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三島的行程已經(jīng)完成了前面的兩島,第三島指的是南極半島北部的南設(shè)德蘭群島。從南喬治亞島到南設(shè)德蘭群島,又是兩天兩夜的航程,但這個兩天兩夜,甲板上的風(fēng)景豐富了許多。海面上開始出現(xiàn)冰山,隨著緯度的升高,冰山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形。冰山上偶爾能看到幾只企鵝,真正的極地景觀開始呈現(xiàn)。
清晨抵達南設(shè)德蘭群島海域,我們先在群島北端的象島(Elephant Island)附近進行海上巡游。本來在象島也有登陸計劃,但因天氣原因只可進行巡游,不過沖鋒舟依然可以開到離象島的陸地幾十米的位置,陸地上的生物看得一清二楚。象島上的山脈覆蓋的冰雪明顯比南喬治亞島多很多,綠色的草地已無法見到,到處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在象島,我們看到了另外兩種企鵝——帽帶企鵝和馬可羅尼企鵝。帽帶企鵝通體只有黑白兩色,白色的面頰,黑色的頭頂,脖子下面有一道黑色的條紋連接著兩頰上方的黑色羽毛,像是頭頂黑色鋼盔的帽帶一樣,故因此得名?;煸诿睅簌Z隊伍里的還有馬可羅尼企鵝,這種企鵝和跳巖企鵝外形類似,頭頂也有金黃色呈散射狀的羽毛,但體型比跳巖企鵝大一些,身材也更苗條一些。巡游時我們也有機會接近象島陸地附近海域的浮冰,上面有大量的帽帶企鵝在休息。帽帶企鵝動作十分靈敏,前一秒還在海中游泳,后一秒就能縱身躍出水面,一個箭步就跳到了浮冰之上。
1長城站通往喬治王島機場簡易公路上的標識。
2浮冰上的帽帶企鵝。
3席亞拉灣沖鋒舟巡游欣賞冰山。
4極地考察專用車和長城站寶鋼樓。
5長城站的一項風(fēng)俗,每位在此工作的考察隊員都要放置自己家鄉(xiāng)和長城站的距離指示牌。
南設(shè)德蘭群島位于烏斯懷亞正南方向1200公里,和南美大陸隔德雷克海峽相望。只游覽南極半島的游輪從烏斯懷亞出發(fā)后,徑直向南開往這里,也要走兩天兩夜,這是我們回去的路線。南設(shè)德蘭群島由11個大島和150個小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島是喬治王島。喬治王島上建有一座機場,因其相對溫和的氣候、便利的交通和島上充足的淡水資源,使得喬治王島成為許多國家南極科考站的選址。我國的長城站就建在喬治王島西部。長城站附近還有阿根廷、巴西、智利、韓國、秘魯、波蘭、俄羅斯、烏拉圭另外8個國家的科考站。
喬治王島的機場由智利的弗雷總統(tǒng)科考站負責運營和管理,很多游客從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乘飛機直接來到喬治王島,再換乘游輪游覽南極半島,可以免遭暈船之苦。分布如此密集的科考站加上游輪的頻繁到訪,使得喬治王島成為有最多人類活動的南極島嶼,被譽為“南極的地球村”。
1游輪甲板上遠望長城站。
2長城站博物館。
下午,我們離開象島,向喬治王島駛?cè)?。傍晚例會上,探險隊介紹了第二天的主要行程——登陸中國南極長城站參觀。雖然大家都早已知道安排,但介紹到此行程時,還是引起經(jīng)久不息的興奮掌聲。到長城站參觀是我從小就有的夢想之一,雖然這個科考站并不在南極大陸,甚至連南極圈都沒有進,但我對長城站的向往,甚至強于南極點——因為這是最早從地球儀上看到的括號里標有“中國”的南極地名。我在選擇南極游輪時,也特意關(guān)注了這些游輪是否有登陸長城站的安排。以西方游客為主的游輪沒有安排長城站的,這些游輪一般安排參觀同在喬治王島上的智利或阿根廷科考站,而這次華人包船的大西洋號,特意安排了長城站的參觀,因此這次的南極之旅,堪稱完美至極。
