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銘
每年三月,武漢的櫻花可真漂亮。放眼望去,空中的花朵如一片絢爛的云彩,地上的花瓣如一汪嫩粉的溪流,天地一色,夢幻迷離。慕名而去的人們欣賞著它們的恣肆和張揚,感嘆著生命的蓬勃和葳蕤。
今年的櫻花依舊燦然枝頭,花叢中,迎來了首批支援湖北,和時間賽跑搶救病人,已完成任務的醫(yī)護人員……
曾經(jīng)以為,一次被誤解的哭泣,便是成長中最大的委屈;一次突然而至的挫折,便是前行時承受不起的失敗。直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呼嘯而來,我才體會到,生命真的沒有那么漫長和堅不可摧,死亡其實就是分分秒秒近在眼前的事情。在武漢封城的日子里,如同等待火車駛出一條幽狹的隧道,沿途似暗似明,不知出口何時出現(xiàn)。而這期間,許多平平凡凡的人給了我們點點微光。47歲的患者在遺書中寫道:我的遺體捐國家。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偉大也看到了一個人的平凡。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對疫情的懦弱和不作為。我們呼吁大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有一個坦淡的心態(tài),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微弱的希望之火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熊熊燃燒!
前段時間,6歲哥哥開導4歲弟弟說的一段話讓人淚奔:“你還哭,媽媽是不會因為你哭就回來,世界上不是媽媽最辛苦,所有的人都辛苦,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小小年紀懂得媽媽舍小家顧大家,為更多的生命在奉獻,這是一種大愛的傳承。不曾忘,那個臨危受命、奮戰(zhàn)于疫情第一線的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曾忘,那些“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在請愿書上摁下枚枚鮮紅指印的醫(yī)護天使;不曾忘,那些褪去華裝、剪短青絲,一身白衣遮掩不住靈魂紅裝的女孩們。他們何嘗不知疫情之險,可國難當頭,他們眼里只有呻吟的病人和啜泣的患者,堅定不移地走向抗疫前線是戰(zhàn)士的不悔選擇。
這個加長版的假期,也使高二的我與家人少有的長時間的相處。沒想到,長久的冷漠與隔閡隨著親密接觸的點點滴滴慢慢消散。第一個十四天,幼小弟弟的喧鬧聲在耳邊不斷響起,母親的頻繁催促令我感到厭煩,挑食的我難以接受連續(xù)重復的飯菜;第二個十四天,洗手成為生活中不變的習慣,被子在陽光沐浴下更加柔軟,沉寂的心迅速接納網(wǎng)課的新穎,學習漸漸步入正軌;第三個十四天,雜亂的頭發(fā)雖隔住眼簾卻蓋不住我的意氣風發(fā),面對即將來臨的開學季,我時刻準備著期待著,向上的勁頭在盎然的春意中綻放!
看到一則消息,武漢大學向全體援鄂醫(yī)療隊發(fā)出邀請,連續(xù)三年為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開設免預約賞櫻綠色通道。我想,大學時可以看到這群可愛的英雄了。
待明朝,櫻花盛開,武大相見!
指導老師點評:本文作者緊緊抓住疫情期間自己心理受到的沖擊,明白了生命的不易,禮贊了平凡的工作,從而拋棄了往日的冷漠和旁觀,克服自身弱點,接納二胎弟弟的存在,改變和家人相處的方式,向善向美,充滿昂揚向上的斗志。我認為,對學生而言,最好的抗疫應該是學會成長吧?!皺鸦槟愣_”又何嘗不是小作者嶄新的面貌呢?這篇文章也許不是最美的作文的樣子,但卻是我最想看到的疫情后學生的樣子!
(責任編輯 / 劉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