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晨
記得是在2016 年夏天,參加上海書展活動,其間去逛福州路,因為那里有家藝術書店。在書店里看到了新出版的《紫禁城》雜志,2016 年8 月號,設計端莊雅致,封面用的是藝術紙,內頁版面設計考究。這一期剛好是關于蘇州的內容,專題是“工巧推蘇郡——蘇作工藝與宮廷”,里面的文章談到了吳文化、蘇作、江南織造、江南工匠、蘇州畫家、玉雕、蘇繡、核雕、明式家具等等,一手資料的圖片印制特別精美,眼前一亮。隨手買下,作為資料學習收藏。
回家翻閱這期雜志,文章大都為故宮專家或文博學者所撰,除這些大塊文章之外,雜志中穿插了一些歷史知識點作為閱讀鏈接。有一處,提到了一個陌生的詞“蘇州碼子”,作為蘇州人,且從事出版工作二十年了,編輯設計過很多蘇州歷史文化的書籍,“蘇州碼子”第一次聽到。閱讀鏈接寫道:“蘇州碼子,又名草碼、番仔碼、商碼,產生于中國蘇州。公文、契約、賬目、官帖、私鈔、當票上都會用到蘇州碼子,就連近代北洋軍閥的軍隊中,右領章上是阿拉伯數字與羅馬數字組合的部隊編碼,左領章上就是蘇州碼子編寫的人員編碼?,F在在港澳地區(qū)的街市、舊式茶餐廳及中藥房偶爾能見。阿拉伯數字從0 到10,在蘇州碼子中記作:〇、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p>
這些奇怪的數碼符號,引起了我的關注。原來,蘇州碼子是中國古老的數字系統(tǒng),與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并列。蘇州碼子是中國數字文化演變的產物,是阿拉伯數字在我國廣泛使用前的一種簡便、快捷的記錄數碼,它比漢語數目字簡單易學,比漢語大寫數字更為簡便易行,故能長時間在民間流行。廣泛使用在日雜店、五金店、裁縫鋪、中藥鋪、錢莊、銀號、餐飲等場所,肉鋪稱為“肉碼”,菜場稱為“菜碼”,藥材店稱為“藥碼”,服裝行業(yè)稱為“衣碼”。我國古代用竹籌記數,并且運用竹籌來做加、減、乘、除等計算工作。蘇州碼子作為中國早期民間的商業(yè)數字,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經使用,脫胎于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北宋司馬光的《潛虛》一卷就用“〤”代表四。古代著名數學家楊輝在《楊輝算法》中所用數碼字是從算籌演化而來的,算籌記數法幾經演變,至明代成為完整統(tǒng)一的一種數碼。明代中期以后,蘇州工商業(yè)發(fā)達,成為貿易中心,蘇州碼子因流行于當時繁華的蘇州而得名。
中國漢字的小寫數碼: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中國漢字的大寫數碼: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零?!疤K州碼子”則是用下列方式表示:“1”就寫一個豎“〡”,“2”就是兩個豎“〢”,“3”就是三個豎“〣”,“4”用交叉“〤”,“5”寫法為“〥”,“6”一短豎加一橫“〦”,“7”一短豎加兩橫“〧”,“8”一短豎加三橫〨,“9”寫法為“〩”,類似反文旁,此外,零還是〇。連在一起就是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〇。還有幾個特例:“廿”代表二十,“卅”代表三十,“卌”代表四十。古時人們計數要用算盤,“蘇州碼子”一橫上面加一短豎就好像是算盤上檔撥下的一個子,用來表示為五,所以〦是六,〧是七,〨是八。1、2、3 的寫法有橫豎兩種,〡、〢、〣與一二三,比如記錄123 元時,可用橫豎結合方式〡二〣元,避免誤讀。蘇州碼子的記憶非常方便,〡 〢 〣很快就能記住,〦 〧〨 有規(guī)律,關鍵記住 〤 〥 〩 ,〇與阿拉伯數字相同。
據《中國通史》第八卷第五節(jié)《中國數碼和零的符號》記載:“我國在商周時期已出現記數的符號,但在很長時期內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于記數和演算的數碼。至唐代才開始用數碼記數,宋元時期逐步得到完善,其使用也更加普遍。錢寶琮所著《中國數學史話》中寫道:“公元前七世紀中,印度天文學說傳入中國,印度的地位制數碼也跟著進來。在唐朝太史監(jiān)服務的印度天文學家瞿曇悉達在他編的《開元占經》里,介紹過‘天竺算字法樣’,包括印度的九個數碼和表示空位的點‘·’。這九個數碼的寫法和中國字書法體制不同,所以人民沒有去理會它,很快就失傳了。”又道:“十六世紀末,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宣揚西洋筆算方法,印度阿拉伯數碼再一次傳入中國?!宄┠辏餮笕嗽谥袊睾8鞯卦O立教會的中小學校。他們自編數學課本,重點介紹他們自己應用的數碼,此后印度阿拉伯數碼漸漸在全國范圍內通行起來。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印度阿拉伯數碼成為了我們社會的主流。”但蘇州碼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尤其是民國階段,和大小寫漢文數字、阿拉伯數字并存。
