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月媛
摘 ? 要:在線上教學背景下,教師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就高一語文作業(yè)的布置而言,教師可著力于用預習整理作業(yè)促使學生落實基礎知識,用任務探究作業(yè)拓展學生思維,用考試幫助學生鞏固提高。
關鍵詞:線上教學;作業(yè)布置;《百合花》
用2019年的網(wǎng)絡熱詞“我太難了”來表達新冠肺炎疫情下承擔線上教學任務的教師們的心情,我估摸著還是恰當?shù)?。筆者所在的備課組,多次就線上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討論,提供做法、分析利弊、假設現(xiàn)場……一直到現(xiàn)在,也只能說在布置作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看到了一些成效。下面,僅以《百合花》的教學為例,談具體做法。
一、用預習整理作業(yè)促使學生落實基礎知識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是很關鍵的,尤其是字詞的積累,每一課出現(xiàn)的字詞都整理積累了,高三時會輕松很多。線下教學時,我們備課組普遍的做法是先讓學生預習新課,然后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讓學生聽寫或抽查學生認讀。但線上教學無法實現(xiàn)這種方式,更沒有辦法在課堂中很好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為此,我們備課組決定用提交預習整理作業(yè)的方式來督促學生預習并積累。
以《百合花》的教學為例,我們提前一天讓學生預習,并要求學生在書本上標注需要掌握的字音、字形及詞語。鑒于部分學生手邊沒有書本,只有電子教材,又增設了一個字詞整理作業(yè):
按單音字、多音字、易錯字形、詞語積累、知識點積累或作者介紹的順序,從課文中找出相應字詞或知識點進行整理。
學生從課文中去找字詞,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個深入預習的過程。要找字詞,就要剔除原有儲備,也就是說,原先積累過的可以不整理,那么,這個剔除的過程就相當于把原有儲備又復習了一遍。有些自我要求高的學生,在整理多音字時,會翻字典,寫出相應字音的意思,再根據(jù)意思來組詞。這樣,記憶更深刻,效果更好。知識點則由學生通過對專題的整體把握和某一課重點的把握自行整理。當然,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時,也可以提前告知學習目標供學生參考。這對于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是有必要的。
一段時間實施后,越來越多的學生能把整理作業(yè)做得很好。有些學生反饋說,現(xiàn)在很寶貝自己的整理本,因為這是自己的心血和財富。
二、用任務探究作業(yè)拓展學生思維
線上直播教學,我們也嘗試讓學生連麥回答問題或是將答案打在互動板上,因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中也只能就一兩個問題進行在線回答。線下課堂中常見的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的形式也不容易實現(xiàn)。為此,有些必須以思考探究達到思維拓展的問題就可以在布置作業(yè)時解決。
《百合花》作為一篇小說,教學時肯定少不了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以及三者共同為之服務的主題等方面的探討。但是,這塊內(nèi)容在上學期《最后的常春藤葉》的教學中已經(jīng)作過示范和梳理。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就可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通過簡單的問答式完成,即學生在互動面板上梳理大致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形象即可。從課堂反應來看,只要充分預習了這一課,課堂梳理就不成問題?!栋俸匣ā返慕虒W,探究小說獨特的敘述角度,應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第一課時對三要素和主題的分析后,我們備課組設置了一個任務探究題:
我們前面說本文與一般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不同,這和本文所用的敘述視角有關系嗎?能否選取你感觸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說說以“我”(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的女同志)為敘述角度的作用?要求寫在筆記本上,拍照上傳至釘釘群。
試舉學生的作業(yè)一例:
