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洋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讀一本好書,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單單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寫一篇讀后感!
唉,一提到寫讀后感,我的頭就大了!說實話,我就喜歡看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jié),除了覺得有意思之外,也沒什么其他感想啊,這讀后感可咋寫?。科渌瑢W都在“奮筆疾書”,只有我“愁眉苦臉”地坐在那兒一動不動。
雪茹老師看到我“痛苦”的樣子,仿佛知道了什么。下課后,她把我叫到辦公室,問:“你為什么不寫讀后感呢?”
“我不知道該怎么寫。而且寫讀后感一點意思也沒有,我真不明白為什么要‘發(fā)明這么無聊的事情……”我小聲說道。
“呵呵,你自己不會還說別人無聊。”雪茹老師笑了,她接著說:“讀后感很重要,它可以讓我們學會分享經(jīng)典,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更能引起大家的思考?!?/p>
“雪茹老師,您說得再好,我也不會寫啊?!蔽覠o奈地說。
“好吧,看在你平時學習還算努力的份兒上,我給你一個寫好讀后感的‘秘方吧?!毖┤憷蠋熒衩氐卣f。
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段話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文章,這就是讀后感了。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等等。如何寫好讀后感呢?
要讀好原文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是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只有讀得認真,才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書的時候,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還要弄清楚作品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zhì),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等等。
找準“感點”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兒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兒,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傊?,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簡要敘述
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一些事例。所以,讀后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明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很多同學都有一個普遍的毛病——敘述不簡要,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當然,我們說的“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要“簡”更要“明”。
聯(lián)系實際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lián)系實際發(fā)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lián)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家庭狀況或者是社會上的一些問題,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lián)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自己的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亂聯(lián)系、“瞎”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
結(jié)尾點題
結(jié)尾要總結(jié)全文,升華“感點”。結(jié)尾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diào)“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jié)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nèi)容,結(jié)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nèi)容,不能放松。
小貼士
1.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的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2.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3.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