對于當代人來講,蘇州碼子成了密碼,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了,其實不然,蘇州碼子文化影響仍然存在。英國電視劇《神探夏洛克》中有一集,故事背景是現代的倫敦,但劇情安排充滿了東方味道,偵探夏洛克在追查兇殺案的現場,發(fā)現了神秘符號,神秘符號在博物館的雕像上再次出現,繼而層層調查,終于發(fā)現了古老的蘇州碼子,在涂鴉專家?guī)椭?,黑蓮幫走私活動的線索浮出水面……日本設計家松田行正在他的著作《零zerro:世界符號大全》一書中談到,1906 年,為了提高中國的識字率,受漢語表音新文字改革之風影響,沈韶和在上海出版了《新編簡字特別課本》發(fā)表了表音文字“數碼文字”,韻母部分用的就是蘇州碼子,一位當代的日本設計師居然了解我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很詫異。汪曾祺《草巷口》一文,在回憶賣草情節(jié)時寫道:“給我們家過秤的是一個本家叔叔掄元二叔。他用一桿很大的秤約了分量,用一張草紙記上‘蘇州碼子’。我是從掄元二叔的‘草紙賬’上才認識蘇州碼子的?,F在大家都用阿拉伯數字,認識蘇州碼子的已經不多了?!迸既挥^看新版的連續(xù)劇《林海雪原》,鏡頭一閃,在軍人的領章上,也看到了蘇州碼子。
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我們還能找到蘇州碼子的蹤跡。香港陸羽茶室的墻面上掛的菜單,用的就是蘇州碼子,既有實用價值,品讀這些“密碼”成了提供給客人的一道風景。香港尚文堂的張卓仁先生給我發(fā)來了他拍攝的照片,場景是香港的老師在教小朋友認知蘇州碼子,可見文化傳承的紐帶根深蒂固。旅居澳門多年的篆刻家陸康先生告訴我,在他的回憶里,在澳門的老藥房里見過蘇州碼子。澳門著名攝影師陳顯耀先生也給我發(fā)來了當地正在使用的賬本。臺灣的老一輩設計家王行恭先生,知道我在收集蘇州碼子的資料,從臺灣給我發(fā)來了四張珍貴的歷史資料:清末臺灣小租戶完稅執(zhí)照、民初閩侯(福州)臺灣會館支付收據、清末閩臺私人往來賬冊、劉銘傳臺灣設省時期土地清丈繳賦丈單。臺灣師大附中有一年高一歷史期末考的試題,是關于宋代某商號如何運用蘇州碼子記賬,主要考查學生對蘇州碼子的識別。在馬來西亞的朋友也為我提供了蘇州碼子遺存的線索,可見蘇州碼子輻射的影響力。
日本學者岸本美緒所著的《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一書中,記錄了作者1982 年在蘇州博物館看到的一個材料,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蘇州府吳江縣周莊記錄地主購買田地的賬簿《世楷置產簿》中,作為田價記錄的“7 折串錢二兩”的“7”用的是蘇州碼子“〧”。經過多方查詢,我在蘇州博物館的古籍圖書館見到了這份原件,共四冊,記錄了從順治十六年(1659)到道光三年(1823)為止的597 件買賣,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乾隆二十六年“〧折串錢二兩”,其他使用蘇州碼子的地方有幾十處,最早的是雍正七年(1729),同樣作為田價記錄的“九八銀八十五兩五錢正”的“八”用的是蘇州碼子“〨”。在蘇州檔案館,看到蘇州鴻生火柴廠的老工資單,用的正是蘇州碼子。友人收藏了民國百代唱片“姑蘇超等名角張五寶小姐《喬醋》”,盤面上唱片的編號左側為阿拉伯數字“32830”,右側為“〣二 〨〣〇”。我的母親告訴我,60 年代初,她在蘇州扇廠位于靠近察院場的景德路門市部,見過這種奇特的字符,標注在工藝品的包裝上,父親給我拿出了一把老扇骨,上面每一根扇骨上面按序標注了一至十四的蘇州碼子。為了尋訪蘇州碼子的遺存,我專門到北京,去尋訪京張鐵路的青龍橋站,這個京郊的小站靠近居庸關,保存完好,還在使用,幾塊用蘇州碼子書寫的計程碑被保護起來放在一個專區(qū),完好地佇立在那里。