本文之所以與一般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不同,與作者獨特的女性視角有密切的關系。女性更加感性,更加關注愛與和平。所以本文沒有花大量的筆墨描寫戰(zhàn)爭的場景,而是更加關注人情美和人性美。本文中“小通訊員為我?guī)贰钡那楣?jié)令我印象深刻。小通訊員不敢與“我”接近,一靠近便“臉漲得像個關公”“飛紅了臉”,更加突出了其害羞靦腆的特點。而男性視角卻很難直觀地讓讀者看到這個場面。所以,以“我”(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的女同志)為敘述角度,不僅更加真實,有感染力,而且可以從女性特有的角度去了解事物細微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
學生帶著任務再次深入閱讀文本,通過仔細審讀,抓住了任務的重點:《百合花》是第一人稱敘事,而“我”又是獨特的,“我”是一名女性。教師對能抓住重點的學生的答案,可以圈畫出關鍵句,并結合文字進行評價。對于審題不清楚的學生的答案,也可以在批改時加以提醒。然后,在第二課時教學時,可以展示幾個學生的答案,讓其他同學點評,最后再總結。在教學《一個人的遭遇》時,筆者也設置了類似的任務探究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梳理和思考,結合文本去理解獨特的雙重敘述視角。通過這兩課的自主探究,學生就初步掌握了“我”在小說中的作用,并且明白了當“我”的身份不同時或文本中有兩個“我”時,所起的作用又不盡相同。
當然,布置任務探究的作業(yè)對教師來說負擔還是很重的。因為第二天課堂中就要用到學生的答案,所以教師要及時批改,批改時不能簡單地評分,而要仔仔細細地找出問題,進行圈畫批改和文字說明。雖然辛苦,但這種形式的作業(yè),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用考試幫助學生鞏固提高
每一課教學任務結束后,我們備課組就會精心編制習題,借助釘釘考試系統(tǒng)或其他途徑對學生進行檢測。經(jīng)過多次試驗,備課組發(fā)現(xiàn)選擇題或填空題等有固定答案的試題可以在釘釘上發(fā)布考試,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自行完成。考試結束后,學生可以查看答錯題目的答案解析。等全部學生完成考試,教師可以查看統(tǒng)計結果,并在課堂中花一點時間分析錯誤率較高的習題。對于問答題,教師則須人工閱卷。
至于檢測的內(nèi)容,以《百合花》為例,我們設置的習題包括兩個大塊。第一塊是基礎知識部分,從字音、字形、成語、病句、人物描寫五個方面設置五個單選題。第二塊是知識點部分,內(nèi)容如下:
(一)讀下列節(jié)選的魯迅作品片段,在括號中寫出它們使用的分別是哪一種敘事角度。(作品片段略)
(二)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改寫寓言故事,可在原文中需要改動處修改。
清晨,一只烏鴉嘴里叼著一大塊奶酪飛過?!鞍。艺嫦氤阅菈K奶酪?!焙傇谛睦镎f。這時,烏鴉停落在附近的一棵樹上,狐貍馬上跑到那棵樹下,沖著烏鴉喊:“烏鴉小姐,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嬌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 烏鴉抖抖身上的毛,頭抬得高高的。狐貍繼續(xù)說道:“你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優(yōu)美動聽。你能給我唱支歌嗎?”
烏鴉受到稱贊,心里很得意。她閉上眼睛,張開嘴巴開始唱歌了。但是,她一張口,那塊奶酪便從嘴里掉下來,正好落到狐貍面前。狐貍咧開嘴直笑,對烏鴉說:“謝謝你,烏鴉小姐。為表達對你這塊奶酪的謝意,我要給你一個忠告,這就是——千萬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p>
狐貍很得意,它將奶酪吃得干干凈凈,拔腿走了。
第一題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敘述視角的認識;第二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去關注文本中的“我”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也可以是另一個觀察者。總之,知識點部分的題目內(nèi)容要緊扣教學重點,爭取一課一練,一練一得。
當然,在具體實施時,要考慮學情。我們備課組在作業(yè)布置上的具體做法與實施是針對我校高一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學習能力而定的。比如字詞整理作業(yè),正是應對總體語文水平較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群體而設置的。另外,反思應變也很重要。在作業(yè)布置上,我們備課組討論多次、實踐多次,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從課前到課中到課后三環(huán)節(jié)布置形式,每個環(huán)節(jié)各有側重。然而,這種套路并不是萬能的,遇到不同的課文必須要善于反思、善于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