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余帆
摘要:“強軍之道,要在得人”,針對當前高?!罢鞅y”這一現(xiàn)狀,通過調查、訪談,從高校征兵工作機構設置不健全、征兵工作力度不夠、征兵宣傳動員工作存在局限性、學生國防教育確實等角度分析形成“征兵難”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提出高校應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加強征兵工作力度、加大國防教育投入、創(chuàng)新征兵宣傳途徑緩解“征兵難”這一現(xiàn)狀。
關鍵詞:征兵難;高校大學生;參軍
“強軍夢”作為“強國夢”的戰(zhàn)略支撐,使得人才強軍成為時代的需求。自2020年起我國征兵工作實行一年兩次征兵(分別是3月份和9月份),政府部門已把從高校征集優(yōu)質兵員的工作提高到了戰(zhàn)略高度。但新時代征兵工作正面臨“征兵難”的困境,本文以財經類高校為切入點,通過問卷法以及面對面訪談展開調研,探究當前高?!罢鞅y”的原因與對策。
一、新時期財經類高?!罢鞅y”的原因
高校一名大學生從高校到部隊再重返高校需經歷以下流程:接受征兵宣傳訊息--做出參軍決定--參軍報名--體檢--政審---定兵--辦理休學保留學籍--學費代償--服役--適應軍營環(huán)境--退役--辦理復學手續(xù)--適應校園環(huán)境--學費代償--繼續(xù)學業(yè)。整個流程中涉及到地方政府、部隊、高校、學生家庭以及學生個人等多方面的協(xié)作。通過梳理大學生參軍所經歷的流程,走訪地方人武部以及高校征兵辦公室,調研訪談了退役復學大學生以及在校大學生,分析當前高?!罢鞅y”的原因如下。
1.高校征兵工作機構設置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在征兵工作中高校擔任著政策宣傳、參軍動員、體檢組織、政治審查、保留恢復學籍、學費補償?shù)葘W生關心的具體工作。雖然各高校均成立了征兵工作領導小組,但只重會議布置留痕不重工作實效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1]。各高校雖均成立了人武部和專門的征兵辦公室,但多數(shù)高校人武部負責人往往身兼多職,導致工作形式和內容單一,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時間存在一定的季度性。此外,各高校雖均按照相關要求在校內掛牌成立了“征兵工作站”,但普遍存在工作站只有1-2名工作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能力平平的現(xiàn)象,導致征兵工作成績平平。因此,高校對征兵工作的重視度不夠,且征兵機構設置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征兵工作機制成為當前多數(shù)高?!罢鞅y”重要原因。
2.高校對大學生參軍的宣傳動員工作存在局限性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受訪對象對大學生參軍政策的了解程度、自身對軍人的主觀印象、入伍的動機分別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其參軍意愿。受訪對象對于參軍相關激勵政策的了解程度與大學生參軍的意愿程正相關關系,大學生對相關政策越了解則愿意在大學期間參軍的可能性越大;受訪者對軍人的主觀印象越好,其在大學期間擁有參軍意愿的可能性越高。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征兵宣傳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性,在征兵報名正式開始后才啟動征兵宣傳工作,且宣傳手段單一,仍停留在拉橫幅貼標語、班級群發(fā)通知等傳統(tǒng)形式,宣傳內容和形式枯燥乏味,導致宣傳動員的實效性較差。因此,高校對大學生參軍的宣傳動員工作存在局限性是當前多數(shù)高?!罢鞅y”的客觀原因。
3.當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國防教育缺失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受訪對象的國防意識越強、愛國情懷越高,則其參軍意愿越強。然而成長和平年代以及網絡信息爆炸時代背景下的當代青年卻普遍意識不到國防的重要性。此外,目前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成長環(huán)境導致他們缺乏集體觀念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到部隊去磨練自己和部分學生追求自由安逸的“小確幸”勢必相沖突[2]。同時,盡管各方呼吁國防教育從娃娃抓起,但是在當前的升學制度下,國防教育一直處于思想上重視而實際行動不足的狀況。因此,當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國防教育教育缺失是很多高?!罢鞅y”的影響原因之一。
4.高校征兵工作力度不夠,缺乏精細化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受訪者的性別、戶籍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身邊是否有親友參軍、身邊的親友對大學生參軍所持態(tài)度均會對受訪者的參軍意愿產生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男生的參軍意愿較女生高,非獨生子女的參軍意愿較獨生子女高,戶籍所在地在鄉(xiāng)村的同學的參軍意愿較戶籍地在大城市的同學高。身邊有軍人的群體的學生參軍意愿高于身邊有軍人的群體的學生。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征兵工作仍停留在表面工程,不能做到在廣泛宣傳摸查的基礎上確定重點工作對象進行精準化引導、一對一輔導,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顧慮,導致一些內心有想法參軍的同學因為學業(yè)擔憂、家人顧慮、網絡傳言等各種原因打消了參軍的念頭,影響學校的出兵率。因此,高校征兵工作力度不夠,缺乏精細化是很多高?!罢鞅y”的直接原因。
二、新時期做好高校征兵工作對策探析
