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蕓蕓 邵擁濤
在教師的培訓中,我們閱讀了許多教育家的大作,受到了深刻的啟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就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再次閱讀,給我?guī)淼氖菍逃纳钌畹姆此?。可以說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詞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么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看不到才華的賣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并不感覺紛雜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對教育產生了厭倦,對孩子產生了厭倦。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能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chuàng)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育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么無力與乏味。我并不反對理論,但優(yōu)秀的理論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優(yōu)秀的論文,應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能使我們的精神愉悅的——我覺得閱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fā)展相聯系的話,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事。
反觀一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所學的教育理論水平、知識能力結構、教育觀念方法脫離中小學實際。另一方面,當前正推行的素質教育也對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業(yè)務技能素質、教育教學技術和身心健康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些教師在工作后,不注重自身的學習、反思和提高。這就直接造成了當前教師的各種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要求。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大多仍然也只能沿用前人的教學思路和舊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對待教育的一些新問題,尤其是“后進生”問題,缺乏教育的技術與藝術的解決。在此過程中,鮮活的孩子們,在我們這些教師所謂“很負責任”的教育中,“自尊感”“進取心”、對“學習的愛”已漸漸消逝,他們對待學習越來越麻木,其結果就是“后進”的越來越后進,教師也越來越煩惱。于是,辦公室里的怨天怨地,教室里的痛苦折磨。我相信,這樣的故事,并不只在我們學校演繹。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一是讀書,讀教育的經典著作,最新的關于教育理念的報刊,從中吸取精華,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二是積極向優(yōu)秀的同行學習,學習他們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好的做法,努力提高自己解決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技術和能力。在對“后進生”問題的解決中,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以蘇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博士說過的一句話“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為座右銘。在對“后進生”充滿愛心、耐心的同時,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論中學習,在實踐中反思,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輕言放棄。
當我們做到這些后,我相信,在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的心田上,都將會盛開教育那歡快、燦爛的花朵,同時每個教師、每個學生也將會再次在心頭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