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云龍
摘 要:對馬鈴薯晚疫病的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通過討論得出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方式與防治對策。該研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yè)信息技術;馬鈴薯;晚疫病;監(jiān)測
馬鈴薯是一種重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十分廣泛。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病害問題對于馬鈴薯產量具有較為嚴重的影響。在馬鈴薯的常見病害中,晚疫病的分布范圍與危害程度較高。目前農業(y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應有效利用信息手段,加強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與防治。
1? ?馬鈴薯晚疫病及其原因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馬鈴薯的常見真菌性病害,在我國各個馬鈴薯產地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主要危害馬鈴薯莖葉與塊莖。該病害會造成比較明顯的馬鈴薯減產問題,通常會造成減產20%-30%。此種病害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1? ?氣候因素
氣候因素是造成馬鈴薯晚疫病的一項重要因素,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病情況也與氣候條件存在很大相關性。馬鈴薯晚疫病較常發(fā)生于晝夜溫差大、濕度高、多雨的條件下。在滿足上述條件時晚疫病的傳播速度很快。在降雨較少的干旱條件下,病害的進展比較緩慢。通常情況下發(fā)病的適宜溫度為18-22℃,相對濕度在95%以上,此時孢子囊的產生較快;而在溫度10-13℃并且存在霧氣和露水的條件下,也會促進游動孢子的產生[1]。晚疫病病菌冬季可以在薯塊中越冬,帶菌薯塊一般無法發(fā)芽,或在出土后形成中心病株,使病害以此為中心向外傳播。同時,病菌可以通過空氣、雨水或灌溉進行傳播,還會對第二年的馬鈴薯種植造成影響。
1.2? ?其他因素
除了氣候因素,其他一些因素也會造成馬鈴薯晚疫病的產生。其中包括品種因素,早熟相對于晚熟品種來說抗病能力較差。對于同一品種,在其幼苗階段的抗病能力通常高于開花前期與后期。地勢條件與土壤條件也與晚疫病的發(fā)生存在關系,地勢偏低、土壤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發(fā)病程度較重。此外還包括種植管理因素,如果植株密度過高、追肥不及時或氮肥過度使用也容易造成病害問題。
2? ?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與防治
2.1? ?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方式
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工作對于病害的防治具有關鍵意義。在農業(y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應積極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實際工作中,應建立相應的馬鈴薯晚疫病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及時監(jiān)測病害發(fā)生狀況。例如某地區(qū)馬鈴薯種植面積在33.33萬公頃以上。在該地區(qū)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工作中,通過2臺半自動預警設備,對馬鈴薯種植地點溫度及濕度兩項指標信息進行采集,每間隔1h進行一次記錄,而后將采集數(shù)據利用遠程終端進行傳輸,并對其作出分析。利用監(jiān)測設備還能夠進行每天平均氣溫、最低和最高氣溫、降雨量、相對濕度的自動采集,并利用Conce模型自動生成病菌模擬侵染,使管理人員以此為依據預測病害感染情況,最終對馬鈴薯品種、天氣狀況等信息進行綜合,發(fā)布防治預報[2]。上述信息化監(jiān)測預警方式的準確率超過96%,為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2.2?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對策
2.2.1 合理進行選種
進行馬鈴薯種植時,需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防止馬鈴薯晚疫病的出現(xiàn)。首要問題是合理進行馬鈴薯的選種,需要根據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及自然條件,優(yōu)先選用產量高和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確保其中不包含帶有病菌的種薯,從源頭上對馬鈴薯晚疫病加以防治。還可設置專門的無病留種地。馬鈴薯品種的選擇上,可以具體選擇包括隴薯、青薯9號、LK99等品種。
2.2.2 做好種薯消毒
在選用優(yōu)良品種的基礎上,應做好種薯的消毒處理,才能夠進行播種,從而進一步消除病害的影響。進行消毒前事先采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或75%酒精,對種薯切割刀具進行消毒處理,并去除其中受到病害影響或品質不良的塊莖。而后對于挑選好的馬鈴薯,每100 kg采用50 g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配合100 g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以及20-30 g72%農用鏈霉素與10-15 g滑石粉進行拌種,起到消除病菌的作用。
2.2.3 優(yōu)化栽培技術
通過對栽培技術的改進與優(yōu)化,能夠有效減少晚疫病的出現(xiàn)。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地勢、土壤、灌溉、施肥、種植計劃等因素都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影響。在選地上應選擇地勢平坦、透氣與排水性良好、具有較高有機質含量的沙壤土地,認真進行整地工作并保證底肥充足。播種時可以適當早播,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同時應避免與馬鈴薯及其他茄科作物相鄰。可以與豆類、禾谷類及大蒜等作物進行輪作。田間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出現(xiàn)發(fā)病狀況時需要及時去除病葉,并采取有效的藥物防治手段,具體可以使用甲霜靈錳鋅、多菌靈等防治藥物。在雨季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應采取清溝排水。施肥上應選擇配方施肥的方式,保證氮、磷、鉀肥的均衡使用,充分滿足馬鈴薯生長需求。
3? ?結論
為了有效減少馬鈴薯晚疫病對于馬鈴薯產量的影響,需要加強對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與防治工作。馬鈴薯晚疫病的監(jiān)測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先進農業(yè)信息技術,確保監(jiān)測工作的及時有效性。同時還要配合全面的防治措施,減少馬鈴薯晚疫病的產生,提高馬鈴薯產量。
參考文獻:
[1]石軍.科學防治馬鈴薯晚疫病[J].農民致富之友,2019,(31):93.
[2]雷世梅.重慶農業(yè)物聯(lián)網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yè),2018,12(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