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娟
摘 要:班級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學策略是非常豐富的。班主任應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將心理學策略融入教育管理過程中,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可以應用的心理學策略有:移情感化法、啟發(fā)誘導法、心理平衡法、反饋激勵法、活動陶冶法等。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心理學;策略;管理質量;思想道德素質
中圖分類號:G451.6;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34-02
教育寓于管理之中,管理與教育相結合,決定了心理學策略在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既能發(fā)揮教育職能,又能發(fā)揮管理職能。初中生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均進入迅速發(fā)展階段,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惑,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班主任應當充分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科學的心理學策略,不斷摸索和總結,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針對性地采用多種方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結合教育實踐,對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學策略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移情感化法
移情感化法,指班主任用自身高尚的情操及真誠的態(tài)度打動學生,主要是利用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形成新的道德動機。使用該策略時,應當把握好時機,在學生需要幫助時采用效果更顯著。例如,小M成長在單親家庭,性格有些偏執(zhí),還經(jīng)常為“哥們兒”同別人武斗,多次被學校點名批評。小M的母親對其極其失望,聲稱要斷絕母子關系,對他不聞不問。小M聽了母親的“決定”后,沒有流淚,沒有乞求,只是不再說話,在班級一連幾天不說話,對老師關切的詢問也一聲不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對其進行幫助,讓同學們對他說上幾句暖心的話語,并找?guī)讉€平時要好的同學陪伴他、開導他。他過生日時,教師和同學們湊錢為他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漸漸地,小M從同學的目光中沒有看到幸災樂禍和厭惡,從老師的言行中沒有看到居高臨下的同情和責怪,感受到的只有溫暖和真摯的關懷,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聲痛哭起來。后來,教師和他母親進行了溝通,母親也原諒了他。小M經(jīng)過這次巨大的心靈震撼后,變得判若兩人,真正融入了班集體。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班主任要用滿腔的熱忱和真摯的愛感化學生,讓他們聽得進、想得深、改得快。
二、啟發(fā)誘導法
當學生萌生不正確的想法,或者在心理上出現(xiàn)困惑和矛盾時,班主任不應簡單地說教,而應信任與尊重他們,認真分析他們的心理,科學地引導他們,不斷提升他們的道德認知能力,幫助他們改變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是啟發(fā)誘導法。例如,班長小L漂亮可愛、成績優(yōu)異,但最近總是心事重重。教師經(jīng)過了解后得知她收到一封情書,感情上出現(xiàn)了困惑。一天放學后,教師約小L談心。尊重和真摯的談話氛圍消除了小L的顧慮,她主動敞開心扉:“老師,您說我該怎么辦呢?”教師用關切的口吻問道:“你是怎樣想的呢?”略微沉思后,她敘述了對寫信男生的看法和事發(fā)經(jīng)過。教師聽后,說道:“被人喜歡是好事,說明你有可愛之處。處理得好,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未嘗不可,但想處理好并不容易,因為當你們的個人感情超出同學關系時,必然引人注目,難以被其他同學理解和接受。這時,你就會逐漸疏遠班集體,產生離群的孤獨感,進而影響心情和學習。”聽后,她心領神會,點了點頭。最后,教師建議道:要多與其他同學在一起,減少與他單獨相處的機會,這樣心情就會慢慢平靜的。第二天,教師又找來寫信的男生,對他同樣進行了啟發(fā)誘導。教師耐心細致的啟發(fā)誘導,使他們都走出了感情的誤區(qū)。
三、心理平衡法
當學生犯錯并受到批評后,容易感覺孤獨和壓抑,感到老師與同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自己的形象嚴重受損。要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需積極營造寬松的氛圍,尊重犯錯的學生,對他們多一些信任,使其恢復心理平衡,調動其積極進取的上進心,這就是心理平衡法。例如,有一位調皮的學生小H,近來進步很大,老師和同學們都看在眼里,替他高興??墒?,有一天中午他不聽勸阻,在教室門口踢足球,結果把鄰班窗玻璃打碎兩塊,還把一位女同學的手劃傷了。事后,教師在班會上對小H進行了嚴肅的批評。當時,他低著頭,雖然一句話沒說,但臉上流露出不服又稍顯不安的情緒。教師分析他可能認為自己犯錯又不是故意的,被處分有些無辜,同時又感到沮喪,覺得老師和同學再不會尊重、信任自己。放學后,教師不僅沒有因為他的犯錯而不讓他參加迎新文藝晚會的籌備工作,還鼓勵他積極出謀劃策,并對他還像往日那樣親切。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小H便放下心理包袱,認真投入工作中,還找機會主動向教師表達了自己犯錯的歉意。
四、反饋激勵法
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激勵,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激勵學生呢?首先,教師應當結合他們的具體情況,為他們訂一個學習計劃,設置一個通過努力能達到的目標。其次,在他們努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提供反饋信息,對他們做出評價,使其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調整和改進。最后,如果他們達到了目標,教師應及時表揚和激勵。如果他們沒有達到目標,教師應與其一起找到原因,再為目標而努力??傊?,要讓學生知道,成功的根源在于所付出的努力。這就是反饋激勵法。例如,小Y文科很好,但是幾何學得不好。她對數(shù)學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在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寫下“對書當歌,人生幾何”,流露出失落與無奈。教師了解到她的情況后,與她商量著制訂了學習計劃:每次作業(yè)都要弄懂之后獨立完成,凡是不懂的問題要當天請教老師或同學。每次單元測驗后,把試卷中做錯的題重做一遍,再交給老師看。有了計劃,小Y便照著去做,老師及時指出她的問題、表揚她的點滴進步。漸漸地,小Y對幾何有了興趣,成績也有了進步,她感受到只要自己肯努力,完全可以學好幾何。于是,她把數(shù)學課本上的“對書當歌,人生幾何”改成“對書當歌,誰怕幾何”??梢?,教師對學生的及時反饋和激勵,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的進步。
五、活動陶冶法
活動陶冶法,指利用各種活動來滋潤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要使學生的心靈和情操受到陶冶,教師可以舉辦各種有益的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規(guī)范”“五五普法”“讓世界充滿愛”等知識競賽、“讀好書、品名家名作”等征文大賽,開展“我愛祖國山河美”“小小音樂會”等主題班會。這些形式各異的活動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學生,讓他們樂趣無窮,激發(fā)了他們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發(fā)展了他們的才能,充實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徐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班級管理[J].江蘇教育,2017(08).
[2]孫凌.激勵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3]袁春燕.巧用積極心理學,挖掘班級管理正能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