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
除夕夜,一年中最閃亮的夜晚。
焰火、彩燈、熒光棒,各種各樣的光輝和色彩,將這個夜晚點綴得格外璀璨。就連月亮也隱去笑臉,似乎不愿與人間爭輝。
那么,究竟是誰點亮了這個特殊的夜晚呢?
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一位來自微觀世界的嘉賓,有話要說。
噔噔噔,神秘人就是我!
要想知道我是誰,你們得將眼前的世界不斷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能看清一個個的原子。不對,這樣還不夠。請繼續(xù)放大,直到將原子的結(jié)構(gòu)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原子的結(jié)構(gòu)就像一個微型太陽系。中心位置的原子核就是“太陽”,圍繞它轉(zhuǎn)動的“行星”,則是一個一個的電子。
不過,這個“太陽系”并不穩(wěn)定。宏觀世界里的摩擦、碰撞、燃燒等行為產(chǎn)生的能量,會傳遞給電子,然后它們就像被安上了發(fā)動機似的,想要上演一出微觀版的《流浪地球》。
好在,這些電子跑不了多遠就會犯起思鄉(xiāng)病,然后乖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回是回來了,剛才吸收的能量怎么辦呢?整個原子系統(tǒng)可不會允許這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電子只能將多余的能量釋放出來。
這些被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是我們——光子。
無數(shù)光子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你們看到的光線。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從微觀來看,點亮除夕夜的,是我,是我,還是我!
咦?怎么有三個“我”?哈哈,因為點亮除夕的光子,主要有三個版本,就讓它們來講講自己的故事吧——
焰火版光子:燃燒吧,小宇宙
除夕夜,隨著春晚倒計時的結(jié)束,無數(shù)焰火開始升上天空。它們用轉(zhuǎn)瞬即逝的精彩,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這些盛開在天空的璀璨之花,就是無數(shù)因為燃燒而產(chǎn)生的光子。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從微觀層面來看,焰火都是由光子組成的,那么它們?yōu)槭裁磿尸F(xiàn)出不同的色彩呢?
這是因為,雖然同為光子,但如果獲得的能量不一樣,就會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人眼可以看見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的光線。其中,紅色光子的能量最低,然后依次增加,紫色最高。而能量比紅色還低的紅外線和比紫色還高的紫外線,就不是人類的眼睛能看見的了。
但是,如何在焰火中制造這些不同顏色的光子呢?其實也不難,燃燒不同的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就行了。比如洋紅色可能是含有鍶元素,藍綠色含有銅元素,黃色含有鈉元素,紫色含有鉀元素,磚紅色則含有鈣元素。
制造焰火時,將這些金屬元素和燃料一起,按照設定的位置放置在藥筒中。等到點燃之后,人們就能在天空中看到黃色的腳印、紅色的數(shù)字等大家想要的色彩和圖形啦!
咱們彩燈版光子,不但點亮了你們的除夕夜,還見證了人類的照明史。
彩燈1.0
蠟燭、油燈、火把,火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壟斷了人類的照明事業(yè),直到白熾燈在19世紀閃亮登場。讓白熾燈發(fā)光的,是燈泡里的燈芯。當電流通過燈芯時,燈芯會開始發(fā)熱,進而產(chǎn)生光子。
最早的燈芯,是用碳棒制作的。但碳棒燈芯不耐熱,很快就在高溫中消耗殆盡。后來,科學家們找到了鎢絲。在2 000℃的高溫下,它們也能穩(wěn)定發(fā)光。不過,跟碳棒一樣,鎢絲也會在高溫下慢慢蒸發(fā),直至斷裂。為了延長鎢絲的壽命,科學家們嘗試將它們放入真空或是充入惰性氣體的玻璃燈
泡中,避免和氧氣的接觸。
白熾燈誕生后,彩燈也應運而生。
彩燈,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給玻璃燈泡染上不同的顏色。
