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倩
摘? ? 要:本文通過以2010年5月份將臺商務中心項目園林綠化工程20株胸徑為20cm~25cm的國槐的移植過程為實例,從大樹移植前期準備工作、大樹移植的起苗和運輸、栽植、大樹移植后的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介紹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提高移植大樹的成活率和移栽質量,避免因大樹死亡造成資源和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提高園林綠地的生態(tài)效益和景觀效益。
關鍵詞:??大樹移植,成活率,移植,措施
1? 大樹移植的現(xiàn)狀
近幾年,為了加快城市綠化,美化我們的家園,大樹進城移植活動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展起來,但是大樹移植是一門特殊的技術,要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和具體措施,然而有許多的施工企業(yè)卻忽視了這些問題,專業(yè)技術知識欠缺,沒有制定科學的技術方案,粗放經營,馬虎從事,最終違背了大樹移植的基本原理,影響了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2? 影響大樹移植成活率的因素
2.1? 樹種選擇
盡量選擇鄉(xiāng)土樹種,因為鄉(xiāng)土樹種分布普遍,適應性強、生長相對穩(wěn)定、抗性強、繁殖容易。樹種選擇不當,會導致樹木生態(tài)適應幅度窄,難以適應新栽植環(huán)境的氣候條件,導致生長勢太弱,甚至死亡。
2.2? 移植時間的選擇
保證大樹移植成活率,最好選擇在樹木休眠期,春季萌動前和秋季樹木落葉后為最佳時間。春季是樹木開始生長的大好時間,且多數(shù)地區(qū)土壤水分充足,這樣可以保證移植的樹體上下水分等代謝平衡。秋季氣溫逐漸下降,蒸騰量較低,土壤水分狀況較穩(wěn)定,樹木貯藏的營養(yǎng)較豐富,多數(shù)樹木的根系生長又一次高峰,樹木能充分吸收地下的水分。夏季葉面水分蒸發(fā)量大,根系受到破壞恢復緩慢,造成水分供給不足。冬季移栽后即將進入休眠期,因為天氣寒冷,大樹傷口愈合能力、新根和新芽的產生能力都比較差,即使產生新根、新芽,也會因為氣候而凍死。
2.3? 操作規(guī)范及程序
園林綠化的季節(jié)性比較強,時間緊,技術管理人員少,移栽現(xiàn)場缺乏有效監(jiān)管,具體操作的人員技術不規(guī)范,在整個大樹移植的施工過程中,針對問題沒有采取科學的解決措施,使得潛在的問題繼續(xù)惡化,最終導致苗木死亡,造成嚴重的損失。
2.4? 大樹移植養(yǎng)護管理
大樹移植后的第一年是成活的關鍵,尤其是要在經歷過夏季高溫干旱后方能斷定大樹移植的成活與否。在此期間,及時進行養(yǎng)護管理工作,能促進樹木的水分平衡,恢復生長,增強樹木對高溫干旱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抗性。所謂“三分栽,七分管”,因此在大樹成活期養(yǎng)護管理顯得至關重要。
3? 如何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現(xiàn)以將臺商務中心項目園林綠化工程20株胸徑為20cm~25cm的國槐的移植過程為例進行分析,根據(jù)施工進度要求和項目特征,依據(jù)大樹移植的基本原理和影響大樹移植的因素,在大樹移植過程和后期養(yǎng)護中,采取了合理的技術措施,提高了大樹移植成活率。具體移植過程如下:
3.1? 移植前的準備工作
選苗:根據(jù)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在本市選擇了符合設計要求的國槐,苗木無病蟲害感染,抗性強,沒有明顯的機械損傷,樹形美觀、樹冠完整,生長正常。針對該大樹的土質、周圍環(huán)境、地下管線、交通路線及障礙物進行了詳細調查,確定該位置適合按規(guī)格標準掘起土球,運輸條件也符合要求。號苗后,在樹木陽面用紅漆做好標記,同時建立樹木卡片。為了保證挖掘出的土球堅固、不易散,要控制土球濕度,苗木生長處土壤干燥,要提前進行澆水,反之,土壤過濕,要設法排水,待比較干燥后進行掘苗作業(yè)。
3.2? 斷根處理
考慮到國槐是北京的市樹,適應性強、生長相對穩(wěn)定,原栽植地土壤墑情、天氣、季節(jié)等都比較適合斷根,因此確定斷根時間在移植前一個月。斷根工作分為兩個時間段,4月初先切斷半圈根,4月中旬切斷最后半圈根。植物吸收養(yǎng)分主要是靠根部,樹木在半圈根部收到傷害的時候,另外半圈的樹根還可以供應給植物需要的養(yǎng)分。切根能促進側根、須根生長,使根系發(fā)達,地徑粗壯,莖根比值小,苗木健壯,苗木成活率高。
