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岱廟環(huán)詠亭碑石考

      2020-05-26 02:46:18孫家鋒
      泰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拓片泰山

      孫家鋒

      (泰山學(xué)院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山東 泰安 271021)

      在岱廟延禧殿后、御香亭西舊有環(huán)詠亭一座,因四面俱名人石刻砌垣,故名“環(huán)詠亭”[1-4]。據(jù)考環(huán)詠亭始建于明代,其后廢興更迭,歷代均有重修,至戊辰(1928)北伐,武夫?qū)⑼ど釟槁免?,碑石敗壞,俱為亡盡[5]。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岱廟工作人員整理殘刻集中移置漢柏院者,已不足十之一二。另外,還有零星碑石或者殘石存于岱廟庫房、雨花道院、百碑墻、東碑廊、遺址基垣等。因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存大部分碑石漫漶不可盡讀。甚至有的碑石幾乎完全磨滅,今已無人能識,實為一大憾事。本文就環(huán)詠亭碑石的歷史和現(xiàn)狀作一細致耙梳,希望能夠補史志之闕及正識讀之誤。

      一、環(huán)詠亭簡史

      據(jù)民國王次通推測,環(huán)詠亭始建于明天順五年(1461)修岳廟之時[5]。明之前碑石或為補刻或后世移入,于考證建亭時間無助力。泰山學(xué)者周郢認為環(huán)詠亭所嵌詩碑始于景泰初元(1450)吳節(jié)詩,從下為景泰二年徐仲麟、三年黃恕碑,無更早于此者,說明其亭之建上限為景泰。然吳節(jié)《泰山十四詠》,實為康熙中修環(huán)詠堂之時吳云所重刊,不足為證。而徐仲麟詩碑原在泰安公館,黃恕詩碑原在文廟[6,7],后移至或重刻于環(huán)詠亭,亦不能作為建亭時間之佐證。再往下集中于成化、弘治間詩碑約有25碣,故筆者臆測:亭始建時間可能如王次通所言為天順五年,但“環(huán)詠亭”之名當始于成、弘年間或者更晚。

      嘉靖二十九年(1550),亭毀[5],諸石刻埋沒不可見。萬歷十四年(1586),由轉(zhuǎn)運同知查志隆倡議,巡按御史毛在委派濟南府通判桑東陽在其舊址復(fù)構(gòu)亭宇。取舊刻,臚列于基垣之上,所缺者以國朝名賢題詠補入而完繕之,中創(chuàng)亭一楹,仍匾曰“環(huán)詠”[8,9]。萬歷三十六年(1608),山東巡撫黃克纘修繕全廟,則此亭亦在修列[5]。

      清康熙七年(1668),山東東南部發(fā)生大地震,波及泰安,受其影響,岱廟內(nèi)建筑多有損毀[10]。次年至康熙十六年(1677),由山東布政使施天裔、泰安武舉張所存主持重修岱廟,期間易“環(huán)詠亭”為“環(huán)詠堂”[11]。乾隆十二年(1747)復(fù)加修葺拓新并恢復(fù)舊名,有乾隆御制《環(huán)詠亭》詩三首勒亭壁[12]。

      民國十七年(1928),山東省府令岱廟前半部分辟為中山市場[13],“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廢為旅館澡堂,古刻石碣,鑿供石料”[14]。民國十九年(1930),因中原大戰(zhàn)岱廟改為兵營。此后抗戰(zhàn)及解放戰(zhàn)爭時因駐兵又遭破壞,直至盡毀。

      2001年10月,環(huán)詠亭基址被發(fā)現(xiàn)(圖1)。其具體位置在今之文物庫房的西北角,古之西華門內(nèi)的南側(cè),魯班殿的西南側(cè),與志書記載相吻合。從遺址的柱礎(chǔ)分布看,是縱橫四行排列。其建筑為南北向,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在南北兩面的中心部位,遺有踏道,在金柱間遺有墻體痕跡。從整個遺跡分析,是一座五架梁雙步廊的建筑[15]。

