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思想,通過研究跨文化交際理論及音樂翻譯的特點,分析了將跨文化交際應用于音樂翻譯的必要性。針對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下進行的音樂翻譯活動,提出幾點注意事項,如根據(jù)目標人群及適用場合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對不同國家的文化應平等相待等。
【關鍵詞】“一帶一路”;音樂翻譯;跨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 2020) 01-0015-02
【本文著錄格式】蘇思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音樂翻譯[J].北方音樂,2020,01( 01):15-16
一、“一帶一路”倡議概述
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作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10月,在印度尼西亞發(fā)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二者簡稱“一帶一路”倡議。此后,我國在眾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真正做到了互利互惠。并且隨著該倡議的實行,國際間合作不斷深化,交流也不斷深入,作為在交流中承擔重要作用的翻譯活動,自然也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發(fā)展,以便中國更好的在國際環(huán)境中與其他國家交流,樹立大國形象。
二、跨文化交際與音樂翻譯
(一)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概念是由美國人類文化學者EdwardTwitchell Hall Jr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之間的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研究興起于美國,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再加上其倡導的白由、獨立、平等,使得多種形態(tài)各異的文化同時聚集在這片土地上。不同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跨文化交際學誕生了。白此跨文化交際學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相關研究也進行得如火如荼。目前眾多高校都將跨文化交際納入到課程體系中,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設課程,許多教師與學者也嘗試將跨文化交際與自己的專業(yè)相結合。
跨文化交際的意義在于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通過跨文化交際,有利于不同的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展示出獨特的風采,這有利于文化的保存與傳播,并且可以使人們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異與特點;促進了國家間的溝通與理解。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特有的圖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國家合作,都無法脫離文化的潛在影響。因此,跨文化交際的進行,可以增進國家間的溝通與了解,在世界范圍內(nèi)減少因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摩擦;深化了國際合作,推進全球化進程??缥幕浑H在增進國家間溝通的基礎上,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可能,也使國際間合作變得更為容易,在此基礎上的世界全球化進程也將大步推進。
國外有關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現(xiàn)狀,可以美國為例進行說明。通過查閱美國跨文化交際方面的權威性學術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IJIR),發(fā)現(xiàn)美國相關研究的涵蓋面非常廣泛,以文化適應與跨文化訓練,以色列的多元文化、白人學生種族主義態(tài)度的結構等專題的文章為主,重視實證研究,研究人員以心理學和傳播學的學者為主。
目前我國跨文化交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相關研究及研究人員的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等,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相關理論體系還很不完善,發(fā)表的論文以思辨性、演繹性為主,缺乏實證研究等。
跨文化交際既是當今時代的需要,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要求。為研究當前的國際問題、深化國際間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因此許多世界組織和機構在制定文化方面的策略時都將跨文化交際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白2007年起,跨文化交際已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國際合作的主題。
(二)研究跨文化交際在音樂翻譯中應用的必要性
由于翻譯活動的特點,使得譯者在翻譯時始終在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文化之間游走,以便盡量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交流障礙與矛盾。由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所以有關文化的研究對于翻譯活動而言至關重要。因此為了使目標語讀者能夠準確地理解原語言所要傳達的意思,譯者應始終站在跨文化交際的角度進行翻譯。
音樂翻譯同普通翻譯相比,所具有的跨文化特點更為突出。自古以來,文化與音樂的關系都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既是文化的一種載體,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文化則為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與靈感。在中國五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宮廷音樂還是民間音樂的誕生與發(fā)展,都與當時的文化密不可分,縱觀西方亦是如此。因此,音樂翻譯作為音樂與翻譯的有機結合,研究跨文化交際在其中的應用意義重大。
三、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音樂翻譯活動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豐富,所產(chǎn)生的音樂翻譯活動也不勝枚舉。
