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口增長和國家經濟發(fā)展需求,高分子材料產業(yè)的迅速擴張也帶來了嚴重的“白色垃圾”污染。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的單體原料大部分來源于石油化工產品或者煤化工產品,嚴重消耗了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如果塑料中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元素含量過高,應用到食品包裝上則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健康危害。因此,從上述角度分析,保障塑料袋使用安全性,提高塑料袋節(jié)能環(huán)保性,本文對塑料包裝袋的檢驗標準進行解讀分析。
關鍵詞:塑料;檢測;標準;解析
一、前言
高分子材料已經與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并列成為全球現(xiàn)代文明建設的基礎支柱。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共價鍵鍵能很高,具有很強的化學穩(wěn)定性,廢棄的高分子材料很難通過自然界作用實現(xiàn)講解。通常使用的廢棄高分子材料的凈化處理方法仍以粗放式的掩埋、焚燒和二次加工利用為主。其在掩埋中會造成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而焚燒處理過程則會導致高分在材料釋放出強烈的有害氣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人體生理健康危害。為了強化塑料包裝袋市場監(jiān)督管理體制,本文對塑料包裝袋的質量檢測標準進行解析,為質量檢測人員工作提供指導。
二、塑料包裝袋相關常識概述
(一)塑料包裝袋分類
按照塑料包裝袋使用材料分類,可以分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復合樹脂材料等,此外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fā)展微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塑料也被廣泛的應用到塑料包裝袋中。根據(jù)材料的結構可以分為編織袋和薄膜袋,編織袋的特點是密度低、耐腐性高、抗拉升性能好等,薄膜袋的特點是防水性好。
(二)塑料包裝袋的識別方法
關于塑料包裝袋的簡單辨識手段主要由觀察法、燃燒法、手搓法、沉水法、耳聽法等。觀察法通過觀察包裝袋透光率和顏色判斷毒性,一般顏色越鮮艷、透光率越低包裝袋毒性越高;手搓法通過用手摩搓塑料袋判斷毒性,一般有粘度感和澀感的塑料袋有毒性;沉水法將塑料袋置于水中,如果塑料袋沉底無法漂浮則代表有毒性;燃燒法通過塑料袋燃燒過程感官判斷塑料袋毒性,塑料袋燃燒時如果只有石蠟味道,則塑料袋沒有毒性,如果燃燒火焰成黃色、綠色甚至是黑色并帶有刺激氣味,則塑料袋有毒性;
三、塑料包裝袋檢測的標準內容
目前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包裝袋材質主要為聚乙烯薄膜材料。從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來看,聚乙烯材料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和化學物質,但是純聚乙烯材料是無法直接制備成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包裝塑料,需要添加一些輔助劑提高材料的各種使用性能。我國國家標準也明確了各種添加劑的添加用量和嚴禁使用的添加劑種類的,但是很多不法商家為了提高商品利潤,違法添加一些違禁物品,應用到食品包裝后,會造成食用者生理中毒。
(一)檢測標準內容
塑料包裝袋檢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塑料袋表面是否潔凈,有無異物附著在表面;(2)塑料袋是否完成,有無損傷、松弛、脫層情況,塑料袋吹起封口手是否漏氣;(3)塑料袋透光度是否良好,表面有無褶皺情況,相互獨立的塑料袋是否存在黏連情況;(4)塑料袋黏合性是否良好,有無一定的延展性,輕度拉伸是否開裂;(5)塑料袋開口良好,能夠整齊的裁剪;(6)自然光下,塑料袋表面印刷圖案清晰,印刷圖案尺寸、幾何形狀、位置符合設計需求;(7)塑料袋染色色度均勻,染色劑附著牢固;(8)塑料袋表面商標文字清晰完整,油墨附著牢固干凈。
(二)抽樣標準