2016 年發(fā)現蘇州碼子之時,我剛好在著手設計《江蘇老行當百業(yè)寫真》,就想創(chuàng)意運用蘇州碼子作為全書的頁碼,但心里沒底,向藏書家韋力請教,他隨手就拿出了一本帶“碼子”的線裝書《天問天對解》,1917 年的印本,讓我驚喜不已。之后我陸續(xù)得到幾本帶有“蘇州碼子”的舊書,研究發(fā)現這些碼子在標注頁碼的位置,但不是頁碼功能,應該是刻工標注書頁序列的記號。后來,在蘇州的古籍收藏鑒定專家江澄波先生處,看到了將蘇州碼子作為目錄數字順序的古籍稿本。于是,下決心將蘇州碼子這一古老的數字系統(tǒng)用作《江蘇老行當百業(yè)寫真》的頁碼,該書成為當代出版物中第一本運用蘇州碼子為頁碼的書,這些數碼符號來自民間,借此書的出版可喚起大眾對于中國古老數字文化的關注。2018 年6 月《江蘇老行當百業(yè)寫真》出版,很幸運地獲得了包括“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在內的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一系列國內國際獎項,并在萊比錫、法蘭克福等國際書展中亮相,引起各地讀者朋友的興趣。在國內,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舉辦的書展上,我也做了多次圖書的分享活動。2019 年10 月,在河南安陽漢字大會的論壇上,談這部獲獎書籍、談書中的蘇州碼子,吸引了同行乃至海外日本學者的關注。2019 年11 月在希臘雅典,該書還參加了由中國駐希臘大使館主辦的“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大展。
最近的三年多里,我從各種渠道收集蘇州碼子的資料信息,涉及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有清代福建鄉(xiāng)村的老地契,也有民國名家的信札。不知不覺陸陸續(xù)續(xù),實物收藏已超過百件。通常認為蘇州碼子在民間廣為流傳,清張子秋《都門竹枝詞》:“未開軸子已查堂,碼畫蘇州紙一張??醋鶊髞頊啿恍牛瑤锥嗌倨濒[嚷嚷?!保ㄗ宰ⅲ翰樘卯嫶a名為蘇州碼。少票者,小兒聽戲者也。)再比如江蘇的鹽城地區(qū)還將其與艄語組合使用,更增加了民間色彩。但看資料,蘇州碼子的流行范圍遠不止于民間,在《紫禁城》雜志里,就出現了宮廷里的圖片資料,京張鐵路遺存的計程碑也應屬于官方用途。另外,我發(fā)現一批民國時期的電報稿,滿版用的全部都是蘇州碼子,在1921 年吉林財政廳的公函上也出現了蘇州碼子。
那蘇州碼子除蘇州以外,還在哪些地方傳播呢?從蘇州碼子的別稱也可見一二,比如“川碼”“徽州碼子”“湖州碼子”,在長沙被稱為“漢碼”,新疆稱為“西域碼”。河北財經大學的曹琳、畢志夫、古建芹,依托中國發(fā)票博物館的資料撰寫了《解讀蘇州碼:一種行將消失的珍貴文化遺產》,是關于蘇州碼子研究較為全面的一篇文章,文中指出:“除了青海、西藏地區(qū)暫未發(fā)現外,國內其他地區(qū)無論江南江北還是塞外西域,無論通都大邑還是偏遠小鎮(zhèn),所有發(fā)票上都能看到蘇州碼的使用?!睆奈沂诸^收集的實物,按地域分布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福建、山西、河北、吉林、遼寧等等省份,遠至內蒙古包頭。蘇州碼子在港澳臺地區(qū)還沒有消失殆盡,臺灣作為高中的歷史試題,香港蘇州碼子的認知從娃娃學起。在日本長崎,發(fā)現了一批華商泰益號的文書資料,泰益號創(chuàng)辦于1901 年,是一家國際貿易商號,主要經營陸海產和雜貨,泰益號使用豎式賬本,賬本使用的數字有大寫漢文數字、小寫漢文數字及蘇州碼子三種。在1984 年出版的《韓國會計史研究》()中,11 例原賬“寫真”,都是中文,小寫用蘇州碼子。我想,周邊國家及有華人生活的地區(qū)或許還能發(fā)現,蘇州碼子的傳播儼然是一條中華民族特殊的文化紐帶,可以凝聚文化影響力。從現有資料看,蘇州碼子的流行與傳播是蘇州對于人類社會的貢獻,正如故宮專家吳偉先生在《蘇韻流芳——蘇作、蘇州與吳文化》一文中指出:“在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普及前,蘇州碼子是民間最為通用的數字符號,客觀上推動了明清以來商貿的廣泛流通,即使今天仍有地區(qū)在沿用,它是明清蘇州經濟發(fā)展成果的一個重要見證?!钡壳岸?,了解蘇州碼子的人還不多,史料挖掘也有困難,蘇州碼子是蘇州文化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2018 年江蘇書展期間,蘇州電視臺記者曾向我采訪《江蘇老行當百業(yè)寫真》書中的蘇州碼子,我說希望在蘇州能局部地使用傳播傳承蘇州碼子,并且蘇州碼子也可以成為當代蘇州文創(chuàng)的選項。比如我們的老字號飯店、面館里的菜單可以恢復使用,比如山塘街平江路的門牌號碼也可以恢復蘇州碼子,蘇州地區(qū)的車牌也可以嘗試增加蘇州碼子的元素。對于創(chuàng)意設計,其空間更大,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劉釗老師,是字體設計及教學專家,她看到蘇州碼子的資料很感興趣,有意與我合作推動蘇州碼子的字體設計。南京我的同行趙清,在去年雙塔菜場的改造中,負責平面設計,他也受啟發(fā)運用了蘇州碼子元素,這個菜場如今成了網紅。
蘇州碼子如一壇陳釀的酒,封蓋已經開啟,正散發(fā)著馨香,吸引著我們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