      二、環(huán)詠亭碑石統(tǒng)計

      清聶鈫(劍光)《泰山道里記》:“歷代石刻百馀計,種放題跋其尤也。”清孫星衍《泰山石刻記》和唐仲冕《岱覽》記載較詳,環(huán)詠亭碑石有:漢張衡《四思篇》之一和魏曹植《飛龍篇》(并刻一石)、晉陸機《泰山吟》和宋謝靈運《泰山吟》(并刻一石)、明吳節(jié)等詩碑八十五方、清賀運清等人詩(記)碑六方,并元徐世隆詩一方、王惲《漢柏詩》一方、賈魯《登泰山詩》一方,合計九十六①《泰山石刻記》漏記張衎《王侍御同游靈巖寺》詩碑,《岱覽》雖無遺漏但誤記為九十五。清朱孝純《泰山圖志》卷五下《金石二》:“石刻凡九十有七(當含種詩題跋二石)”。下文王次通沿襲其上九十五之數(shù)。碣。合宋種放會真宮詩題跋二石②宋熙寧十年(1077),譚逑將種放《會真宮詩》及時人題跋并刊于會真宮齋廳西壁(共三石)。而種詩明代已佚,僅傳題跋二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題跋全拓,今岱廟僅存殘刻三段。)據(jù)周郢考證,此碑移入環(huán)詠亭時間當在建亭之時。,并勒亭之周垣。民國王次通《岱臆·訪岱廟環(huán)詠亭》稱:“舊存歷代碑刻九十五碣,其魏致和③魏祥,字致和,山東歷城人(今濟南),清中期著名建筑師。曲阜孔廟、鄒城孟廟、泰安岱廟等均由其主持設(shè)計。司馬《槐蔭堂自敘(冊)題跋》五十二方,徐青浦④徐?。?730-1779),字心如,號芳圃,江南松江府青浦縣(今上海青浦區(qū))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四十四年(1779),因署內(nèi)失火,搶取印信,受灼傷致死。《岱宗祈雨》十二方,乾隆四十八方,共二百零七石?!蓖Ш螅跏嫌植椤坝嫶嫖迨?,凡六十一石”。

      建國后,岱廟內(nèi)建筑陸續(xù)重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岱廟工作人員整理環(huán)詠亭殘刻集中移置漢柏院,鑲嵌于東墻、北墻及漢柏亭臺基。另有零星碑石或殘刻存于岱廟庫房、雨花道院、百碑墻、東碑廊、遺址基垣等?,F(xiàn)就碑石及拓片現(xiàn)狀作一統(tǒng)計匯總⑤按作者年代分為三表:明之前、明、清。拓片收藏情況:a.中國國家圖書館;b.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c.浙江寧波天一閣(原清防閣舊藏);d.未知。,見下表:

      表1 明之前碑石及拓片現(xiàn)狀

      續(xù)表

      表2 明碑石及拓片現(xiàn)狀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表3 清碑石及拓片現(xiàn)狀

      續(xù)表

      三、環(huán)詠亭碑石之文獻價值

      (一)補史志之闕

      明查志隆《表章韓、范、歐陽諸名賢遺跡議》稱:“其間名賢之最著者,若韓魏公、若范文正公、若歐文忠公、若蔡端明、蘇子美、梅圣俞、林和靖、石曼卿諸公,皆先宋人物,其手筆尤不容湮沒者?!泵凇吨匦蕲h(huán)詠亭記》云:“其間最著者如張平子、曹子建、韓、范、歐陽諸公,流輝千古,不可磨滅。”崇禎年間蕭協(xié)中在《泰山小史》中亦云:“其間韓琦、蔡襄、范仲淹、歐陽修、石曼卿諸名賢手筆,尤稱珍貴?!鼻尻懺鱿椤栋谁偸医鹗a正》種放會真詩題后世二則引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題于后者二十馀人,或真或行,或篆或隸,或飛白,胡宗回、李宗諤、宋綬、韓退、李孝昌、邵餗、唐異、蘇子美、魏閑、范仲淹、王洙、歐陽修、蔡襄、程戡、梅堯臣、韓琦、沈遘、張伯玉、楊杰、皇甫遘,皆宋時巨公?!敝T文中所言“名賢手筆”即出自種放會真宮詩題跋二石。除原跋文外,還有后世題名竄雜于其間。據(jù)賈運動[16]統(tǒng)計,“共有跋語58則,其中明人題跋4則、清人題跋2則為后人續(xù)刻?!苯駬?jù)原碑拓片和《岱覽》逐一核對考證后發(fā)現(xiàn)此統(tǒng)計頗有出入,跋語總數(shù)實為62則,具體年代和數(shù)量見圖2。

