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我曾經(jīng)極其愛計較,不肯吃一點點虧。比如買蘋果的時候,應該給9.40元,我會自動“四舍五入”,給賣家9元。工作中,我也很愛計較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數(shù)字。我是教師,教學成績是評價我們工作的重要標準。每次考試前,我都明里暗里跟同事較勁,希望能夠超過他們。有次期末考試,我的教學成績比同事高出0.8分,我得意地跟朋友說:“我的成績是第一名,比別人高了1分!”
多年來,我一直在做著這樣的計算??偸窍朕k法“四舍五入”,對我無利的就“舍”,對我有利的要“入”,千方百計讓那一星半點的好處“入”到我的名下。我樂此不疲地計算著小數(shù)點后面的數(shù)字,計較著雞毛蒜皮的得失,計較著瑣碎的名利,好像得到那點零星的好處就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來。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沒有因為買蘋果的時候少給人家錢而發(fā)財,也沒有因為稍稍超過同事而升職獲獎被大眾認可,反而讓自己陷入瑣碎計較的小格局中。我千方百計爭來的不過是些無用的東西,而得到這些雞毛蒜皮小利的同時,我失去了更多,比如平和的心態(tài)、與同事的友情等。
很多人都容易犯我這樣的錯誤。我們總是在斤斤計較,不放過任何一個獲利的機會,所以連小數(shù)點以后的數(shù)字都會緊緊盯著。正因為我們錙銖必較,所以生活的格局越來越小,人也變得越來越瑣碎、平庸,最終陷入零碎的計較中不能自拔。
生活該如何“四舍五入”?我覺得應該舍棄,不要“四舍”,也不必“五入”,把小數(shù)點后面的數(shù)字忽略掉。化零為整,刪繁就簡,不要計較那么多。別太關注瑣碎的得失,我們更容易獲得平淡的心境和長久的幸福。
舍棄瑣碎利益,計較得少一些,學會著眼于大的境界,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和開闊。
袁成薦自《遼沈晚報》2020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