3.3? 平衡修剪
大樹移植前要進行修剪枝干,以減少葉面蒸騰,以獲得樹體水分的平衡,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首先將樹干主稍、粗大側枝的側稍同步縮截,修剪強度為其總長度的1/4~1/3,修剪時剪口必須平滑,截面盡量縮小,修剪2公分以上的枝條,剪口應涂抹防腐劑,以防樹干水分的散失。
3.4? 起挖掘苗
(1)挖掘土球。對選定移植的國槐進行了斷根處理后,根部出現(xiàn)斷根愈合組織,新根抽發(fā)前進行了起掘工作。掘苗前用竹竿在樹木分枝點上將苗木支撐牢固,溝寬60cm~80cm,垂直挖掘,挖到規(guī)定土球高度。為減輕土球重量,把表層土鏟去,以見側根細根為度。用鐵鍬將土球修整圓滑,土球肩部向下修坨到一半的時候,逐漸向內收縮(底徑約為上徑的1/3)呈上大下略小的蘋果形狀。球面修整后,在用鍬慢慢從土球底部斜向內掏底,在收底時遇有根系時用手鋸切斷,不得用鍬斷根,以防土球松散,根部劈裂。挖掘時切根處理的根莖剪口大于2cm的進行傷口修復和消毒防腐處理。
(2)打包。消毒防腐處理完成后,用預先濕潤過的雙股草繩將土球腰部纏繞,密纏到30cm~40cm為止。纏繩時應與腰繩纏成十字形,上下纏緊,每一道要拉緊,切不可使草繩有脫落現(xiàn)象。纏腰繩是關鍵,纏得越緊越堅固越好。然后將土球腰部打1圈~2圈環(huán)形鋼帶腰箍,再將纏好草繩的土球打三角形式的鋼帶箍。
3.5 吊裝、運輸
(1)吊裝。吊裝前先撤除支撐,捆攏樹冠。吊運用帶鉤鋼絲繩捆土球時,在鋼絲繩里面墊上幾個小木板,以免勒破土球。吊裝時,吊繩栓在樹干基部,嚴禁吊桿下和車廂內站人。鋼絲繩里墊上麻袋等軟材料,以免勒傷樹皮。裝車時,土球向前,樹身向后,放穩(wěn)后用磚木固定土球底部,使其與車廂底部緊密結合,用麻繩將土球和樹干綁緊,后車廂板墊上草袋等軟其他材料,以免勒傷樹皮。
(2)運輸。運輸中選擇暢通的道路,運輸時派專業(yè)司機、專業(yè)押運人員進行運輸工作,押運人員熟悉樹木特性、卸車地點、運輸路線、沿途障礙等情況,運輸中行車穩(wěn),車速緩慢。根據(jù)實際情況,行進過程中要噴水保濕,可以采用打營養(yǎng)液為大樹體保濕。
3.6? 栽植
栽植前先要進行土壤處理,檢測移栽地與原植地土壤性狀。本項目現(xiàn)場土質較差,不適合種植,然后對土壤進行了換土。在移栽前根據(jù)圖紙進行定點放線,用白灰畫出準確位置,坑壁應平滑垂直。大樹到場后,測量土球坑大小是否符合栽植條件,條件滿足后,將大樹輕輕斜吊于定植穴內,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將樹冠扶正,仔細審視樹形好環(huán)境,使其符合原來的朝向。種植時保持土球高出地面8cm左右,防止下雨或澆水時樹池積水。然后撤除土球外包的草繩,分層夯實,把土球全埋于地下,圍上澆水堰。定植后,及時進行樹體固定,防止因根部動搖透氣而影響成活率。 大樹移植后應立即在圍堰周圍搞好樹池,當天灌水,灌足灌透。
3.7? 科學養(yǎng)護管理
(1)為了促進根系發(fā)育,栽后兩、三天內完成第二遍水、一周內完成第三遍水,此兩遍水的水量要足,每次澆水后要注意修整圍堰,填土堵漏。以后視情況確定澆水時間。澆水量過大,反而影響土球的透氣性能和根系的呼吸,對發(fā)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謹慎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2)大樹移植后應不定期進行抹芽,減少多余枝芽的養(yǎng)分消耗,使營養(yǎng)集中到主要的枝葉上,促進大樹的恢復和生長。(3)大樹移植后要定期對大樹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進行檢查,尤其是檢查病蟲害、悶根、積水等情況。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采用科學技術,做好養(yǎng)護管理工作,也是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農業(yè)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綠化栽植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2] DB11/T 212—2003.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S].
[3] 南京市園林局,南京市園林科研所.大樹移植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