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①細菌是一種低等生物,它比人類更早地來到地球上,人類出現(xiàn)以后,它不請自到,寄生于人體內(nèi)外,人體的皮膚上就附著著大量的細菌,弄不好就長個癤子、生個瘡:鼻腔里的細菌可引起鼻炎,若向下發(fā)展則可引起氣管炎、肺炎;咽喉部位的細菌可引起扁桃體炎:泌尿系統(tǒng)里的細菌可以引發(fā)腎盂腎炎、膀胱炎;膽囊里的細菌可以引發(fā)膽囊炎……反正細菌所到之處,只要人的免疫力不濟皆可致病。
②人體內(nèi)細菌的大本營在腸道,并主要在結(jié)腸之中。據(jù)估計,腸道中的細菌超過1000種.總量高達100萬億個。如此多的細菌在人體腸道中生存,不可能不對人體產(chǎn)生影響。人們按照習慣的思維想來:這些細茵如果都造起反來,那還了得?幸而在人體腸道內(nèi)的這1000多種細菌良莠不齊,而且據(jù)研究,90%為雙歧桿菌族,它們緊貼腸壁生長,在腸黏膜上形成一道屏障,可以阻擋致病菌入侵,而且能產(chǎn)生抑菌素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實在是扮演了一個人體衛(wèi)士的角色。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的病人反而會腹瀉,因為廣譜抗菌素既抑制了對這抗菌素敏感的致病菌,也抑制了能保護腸道的“好的”細菌,如果腸道中還有對這抗菌素不敏感的致病菌,便會引起腹瀉。因此使用廣譜抗菌素大多規(guī)定有“療程”,不能長期使用,便是這個道理。
③其實食物在腸道內(nèi)的消化吸收,在相當?shù)某潭壬弦蕾囉谀c道菌群的作用,腸道菌群還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炎癥、腫瘤等有關(guān)。腸道菌群既然與食物的消化吸收相關(guān),自然與肥胖相關(guān),同樣也與糖尿病相關(guān)。初步的研究已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內(nèi)雙歧桿菌、乳酸桿菌不足而擬桿菌門及變形菌門的細菌增多,這些菌群的變化使食物消化吸收過程中的代謝產(chǎn)物影響了糖代謝,導致糖尿病。
④腸道菌群的研究還只是在起步階段,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民眾而言,首先要理解細菌并非全是有害之物,在人體腸道中存在著大量有益的細菌,可以稱之為“益生菌”,對這些益生菌理應著意保護。比如:切勿濫用廣譜抗生素、瀉藥及消炎止痛藥: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腹瀉丟失益生菌;避免長期攝入高糖、高脂食物;避免久坐少動的生活習慣,從而維持腸道菌群的正常狀態(tài)。
⑤益生菌之于人實在是一種“共生”的關(guān)系,共生是指相互需要,人需要益生茵,益生菌也需要人體提供給它們養(yǎng)料,有利于益生菌生長繁殖的養(yǎng)料稱為“益生元”,可溶性纖維素中的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糖等皆屬此列。這些“益生元”主要存在于麥麩、豆類、水果、干果、蔬菜莖葉之中,經(jīng)常攝取,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長,有益于人體的健康。
⑥對腸道菌群的研究至今尚不足20年,但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意義不容忽視,我們對其應多加愛護。
(,選自《新民晚報》2019年9月28日,有校改)
閱讀筆記
1.第②段“人體內(nèi)細菌的大本營在腸道,并主要在結(jié)腸之中”這句話中,“主要”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2.廣譜抗菌素為什么不能長期使用?
3.請列舉文中所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并說出其作用。
(張斗和/設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