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因2016年在《我是歌手》走紅而在當?shù)禺a(chǎn)生巨大影響,哈薩克斯坦也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音樂、文化方面的深入溝通與交流。因此目前中哈兩方已就推進兩國音樂交流達成多項合作協(xié)議。
2017年5月,天津國際五月音樂節(jié)以“絲路——讓夢想延綿”為主題,舉行了一系列音樂活動。從“在路上——月光和夢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曲家系列音樂會”“海納百川——波蘭作曲家齊格蒙·克勞茲作品音樂會”等主題中便可看出,這些活動都與“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相連。從最初與外國音樂家溝通相關活動的設想,到制作節(jié)目單、海報,再到對外國音樂家在中國生活的關照,直到最終排練、講座、大師班的順利進行,均有音樂翻譯的筆譯和口譯活動貫穿其中,確?;顒拥恼_M行。
2017年5月,中央音樂學院聯(lián)合中國9所音樂學院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1所音樂學院構建音樂教育聯(lián)盟,通過多種不同的協(xié)作辦學模式促進音樂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繁榮。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為中國音樂的傳播和發(fā)展找到了新的方法與途徑。
2018年3月,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了2018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活動,來自匈牙利、捷克等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音樂家參與了演出。此后,華裔小提琴大師林昭亮、阿根廷音樂大師瓦特爾·里奧斯、法國小號演奏家盧森納·拉瑙丹·瓦莉等人分別進行了精彩的表演,作品《波萊羅》將民族樂器融入到法國經(jīng)典管弦樂作品之中。此次國際音樂季兼顧古典與流行、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新銳等多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持續(xù)時間也比以往要長,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同時欣賞多重音樂文化的機會。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諸如此類的音樂文化交流活動更是不勝枚舉,為音樂翻譯活動帶來新的思路與靈感的同時也帶了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因此,音樂翻譯工作者應與時俱進,不斷思考在當前形勢下應如何使翻譯工作盡善盡美。
四、 “一帶一路”倡議下進行音樂翻譯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各國對于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熱情不斷高漲,在經(jīng)濟、政治交流不斷深入的同時,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一)根據(jù)目標人群及適用場合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
在翻譯活動進行中,翻譯策略的選擇始終困擾著譯者。由于音樂翻譯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雙方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交流,因此不妨從目標人群及適用場合出發(fā),據(jù)此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例如對韓國等歷史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而言,由于雙方在文化方面存在較多的共同點,所以有時即使采用簡單的直譯或音譯也可達到不錯的效果,并有利于引起強烈的文化共鳴;對于與我國存在較大文化差異的西方國家而言,為了讓他們切身感受中國文化,則較多采用意譯。并且由于翻譯活動的復雜性,譯者不必拘泥于某一個或某幾個翻譯策略的使用,不妨采用多種翻譯策略,以獲得最佳的翻譯質量為最終目的。
(二)對不同國家的文化應平等相待
由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不僅有奧地利、新加坡等發(fā)達國家,還有印度、蘇丹等發(fā)展中國家,因此在音樂翻譯活動的過程中,應主動擺脫以往的歐洲中心論、西方霸權主義文化等錯誤觀念的影響,不以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評價一個國家的文化,采用平等的態(tài)度客觀對待不同國家的文化。這樣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保存與發(fā)展,幫助消除昔日弱勢文化長期存在的自卑感,實現(xiàn)文化的全面解放,最終達到“一帶一路”所倡導的“文化包容”。
(三)體現(xiàn)文化自信,同時尊重各異的思維方式
作為文明古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顆無與倫比的璀璨明珠。近代由于侵略戰(zhàn)爭的影響,國人對白己的文化一度產(chǎn)生懷疑,甚至片面地認為中國的文化都是腐朽、落后的,只有歐美的文化才是先進的。這種錯誤的觀點,致使我國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遭到破壞與重創(chuàng),中國人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自己的文化產(chǎn)生一種自卑感。近些年來,雖然人民對于我國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問題的關注有所增強,但想要徹底消除人民心中的文化白卑感仍任重道遠。因此,音樂翻譯活動作為傳播、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為人民做出表率,在各種活動中積極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白信”,充分體現(xiàn)對我國文化的自信,為促進“一帶一路”倡議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不懈努力。
由于文化的差異,各個國家在思維方式、宗教習俗和禁忌方面存在不同在所難免,對此我們應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尊重,在體現(xiàn)文化自信的同時,也盡可能地為對方考慮,這既是“一帶一路”倡議對音樂翻譯活動的要求,也是當今時代對音樂翻譯活動的希望。
參考文獻
[1]滑少楓.跨文化交際理論下的旅游文本英譯[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21):167-168
[2]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5):323-327,400
[3]胡文仲.趨勢與特點:跨文化交際研究評述[J].中國外語,200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