1.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
高校黨政領導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從思想上認識到高校征兵工作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征兵工作機構和機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明確征兵工作任務和要求的同時激發(fā)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皬娷娭酪诘萌恕?,高校也應選拔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教職工組建人武部,專門負責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新生入學軍訓、征兵宣傳與動員、軍事理論教學、大學生參軍政治審核等事務性工作,協(xié)助參軍大學生辦理學籍保留、學費補償代償、退役后復學等手續(xù)。高校還應搭建以“征兵工作站”為主體的“一站式”征兵工作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應征入伍提供全程服務。
2.加強征兵工作力度,將征兵動員工作常態(tài)化
堅持征兵工作全年化,建立年度征兵工作臺賬,按照周次細分征兵工作任務,將征兵動員工作常態(tài)化。將征兵工作與其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大學生征兵工作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爭取達到“1+1>2”的效果。與本科生招生工作相結合,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出征兵宣傳材料,將征兵宣傳工作前移;與大學生迎新工作相結合,在新生報到處設置退役復學士兵服務臺,在為新生提供幫助的同時宣傳大學生參軍相關資訊;與學生軍訓結合,在軍訓期間向新生進行國防教育,適時召開主題班會宣傳征兵政策;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相結合,結合五四青年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閱兵典禮等國家重大紀念活動組織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3.加大國防教育投入,不斷提高國防教育實效
從目前高校的國防教育來看,大學生的軍事訓練經費能夠基本保證,但是在理論教學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缺乏專職教師、教學設備落后、實踐經費不足等問題,因此各級政府和各高校應該加大對國防教育的投入保障國防教育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在第一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對國防教育的興趣。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著力打造國防教育的第二課堂,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增加“攜筆從戎、參軍報國”元素,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
4.創(chuàng)新征兵宣傳途徑,提高征兵宣傳動員工作實效性
緊跟年輕人的關注點拓寬征兵宣傳工作媒介,線上宣傳同線下宣傳相結合提升征兵宣傳動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廣泛宣傳發(fā)動和重點動員相結合,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挖掘鎖定征兵工作的重點動員對象進行精準動員,引導有參軍意愿的同學進行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做到“知己知彼”,讓有志參軍的同學能夠在參軍入伍中更好地成長成才。與此同時應注重重點目標對象的家訪工作,使征兵宣傳工作面走出校園、走進社區(qū),多維度開展征兵工作。建立暢通的咨詢通道,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端正入伍動機參軍報國,最大程度地為部隊輸送優(yōu)質兵源。
三、結語
征兵工作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zhàn)略、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基礎工程。高校作為征兵工作的第一線,應牢記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使命,通過提高思想認知、組建工作機構、加強工作力度、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重視征兵工作,為部隊輸送優(yōu)質兵源,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軍”建設的人才需求,助力“強國夢”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舒欣, 徐永鵬. 新時期高校征兵工作對策研究[J]. 新西部(下旬刊), 2018, 000(009):128-129.
[2]王林.新形勢下高校征兵工作的思考[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1):83-86.
作者簡介:
張慧慧(1991.08--),女,漢族,山東菏澤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助教,工學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指導;
余帆(1987.09--),女,漢族,安徽蚌埠人,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課題(2019YB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