對成品批量塑料袋質量檢測時,隨即抽選兩次,根據(jù)塑料袋總數(shù)量決定每次組樣品的數(shù)量,根據(jù)檢測標準一一對樣品質量進行核對。
四、塑料包裝袋成品的檢測標準
(一)數(shù)量校驗
塑料包裝袋成品以扎捆的形式出廠,檢測機構或者采購方對出廠的產品數(shù)量檢查時應當根據(jù)批次產品的總扎捆數(shù)量的進行抽檢,一般抽檢為總扎捆數(shù)量的20%。如果抽檢的扎捆中對應的包裝袋數(shù)量不合格,需要進行重新抽檢。如果二次抽檢仍存在不合格情況,則可以判斷產品數(shù)量指標不達標。
(二)規(guī)格尺寸檢查
塑料包裝袋產品規(guī)格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尺寸、幾何形狀和重量等,應用到的輔助設備主要為精密天平和卷尺。每批次產品至少要對其中的五扎捆進行重量檢測,對扎捆中的10個以上的單品進行幾何形狀校驗和尺寸檢測。如果一扎捆重量不達標就需要重新檢測,如果3個以上包裝袋單品幾何形狀和尺寸不合格就需要重新檢測。
(三)雜物檢查
塑料包裝袋雜物檢查首先隨即抽取一扎捆包裝袋,從中抽取連續(xù)20條包裝袋,觀察之間是否有黏連情況,是否有破損情況。如果檢查的20條包裝袋中存在一次黏連或者破損,則可以進行二次抽檢,如果出現(xiàn)兩次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隨后,在隨機抽取一扎捆包裝袋,從中抽取10條包裝袋,檢查包裝袋內部和表面是否吸附雜質、線頭、虛邊等。如果檢查的10條包裝袋中存在一次上述情況,則需要二次抽檢,如果出現(xiàn)兩次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
(四)經密和維密檢查
隨機抽抽取2條包裝袋,將包裝袋鋪平,在上下兩個對角處隨即選定兩個邊長為100mm的放寬,計量方塊內經度根數(shù)和維度根數(shù),得到加權平均值。如果有1條不合格,則需要重新抽取6條檢查,如果有2條不合格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
(五)強度檢查
從批次產品中隨即抽取3條包裝袋,在距離地面1.2m位置處分別從包裝袋側面、平面和頂面三個方向進行重力下落,每個袋子、每個方向進行3此實驗。如果存在破損,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
(六)外觀檢查
隨即抽取批次產品10扎捆,每扎捆隨即抽取1條進行檢查:(1)反復手搓,如果有3條顏色脫落,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2)顏色觀察,如果有3條顏色色度偏差大,則視本批次產品不合格。
五、總結
塑料袋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最常接觸到的人工合成物質,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不僅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還會引發(fā)嚴重的生理健康問題,因此準確的把控塑料包裝袋質量檢測工作提高檢測水平才能促進產業(yè)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孔英戈, 鄒淳輝, 申穎, et al. 淺談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標準與檢驗問題[J]. 中國標準化, 2019(10):74-75.
[2] 楊玉春. 塑料包裝袋的檢驗標準分析[J].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 2014(3):55-55.
[3] 賈至誠, 王克儉. 塑料包裝阻隔性能的檢測方法與標準及其測試設備[J]. 塑料包裝, 2018(2).
[4] 宋翠, 陳淑祥, 姜傳興, et al. 國內外食品塑料包裝標準及檢測情況介紹[J]. 中國包裝(7):35-39.
[5] 牛君, 馮永建, 姜亞軍. 塑料拉伸性能標準與試驗技術探討[J]. 塑料科技(8):57-60.
[6] 毛希琴, 潘煒, 付林華, et al. 關于擴大我國食品塑料軟包裝標準中殘留溶劑檢測范圍的探討[J]. 食品工業(yè)科技(1):274-275+279.
作者簡介:
牛倩倩(198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武安縣,學歷:本科,畢業(yè)于渤海大學?,F(xiàn)有職稱:初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學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