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君
禍從天降
有一陣子,蕭何的名聲很差。
漢十二年(前195),身為大漢相國的蕭何,借職務之便四處強占田宅,放高利貸,惹得關中百姓怨聲載道。昔日的開國功臣一時竟成了千夫所指的地主惡霸。
在外征討淮南王英布叛軍的漢高祖劉邦,不久就得知關中民眾都在埋怨蕭何,可他非但沒發(fā)怒,還面露喜色。劉邦班師回朝時,京城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何強買民田,價值多達數千萬,請劉邦主持公道。劉邦看在眼里,毫不在意。
回宮后,劉邦笑著對蕭何說:“相國竟然侵奪百姓財產,為自己謀利!”隨后將民眾上書拿給蕭何看,說:“你自己去向老百姓謝罪吧!”蕭何誠惶誠恐,辭別劉邦后急忙將田宅退還百姓,但民生怨恨,難以撫平,從此自己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往下掉。
實際上,這是蕭何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此前,劉邦帶兵平定英布叛亂,一如往常委托蕭何留守京城總攬全局,供應糧草。
蕭何每次派人輸送軍糧到前線,劉邦都要問一聲,相國最近忙于何事。使者老實答道,相國整日忙于為陛下籌辦糧草兵器,撫恤京城百姓。
每每聽到這句話,劉邦都沉默不語,似乎心生不快。
使者將此事告知蕭何,蕭何也不明其意。一名部下聽聞此事,告誡道:“相國不久就會有滅族之災了!您位居相國,居功第一,主上已經沒有什么可以賞賜給您。您入關這些年來勤勉為民,深得人心。如今陛下屢次打聽您的動向,是唯恐您在關中乘機起事。既然如此,您何不逼迫百姓賤賣田地,對他們放高利貸,借此自毀名聲。這樣百姓對您生怨,主上聞知也不會對您猜疑了?!?/p>
蕭何恍然大悟,隨即按部下在關中強占民田,欺壓百姓,以“自污”的方式來糟踐自己的名聲,換取劉邦的信任。伴君如伴虎,蕭何有苦難言。
這陣風波過去后,蕭何自以為安全了,仍不忘初心,為大漢社稷奔忙,為百姓謀福利。
不久,蕭何上書請求劉邦開放上林苑。上林苑是秦朝的皇家苑囿,縱橫300里,山水環(huán)繞,物產豐饒。漢二年(前205),為了適應戰(zhàn)爭需要,曾一度開放給百姓耕作。后來,漢朝一統(tǒng)天下,劉邦又將上林苑收歸國有,一片良田無人打理。蕭何視察時發(fā)現上林苑荒蕪已久,于是為民請命,請求開禁。這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一項贏得民心的德政。
蕭何上表寫道:“長安地少,民田不夠耕種,且人口日益增多。上林苑中土地肥沃,卻廢棄多年,不如將空地開辟為良田,交給百姓開墾。百姓種植糧食以自足,禾秸則不必收取,可以作為獸食?!保ā霸噶蠲竦萌胩?,毋收稿為禽獸食”)
劉邦看后,又懷疑他有意收買人心,當即大怒,罵道:“相國一定是收受商人賄賂,才敢來要我的禁苑?!碑敿聪铝钔⑽緦⑹捄未?,并戴上刑具,投入獄中。
蕭何想不到,自己盡忠職守,做事處處小心,甚至不惜自毀名聲,竟然還是禍從天降。
之后幾日,蕭何除去冠帶,身戴鎖鏈,困于斗室之內,朝中群臣無人敢出面營救。只怕蕭何的昔日好友劉邦已經給他安排好了結局,一如韓信、彭越、英布。年事已高的蕭何,唯有仰天長嘆,這一輩子的情誼竟然比不上君臣大義嗎?
化險為夷
獄中的蕭何或許還懷念沛縣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年輕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于縣長秘書,劉邦是泗水亭長,兩人是同鄉(xiāng)又同為基層干部,也是鐵哥們兒。
每次劉邦去咸陽出差,都要向縣中長吏申請報銷費用。照規(guī)矩,每個長吏要給300錢,蕭何知道劉邦生活艱難,每次都會私自多給他200錢。盡管那時候,蕭何自己也不過是個俸祿僅有100石的小吏。
這份恩情,劉邦一直記在心里。劉邦稱帝后封賞功臣,就因為這200錢,給蕭何多封了2000戶封地。
英雄不問出處。那一年,曹參還在看管監(jiān)獄,周勃還在當吹鼓手,樊噲還在屠狗,夏侯嬰還在喂馬。劉邦與蕭何,還有他們的好兄弟,在暴風雨前的平靜中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如果沒有意外,可能就這樣平淡地度過一生。
往事歷歷在目,人心卻易變。蕭何知道劉邦多疑,處處小心,可在上林苑事件中,還是難逃牢獄之災。群臣無人敢為其申冤,年老體衰的蕭何恐怕就要老死獄中。
蕭何下獄幾日后,一個姓王的衛(wèi)尉見劉邦心情不錯,就趁機詢問:“不知相國有何罪,遭此大獄?”
劉邦一時高興,就與其聊起來:“我聽說李斯為秦相時,有功歸主上,有惡歸自身。如今相國受商人賄賂,向我請求開放上林苑,這是向百姓獻媚,陷我于不義。所以我將他關押,并無不妥?!?/p>
王衛(wèi)尉替蕭何求情:“臣曾聽說,百姓足則君王足。相國為百姓著想,請求開放上林苑,正是宰相的職責,陛下為什么懷疑他收受商人賄賂呢?當年陛下率兵滅楚、討伐陳豨、英布,相國坐鎮(zhèn)關中,那時他可輕易謀取關中??伤е冶菹?,命兄弟子侄從征,又散盡家財作為軍資,時至今日難道還會貪圖商賈賄賂嗎?”
之后他又當面反駁劉邦的觀點,說:“秦之所以亡國,就是因國君不肯聞過,而李斯將惡名歸于自身,又怎么可以效法呢?陛下實在是誤會相國了?!?/p>
經王衛(wèi)尉這么一說,劉邦冷靜下來,想起往日情誼,心生悔意,便遣使持節(jié),赦免蕭何。
蕭何在獄中命懸一線,沒想到自己還能重見天日。他年事已高,經過牢獄折磨,早已虛弱不堪,蓬頭赤足,顫顫巍巍地上殿謝恩,執(zhí)禮甚恭。
劉邦見狀,強作笑顏,說出一番邏輯不通的話,安慰這位老友:“相國不必多禮!相國為民請愿,是一位賢相,而我卻不過桀紂之君。我之所以關押相國,是想讓百姓知道你的賢能和我的過失啊。”
蕭何怕了,自年輕時在秦朝為吏,直到今日才算悟透官場的規(guī)則,原來在他那位所謂的朋友眼里,自己的性命微不足道。從此,年邁的蕭何不再過問朝政。
去世前蕭何給子孫留下一句遺訓:后世如果有賢子賢孫,就應當學我勤儉;若后世無能,也不過是徒積家財而被豪家所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