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保衛(wèi)華北”石刻:香山的早期紅色印記

      2020-05-19 15:03:33王建偉
      前線 2020年4期
      關鍵詞:學聯(lián)左翼華北

      香山是1949年中共中央進入北京的第一站,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走向全面勝利的指揮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奠基之地。2019年9月,香山八處革命遺址經(jīng)過整修,首次整體向社會開放。實際上,中國共產(chǎn)黨與香山有很深的淵源,創(chuàng)建者李大釗就長眠在香山腳下,20世紀20年代在香山地區(qū)開展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培養(yǎng)了周恩來、陳毅等中共骨干黨員。1935年爆發(fā)于北平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則在香山腳下的櫻桃溝刻下了有關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革命運動的重要紅色印記。

      “華北之大,已經(jīng)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一二·九運動爆發(fā)的時代背景是日本的侵略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華北危機。1931年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之后繼續(xù)向華北推進。1933年初,日軍進逼戰(zhàn)略要地山海關,隨后突破長城各關口,長驅直入,對平津形成“圍城”之勢。雖然《塘沽協(xié)定》的簽訂暫時緩解了中日雙方緊張對峙的局面,但日軍并未停止侵略的腳步。1935年五六月間,日軍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多起事端,提出“華北特殊化”,意圖以“自治”名義將當時所稱的“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從中國版圖上抹去,建立“第二個滿洲國”。南京國民政府步步退讓。11 月,殷汝耕在河北通縣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從此,社會上開始流傳各種建立“華北國”的謠言,戰(zhàn)爭烏云籠罩在華北上空,民族危機不斷迫近。

      自20世紀以來,中國青年學生群體興起,成為對社會時局感知最敏銳、最活躍的力量之一。在這個群體中,北平學生對華北的危亡感受更深,對自身在救亡運動中的重要責任也有更清醒的認知。1935 年11月18日,為了加強各校學生的組織與領導,聯(lián)合學生開展抗日運動,北平大中學校學生抗日救國聯(lián)合會(簡稱“北平學聯(lián)”)在中國大學正式成立,城外的清華園與城內(nèi)的北平女一中成為北平學聯(lián)的重要活動基地。

      1935年12月7日,國民黨政府批準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傳出。該機構是一個介于中日之間的地方性政權機構,相較于行政院駐平辦事處而言,一般民眾認為其具有更為濃厚的對日妥協(xié)色彩,甚至將其看成類似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式的偽政權機構。8 日,北平學聯(lián)在燕京大學召開各校代表大會,決定次日發(fā)動游行大請愿。9 日清晨,包括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等十幾所大中學校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特殊化!”等口號。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學生因警察關閉西直門城門被堵在了城外,但《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中的一句口號——“華北之大, 已經(jīng)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成為當時流傳最廣的時代強音。當日示威活動結束之后,北平學聯(lián)主席團在北大三院宣布北平的大學、中學從10日起開始罷課,并通電全國,要求各地各界聲援北平學生愛國運動,同時抗議當局無理鎮(zhèn)壓學運,要求抗日救亡集會結社之自由。一二·九運動正式爆發(fā)。

      12月16日上午,北平上萬名大中學生再次在天橋和正陽門地區(qū)舉行集會游行,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要求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權利。這次活動參與的學校以及學生人數(shù)比9日更多,規(guī)模更大。受此影響,冀察政務委員會被迫延期至同月18日成立。12 月 22 日,北平學聯(lián)在中國大學逸仙堂舉行血衣展覽大會,陳列前兩次愛國運動中受傷同學血衣數(shù)百件,會場張貼 “血淋淋鐵的事實”七字橫幅。

      從歷史的長程視角考察,一二·九運動可以理解為由華北危機引發(fā)的民眾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階段。此前,以平津為中心興起的反對華北自治風潮已經(jīng)風起云涌,青年學生的示威游行活動將這一運動引向更廣泛的領域,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來。

