的口號,而是做出來的成就;愛國不是一朝一夕的朝三暮四,而是生命不止戰(zhàn)斗不息的精神源泉!同學們,“鐵肩擔國運,仁心隱功名”不是一時之言,而是一個國家的時代吶喊;我們也不是平庸之輩,我們是兩個時代的橋梁與紐帶。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莫問我們是大將還是走卒,我們是使命的擁護者;莫問我們是英雄還是凡人,我們是仁心的繼承者與弘揚者。祖國之心,仁義之心,我輩之名,民族之幸!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點評
這篇文章有兩大亮點。一是結構清晰、內容完整。文章以排比開頭,引出英雄事跡,得出中心論點;接下來寫作為青年要學會什么,進而去尋找時代的精神答案;最后,號召全體同學學習并踐行共和國功勛的精神。文章起承轉合一氣呵成,首尾呼應,結構圓合。二是文體意識突出,身份感強,情感充沛。作者注意到發(fā)言稿的文體特點,善用修辭,在開頭用排比句增強語言氣勢,中間用設問引起讀者思考并引出下文內容,結尾用呼告推進情感高潮;善用人稱,用第一人稱手法突出身份特征,增加了文章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