團里的其他游客為登陸長城站專門準備了巨幅五星紅旗,還有五星紅旗的臉貼,并將臉貼贈送給很多團友。第二天清晨我們來到甲板上散步的時候,已經(jīng)遠遠望見陸地上10余座以紅色為主體、藍白紅相間的板房——這在電視里、在網(wǎng)絡(luò)上不知看了多少遍的長城站全景畫面,如今真的呈現(xiàn)在眼前了。打前站的探險隊員早已駕駛沖鋒舟開向長城站,大家都紛紛將國旗貼在臉上,激動地等待著登陸時刻的來臨,就連船上的十幾名西方游客,也被我們中國人的熱情所感染,紛紛討來五星紅旗的臉貼,貼在自己臉上。
3中國南極長城站1號棟。
長城站所在的陸地并不是南極動物活動區(qū)域,因此190余名游客得以同一批登陸,而不用分批進行海上巡游了。剛一登陸,便看到了久違的漢字“長城站歡迎您”和遠處冰川下“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拼搏”的巨幅標語。五星紅旗迎風(fēng)飄揚在長城站的最早建筑——紅色的1號棟前方,1號棟后方遠處,堆放著寫有“中國南極考察隊”的集裝箱??吹竭@些元素時,真是感覺無比的親切,真是感覺就像到家了一樣。
在長城站工作的遠離故土的科考隊員看到這么多同胞的到來也十分興奮,我們是當年第一批造訪長城站的中國人??瓶缄爢T帶我們參觀了1號棟里面的小型博物館,介紹了長城站的建站歷史以及科考隊員在極地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下堅持工作的事跡。長城站于1984年底開工建設(shè),次年投入使用,是我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座科考站。以長城站為基地和起點,我國南極科考繼續(xù)向更高緯度地區(qū)擴展,于1989年在南極大陸建立了中山站。如今又在內(nèi)陸地區(qū)相繼建立了昆侖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侖站已經(jīng)處于南緯80°的內(nèi)陸深處。這些更靠南、更高緯度的科考站雖然難以抵達,更難以親臨參觀,但作為一名中國人,這輩子能有機會造訪長城站,已經(jīng)十分十分難得。
早就聽說在長城站能收到手機信號,然而這信號并非來自中國移動或中國聯(lián)通,而是來自附近智利弗雷總統(tǒng)站的國際漫游信號。雖然只是E網(wǎng),我還是打開數(shù)據(jù)漫游,發(fā)送了進入南極區(qū)域之后的第一條朋友圈“我在中國南極長城站。南緯62度12分59秒,西經(jīng)58度57分52秒?!迸笥讶Φ亩ㄎ桓幼屛遗d奮,竟然能顯示出長城站的位置:“南極洲· Chinese Great Wall Station”。然而只用E網(wǎng)根本無法發(fā)送這條朋友圈,只能等回到船上,利用昂貴的衛(wèi)星信號,才成功發(fā)出。
4浮出水面的座頭鯨。
我們參觀完博物館,看到四五輛越野車開了過來。車上下來七八位拖著拉桿箱的人,看樣子是剛下飛機。工作人員介紹到,這是來這里探親的科考隊員家屬,從智利蓬塔阿雷納斯剛剛飛到喬治王島。長城站站長孫云龍教授剛從機場接他們回來,于是我們也有機會拜會了長城站站長,使得這次造訪長城站的活動更加有意義。孫站長手里一直拿著一只手臺,很多長城站的科考隊員也是如此——在沒有國內(nèi)移動網(wǎng)絡(luò)、通訊主要靠衛(wèi)星的科考站,“通訊基本靠吼”的手臺,是大家日常聯(lián)絡(luò)的最主要工具。
5席亞拉灣沖鋒舟巡游欣賞冰山。
6席亞拉灣沖鋒舟巡游欣賞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