      一二·九不僅是一場政治運動,也是一場思想運動

      一二·九運動既是一場北平大中學生組織起來抵抗日本侵略的政治運動,同時也是一場思想運動。如果追索一二·九運動爆發(fā)的思想淵源,當時流行于北平學生界中的左翼思想是重要的線索之一。1926年前后,伴隨國民革命的興起,左翼思想開始在北平一些大學中風行,青年學生是傳播左翼思想的重要載體。進入30年代之后,左翼文化運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nèi)展開,一些大學教授和知名作家也參與進來,創(chuàng)作革命文學作品、創(chuàng)辦刊物、組織社團等。

      高校始終是左翼思想傳播的重要陣地。1933年至 1934 年間,中共地下黨組織先后在清華大學發(fā)起成立“三三讀書會”“現(xiàn)代座談會”等讀書團體,組織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據(jù)學生領袖蔣南翔回憶,他就是在參加了這些組織之后開始研讀大量左翼書籍,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動。1935 年《清華周刊》 也被一批進步學生掌握,刊發(fā)了大量時事報道、評論,展示出日趨鮮明的左翼色彩。擔任過編輯或撰稿人的清華學生蔣南翔、姚克廣、趙德尊等人后來都成為發(fā)動一二·九運動的核心力量。

      燕京大學作為教會大學,國民黨官方對學校的行政管理及課外活動干預較少,校園內(nèi)部環(huán)境相對寬松,為左翼思想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1935 年華北危機爆發(fā)之后,燕大學生自治會主辦的《燕大周刊》連續(xù)組織發(fā)表了“抗日問題專號”“法西斯問題專號”等,一些學生領袖甚至公開批評國民黨的對日妥協(xié)政策,在校園內(nèi)部形成了比較強大的抗日宣傳輿論攻勢。

      北平師范大學也是30年代北平左翼思想研究與傳播的重要基地。北師大校內(nèi)建有中國共產(chǎn)黨地下支部,國文系學生周小舟擔任支部書記,兼任中華民族武裝自衛(wèi)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后來成長為中共北平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校內(nèi)一批左翼教授如楊秀峰、徐冰、黃松齡等也在課堂上講授、傳播馬克思主義,對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為一二·九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北平學生走向救亡前線

      一二·九運動爆發(fā)之后,南京國民政府邀請北平學生代表南下南京進行對話,北平軍分會主席何應欽下令讓北平學生提前放假,希圖使學運組織癱瘓。如何應對國民政府以及北平地方當局的分化舉措,在運動高潮之后保持革命熱情不消退,保證學生隊伍不被瓦解,成為擺在一二·九運動組織者面前的重大挑戰(zhàn)。

      為延續(xù)革命火種,在上街請愿、游行示威的高潮過去之后,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北平學聯(lián)領導人姚克廣、黃敬、蔣南翔等人在非常不利的局面下籌劃組織“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偏僻村鎮(zhèn)進行宣傳。此舉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組織保持下來,繼續(xù)培養(yǎng)、鍛煉隊伍,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動民眾,喚醒民眾,將抗日救亡的火種擴散到更廣泛的民眾中間。這一轉向雖有其不得已的緣由,但對于學生思想的轉化以及斗爭方式的調整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下轄四個團,分三路,主要由平津各高校學生組成。1936年1月初,他們從北平出發(fā),大多采取徒步方式,在非常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在將近三周的時間里風餐露宿,行進幾百公里來到河北固安、任丘等地,深入華北腹地宣傳抗日救國思想。1月中下旬,幾路團員先后返回北平之后仍舊沒有解散,而是在此基礎上成立民族解放先鋒隊,后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1936年2月1日,民先隊在北平師范大學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斗爭綱領》《工作綱要》《組織系統(tǒng)》《規(guī)約》等文件。大會選舉了民先隊的領導機關——總隊部。

