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昊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工作者也要緊跟發(fā)展步伐,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方法,一方面為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為提高顯個人教學水平,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在社會發(fā)展進入新時期之際,教育工作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比較法。將比較法運用到教學工作中,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學生思維。在當前階段,比較法作為常用的教學方法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其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從小學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均可使用。因此,本文以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為例,從比較法的概念、特征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著重探究比較法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汽車造型設計;比較法;導修課程;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5-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03
提及“比較”這個詞,人們并不會感到陌生,這并不是一個新詞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提及的普通詞匯。比較是用來辨別相同事物的相同屬性高低或異同,而比較法也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到研究對象的相同點或不同點,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程中,需要通過分析在售量產車型特點,在此基礎上發(fā)現未來汽車造型設計的趨勢。因此,我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格外謹慎,要選擇好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也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因而使得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聯系更為緊密。而比較教學法便能較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學生通過不同車型的比較,能夠基本了解汽車造型設計的發(fā)展趨勢,并以此為前提,進行教學設計。
一、比較法的相關內容闡述
(一)比較法的概念闡述
比較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體現為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對象放在一定條件下,按照統(tǒng)一標準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確定認識對象屬性的差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以及性能的優(yōu)劣等方面。換言之,通過比較能夠形成對研究對象基本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比較的過程中深入地了解所學內容,并使思維得到有效拓展[1]。
(二)比較法的特征分析
提到“比較”這個詞匯,我們首先要想到運用比較法是為在事物之間形成對照與對比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獲得兩種及以上事物之間的差別,把彼此之間有關聯的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得出結論,以此確定事物之間的具體關系,對事物本質有基本的認識,對其本質差異有較為正確的認識。一般情況下,這種比較我們稱之為求異比較。
有求異比較必然會有求同比較,求同比較是有一定的參照物作為比較的依據,或者說求同比較是一個類比的過程,按照一定的邏輯特征將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相同屬性的結論,這就是求同比較的基本內容,也是其基本特征。
二、比較教學法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比較教學法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上使用頻率較高,也是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較為重要的教學方法。當國家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行列中,將“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作為社會發(fā)展的引擎時,將比較教學法應用于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中更具現實意義。將比較法應用于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中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
社會發(fā)展進入新時期,人們愈加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就意味著要與時代脫軌,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無法與時代發(fā)展保持一致向前的步伐?;诖?,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中應用比較法亦可以稱之為是傳統(tǒng)教學法的突破。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與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相關的教學素材,通過直觀的信息沖擊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思維碰撞過程中迸發(fā)出新的火花,進而由單向思維向多項思維周轉變,以此實現思維的多元轉變。
(二)提高學生分析鑒別能力
比較是找到事物之間聯系和區(qū)別的有效方法,只有通過比較,學生才能更加清晰的認識事物。在比較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找到事物之間的固有聯系,而且能夠將前人設計的思維軌跡,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中,學生將不同汽車造型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能夠發(fā)現不同汽車造型之間的差異,為汽車造型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學生可以將設計差異或者設計規(guī)律,通過對多種類型的汽車造型進行比較,能夠找到設計的本質特性,幫助學生較好地厘清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學生經過多種汽車造型的比較,其分析鑒別能力得到較好提升[2]。
(三)提高學生發(fā)現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新時期的代名詞,從國家到高校教學都在強調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也可以說創(chuàng)新能力是個人能力與經驗積累的有效融合。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大,而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經典案例進行教學,通過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發(fā)展汽車造型設計中的趨勢,在對汽車造型趨勢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實現設計理念的突變,結合現有趨勢的前提下,將自身設計經驗融入其中,并在二者的結合下,實現設計理念的轉變,迸發(fā)出新的設計思路。以此實現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的拓展。
三、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的相關內容分析
(一)汽車造型導修課課程分析
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是汽車設計專業(yè)的入門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和了解汽車造型設計的各個要素,對汽車設計專業(yè)有初步的認識。此外,學生通過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了解到不同汽車造型,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作為基礎入門課程的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其教學重點是要掌握不同車型風格的特征表現,采用比較法認識更多的汽車造型,總結出汽車造型設計的規(guī)律,在掌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程的順利進行。
(二)學情內容分析
因為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是一門入門課程,因此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為學生學好汽車造型設計專業(yè)奠定基礎。在大學一年級階段,學生需要做好基礎課程的學習,與此同時,除了需要掌握汽車設計造型導修課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習素描、色彩等基本課程,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但是,就目前汽車造型設計專業(yè)的教學現狀來看,在專業(yè)領域中,學生對于汽車造型知識的了解過于表面,對汽車造型的色彩以及功能等了解不夠清晰?;诖朔N情況,課程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以及鑒別能力為重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加深專業(yè)課程學習的同時提高自身設計能力。教師要通過不同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深入了解所學專業(yè)[3]。
(三)教學效果分析
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否是通過教學方法呈現出來的,換言之,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敗。將比較法引入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呈現較為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比較法較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圖片、視頻以及實物等進行比較,從比較中發(fā)現不同汽車設計造型的差異。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將國內汽車造型設計與國外汽車造型設計進行對比,從不同方面找出造型設計的不足之處。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是學生今后學習過程中的動力,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進行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破固有思維的限制,在學習中不斷探求新思路、新方法,以此實現專業(yè)學習的突破。其次,教師要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比較法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是討論式和啟發(fā)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能夠對學生專業(yè)課程的掌握情況有所了解,學生在彼此交流過程中深入探討專業(yè)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其掌握知識技能的進程。
四、比較法在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程上的具體應用
比較法應用到汽車造型設計導修專業(yè)對提高專業(yè)教學質量有明顯優(yōu)勢。比較法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只針對當前國內的汽車造型設計進行對比,而是以國內的汽車造型設計作為比較的基礎,將比較范圍橫向延伸到國外,對汽車造型設計的發(fā)展歷史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將比較法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常用的比較法主要有兩種,我們逐一進行分析[4]。
(一)橫向比較法分析
橫向比較法是指對同類的不同對象按照統(tǒng)一標準進行比較。該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調研目的確定比較基準以及分類屬性,通過比較發(fā)現事物的本質。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同一時期不同品牌以及不同造型風格進行比較,以寶馬汽車和奧迪汽車為教學案例通過對汽車前大燈部分進行對比,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不同品牌汽車在造型設計上的不同點,幫助學生建立網絡化知識體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表現提供借鑒。
(二)縱向比較法分析
縱向比較法與橫向比較法的側重點有較大差異??v向比較法主要是對處在兩個及以上不同層次或不同階段的事物進行比較。縱向比較法的明顯特征是以時間為坐標,主要研究的重點是被比較對象前后發(fā)生的變化。根據相關數據得知,汽車造型的發(fā)展經歷了從馬車型、船型車、魚型車等不同造型,設計人員在研究新的汽車造型前往往會在原有造型基礎上進行改良,為其增添新的造型特征。
五、結語
綜上所述,汽車造型設計導修課是汽車造型設計專業(yè)的基礎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比較法教學,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使學生思維得到有效拓展,并推動課程教學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志浩.汽車造型設計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J].造型設計與研究,2017(12):111.
[2]張濤.比較教學法應用到汽車造型設種的研究[J].學術導刊,2016(10):34.
[3]郭燕,趙慧穎.比較教學法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3):42.
[4]肖敏.比較教學法在現代設計方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16(6):120.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