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斌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中學,浙江 寧波 315400)
“圓周運動”是高中物理課程需要詳細研究的運動形式之一,在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節(jié)的教學中,要求掌握圓周運動、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了解各種傳動機構(gòu)。如何在概念教學中精心設(shè)計實驗,使學生對其理解更加深入?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圓周運動的定義為:如果質(zhì)點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那么這一質(zhì)點的運動就叫做圓周運動??赏ㄟ^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找到物體運動的軌跡是圓周的情形。
將一壘球用細線懸掛,甩動細線,讓壘球在豎直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如圖1)。并提及天體的運動,讓學生體會自然界中的圓周運動(如圖2)。
圖1
圖2
利用科學玩具,展示氣球直升機的飛行(如圖3),觀察扇葉邊緣點的運動軌跡,并與常見的風扇扇葉(如圖4)、真實的直升機螺旋槳的運動相互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物理學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圖3
圖4
我們將線速度定義為弧長與通過這段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和直線運動中速度的定義不同,這里要明確位移與弧長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指明這樣定義的原因。
在西北地區(qū),許多地方運用如圖5所示的轆轤打水,充分利用了圓周運動的空間周期性。在如圖6所示的卷揚機模型中,也用到了這樣的原理。教師提出問題:我們?nèi)绾斡嬎憔頁P機轉(zhuǎn)軸上質(zhì)點做圓周運動的快慢?學生會回答說:利用計算重物提升的高度與所用時間的比值來確定。
圖5
圖6
給學生提供打點計時器、紙帶和卷揚機模型,讓他們自主設(shè)計實驗。實驗原理圖和實物圖如圖7、圖8所示,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與卷揚機連接,轉(zhuǎn)動卷揚機模型手柄,紙帶便隨滾輪運動,滾輪邊緣點的速度與紙帶運動的速度大小一致。
圖7
圖8
教師提出問題:利用紙帶,可以計算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那么線速度是否也有平均線速度和瞬時線速度之分呢?
角速度是用來描述角量隨時間變化的快慢。在學習了線速度之后,讓學生思考:線速度是否足以描述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快慢?
指尖陀螺是最近非常流行的玩具(如圖9),只需要利用幾個手指進行把握和撥動,便能讓其高速旋轉(zhuǎn)。讓另一位學生抓住細線使小球做圓錐擺運動(如圖10),請學生判斷其運動的快慢。陀螺轉(zhuǎn)速快,小球轉(zhuǎn)動的半徑較大,無法準確判斷。
圖9
圖10
太陽能電池板與馬達相連,組成太陽能電動機(如圖11),標上A、B、C三點,并在白熾燈照射下進行轉(zhuǎn)動。此時對于A、B,質(zhì)點移動的快慢相同,即線速度大小相同。對于B、C,質(zhì)點轉(zhuǎn)動的快慢相同,此時便可引入角速度的概念。
圖11
修正帶是學生常用的文具,拆開修正帶盒,學生可看到其中的多種傳動機構(gòu)。
修正帶中的兩個繞帶滾輪,分別繞著用過和未用過的修正帶,它們之間利用塑料帶相連,即為皮帶傳動(如圖12),大輪放出多少帶長,小輪便收縮多少帶長,以保證正常使用。
圖12
通過三個齒輪彼此咬合(如圖13),使1號齒輪與3齒輪轉(zhuǎn)動,并通過中間小齒輪2的傳動,保證轉(zhuǎn)動的角速度與皮帶傳動下大滾輪和小滾輪的角速度相匹配。
圖13
圖14
在齒輪之上還有類似圓柱的機構(gòu),其與替芯的兩個孔進行嵌套(如圖14),組合成了同軸傳動機構(gòu)。經(jīng)過三個傳動機構(gòu)的協(xié)調(diào)運轉(zhuǎn),可以使修正帶能流暢使用。
分析研究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感受物理學貼近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實際。本文通過壘球、直升機模型等玩具,激發(fā)學生研究圓周運動的興趣。通過卷揚機模型的演示和實驗設(shè)計,定量計算線速度的大小,通過指尖陀螺和太陽能馬達的演示,幫助學生建立角速度的概念,最后通過修正帶盒的拆解,介紹了幾種傳動機構(gòu)的模型和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開發(fā)、挖掘出許多物理素材,可以運用于物理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