在玻璃還處于熔化狀態(tài)時,摻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粉末,就能生產(chǎn)出不同顏色的玻璃。比如鈷可用于生產(chǎn)藍色玻璃,鉻和鐵可用于生產(chǎn)綠色玻璃,紅寶石般的玻璃則是金的功勞。
彩燈2.0
白熾燈是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的標志,不過,它也有個無法克服的缺陷,那就是能量轉(zhuǎn)化率太低。大部分白熾燈將90%的能量用來發(fā)熱,只有l(wèi)0%的能量會成為光。而氣體放電燈能將40%的能量轉(zhuǎn)化為光,因此白熾燈被取代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氣體放電燈,顧名思義,就是在燈管中加入不同的氣體或金屬,通過電力加熱來讓它們產(chǎn)生光子。
彩燈版的氣體放電燈,就是咱們生活中常見的霓虹燈。
霓虹燈,英文名為neon light。neon是氖氣的意思,因為最具代表性的紅色霓虹燈里,加入的就是氖氣。除此之外,二氧化碳會發(fā)出白色光芒,汞蒸氣會發(fā)出藍色光芒,而氦氣則是霓虹燈里的小粉紅。
霓虹燈常常被用來裝點城市,在除夕夜,更是少不了它們的色彩。
知道多一點
在氣體中,氧氣( 02)是個活躍分子,喜歡到處和其他元素交朋友,從而發(fā)生化學反應。與氧氣相反的是,有氣體卻很懶,誰也不愿意搭理,比如氖氣(Ne),氦氣(He)等。它們就被稱為惰性氣體。
多說一句
日光燈也是氣體放電燈。它的情況,比霓虹燈要復雜一些,因為它的工作是模擬太陽光。
早在幾百年前,牛頓就發(fā)現(xiàn),太陽光是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的光線混合在一起組成的。要人為制造出這樣的光線來,可不容易??茖W家們用到的辦法是,在燈管中加入惰性氣體和水銀蒸氣。通電加熱之后,水銀蒸氣會釋放出紫外線。燈管內(nèi)壁上的熒光涂層吸收這些紫外線的能量后,就能釋放出類似陽光般的可見光來。
彩燈3.0
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成功研制出一種名為發(fā)光二極管的照明工具。
這種縮寫為LED的發(fā)光二極管,壽命能達到10萬小時以上,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在漆黑的夜晚,燈泡會突然罷工。它的能耗也僅為白熾燈的十分之一,熒光燈的四分之一,真是好用又環(huán)保。
二極管是一種擁有正極和負極的電子元件,它的特殊之處在于,電流只能從正極流向負極,無法逆流。發(fā)光二極管則是在二極管內(nèi)部,加入不同的半導體材料。電流通過時,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會釋放出不同能量的光子,也就產(chǎn)生了不同顏色的光。
多說一句
導電性能介于絕緣體和導體之間的物質(zhì),就是半導體。在咱們的生活中,應用得最廣的半導體就是硅。在半導體中,電流有一種特殊的傳導方式,名叫“空穴傳導”。半導體材料中,一些原子由于電子缺失而形成“空穴”。通電之后,一些電子補充到這些空穴之中,從而釋放出光子。
熒光棒版光子:掰出來的精彩
熒光棒既不需要點燃,也不用通電,大家只需要輕輕一掰,就能讓它們發(fā)出顏色各異的微弱光線。它們又是如何制造光子的呢?
熒光棒其實是個雙層結(jié)構(gòu)。外層是塑料,內(nèi)層是玻璃,玻璃管內(nèi)外分別裝有兩種不同的液體。我們用力掰熒光棒,就是要弄碎中間的玻璃,讓兩種液體混合,產(chǎn)生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的過程會釋放出能量。熒光棒里的熒光染料吸收這些能量后,就開始釋放出光子。這一過程中并不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手會被燙到。
由于是化學反應,因此熒光棒持續(xù)的時間與環(huán)境緊密相關(guān)。溫度越高,化學反應越充分和激烈,熒光棒也就越亮,但持續(xù)時間也就越短。反之,如果我們將已經(jīng)發(fā)光的熒光棒放入冰箱中,低溫環(huán)境就會抑制化學反應,延長發(fā)光的時間。
多說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熒光棒中的液體具有低毒性,如果被人體觸碰或吸收,會造成惡心、頭暈,甚至麻痹、昏迷等情況。所以咱們千萬不要將熒光棒弄破,讓這些液體釋放出來。
另外,熒光棒含有有毒化學物,屬于“有害垃圾”,難以回收利用。
所以,熒光棒,咱們最好少理會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