      民先隊是一二·九運動的產(chǎn)物,也是一二·九運動的延續(xù)。作為一個以抗日救國為主旨的青年組織,民先隊成立后很快向華北乃至全國發(fā)展。他們摒棄了以往比較單一的請愿、罷課與游行示威的形式,采取了更加多樣化的斗爭手段以及實事求是的工作策略,中心任務是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提升隊員自身的政治、軍事素質。由此,民先隊也成為了引導青年學生參與實際斗爭,接受集體主義教育的集合體。

      櫻桃溝鐫刻“保衛(wèi)華北”的決心

      1936年暑假是民先隊建立之后的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傟牪繉iT制定了暑期工作大綱。一方面,總隊部利用隊員放假回鄉(xiāng)之機,將組織向全國拓展,一些外埠青年救亡團體也來到北平,請求與總隊部建立聯(lián)系并予以指導,天津、武漢、廣州等地相繼成立民先隊分部,甚至巴黎、東京也出現(xiàn)了“民先”組織,到 1936 年底隊員已經(jīng)發(fā)展到 6000 多人,織就了一張比較龐大的網(wǎng)絡。另一方面,民先隊聯(lián)合北平學聯(lián)在西山臥佛寺、櫻桃溝、大覺寺、周家花園一帶舉辦了幾期夏令營,參加者主要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大中學校的青年學生,其中大部分是民先隊員或中共學生黨員。夏令營實行準軍事化管理,主要目的是讓隊員接受集體生活的鍛煉。營內(nèi)生活內(nèi)容安排非常充實:晨起后多以爬山代替早操。早餐后是演講會,左翼教授如楊秀峰、黃松齡、施復亮等講授時事政治,分析抗戰(zhàn)形勢,總隊長兼軍事教官白乙化闡述軍事理論、軍事戰(zhàn)略等問題。下午主要進行軍事訓練,分敵我雙方,展開游擊戰(zhàn)、伏擊戰(zhàn)、攻防戰(zhàn)、遭遇戰(zhàn)等軍事演習。晚上,營員們圍在青石旁,舉行政治理論討論會,并演出救亡戲劇等,同時還印發(fā)《行軍日報》。第一期夏令營期間,清華大學學生趙德尊與北京大學學生陸平共同在當時夏令營活動的中心地——香山櫻桃溝的一塊巨石上鐫刻了“保衛(wèi)華北”四個大字。

      1974年8月,陸平的兒女根據(jù)他的描述在櫻桃溝重新發(fā)現(xiàn)了這塊石刻。1983年12月8日,首都青年學生在櫻桃溝舉行了一二·九運動48周年紀念會,并對“保衛(wèi)華北”石刻進行了整修。1984年12月8日,在“保衛(wèi)華北”石刻原址處開始建設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一年后正式落成,成為香山地區(qū)中國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遺跡。

      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反對日本侵華的浪潮中,北平學生走在了全國前列。如今,“保衛(wèi)華北”石刻依然屹立在香山腳下,依然激勵著當代青年。

      (作者簡介:王建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 / 金蕾蕾

      猜你喜歡
      學聯(lián)左翼華北
      吉林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深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江南書院
      華北玉米市場將進入筑底期
      湘南學聯(lián)綻放永不凋謝的初心之花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左翼戲劇運動時期(1930-1935)
      華北明珠
      港大宣布退出學聯(lián)
      前期延安文學對左翼文學的繼承
      左翼電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電影新作(2014年5期)2014-02-27 09:14:24
      青河县| 当阳市| 彰化县| 武宁县| 全南县| 岱山县| 民勤县| 萍乡市| 昭觉县| 新晃| 六枝特区| 安多县| 贺州市| 黔江区| 纳雍县| 兴化市| 伊川县| 建昌县| 肇东市| 白沙| 汕尾市| 诸暨市| 武清区| 延津县| 囊谦县| 长葛市| 洪泽县| 桐柏县| 西贡区| 扎鲁特旗| 基隆市| 疏勒县| 石台县| 威信县| 冷水江市| 合作市| 涟水县| 万州区| 太仓市| 武乡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