      圖2 種詩題跋碑跋語年代和數(shù)量統(tǒng)計

      題跋全文內(nèi)容清唐仲冕《岱覽》記載甚詳,惜“皇祐甲午題跋”失其作者。其文曰:“筆力勁健,歡愛無已?;实v甲午(1054)季春□識。草書。古杭李奎閱,行書?!骸踝R,‘□’本名款,鈐蓋圖章曰‘公高之裔’,徑寸七分,而字畫為印文所亂,故不可辨?!鼻尻懺鱿椤栋谁偸医鹗a正》種放會真宮詩題后世二則云:“筆力勁健,彩華無匹?;实v甲午季春□□。三行,字徑八分,草書。末二字為名印所掩,印文是‘□高之□’。四字在前刻之左,其下有‘古杭李□閱’五字,乃近人所題?!苯窦氂^拓片[17,18](圖3),發(fā)現(xiàn)末字筆畫與“古杭李奎閱”五字中的“古”字相連,故名款疑應(yīng)為‘□□古’。皇祐甲午題跋左下則應(yīng)為“杭李奎閱”,其右上有“杭詹山閱”四個小字。據(jù)泰山靈巖寺“王淵題名”石刻后“明蘇臺小池周同、錢塘珠山李奎、雪湖詹山偕覽?!笨芍?,李奎、詹山二人乃同覽靈巖及岱廟。查題跋另一碑有“古杭李奎觀”和“錢塘詹山覽”,而且二人題名的相對位置相同(“李奎”左下,“詹山”右上)。則據(jù)以上可間接證明“古”字屬“皇祐甲午題跋”。按印文“公高之裔”索驥,宋蘇頌《駕部郎中畢公挽辭二首·其一》詩有“世德公高裔,家聲相國孫”之句,且自注云:“丞相文簡嘗自稱公高之裔,見于私記?!逼渲校暮喖串吺堪玻?38-1005),宋真宗景德間任宰相;駕部郎中畢公乃畢士安之孫畢從古(1002-1059),官至駕部郎中。至此,題跋全文或為“筆力勁健,歡愛無已?;实v甲午年季春。畢從古。”此外,從姻親關(guān)系也可得到輔證。種詩題跋有“集賢校理宋綬覽”七字,宋綬(991-1040)的內(nèi)弟即為畢從古;又有“宛陵梅堯臣覽”六字,梅堯臣(1002-1060)叔父梅詢之女則嫁與了畢從古。宋綬、梅堯臣、畢從古三人同輩且年齡相仿,同作題跋實屬情理之中。

      圖3 圖章和名款

      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碑帖菁華”欄目下有“翁方綱題名”碑帖,其中有說明:“此刻于種放詩題跋第一石,翁方綱卒于嘉慶二十三年,姑附其后。”但未言明具體位置。檢題跋碑第一石拓片,緊挨宋綬題名右側(cè),有“北平□□□觀”六字(圖4a),其中人名被镵削。細看拓片見署名第一字頂部有“八”,右下有“豎勾”,極似“翁”字;署名第三字為左右結(jié)構(gòu),左下有“三點”,右邊部首為方型結(jié)構(gòu)。再結(jié)合北平籍貫查翁氏名人,當為“翁方綱(綱)”無疑。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一月,翁任山東學(xué)政之初,登泰山,作《望岳》《登岱》等詩。在題跋碑第二石“不疑(邵必)觀”左側(cè)又有“癸丑夏,□□又記”七字(圖4b),人名同樣被磨平,看大體輪廓,似“方綱”二字。癸丑即乾隆五十八年(1793),是年六月翁離任回京。其正下方底部有“曲阜桂馥記”五字篆書,疑是時桂馥所書①清蔣祥墀《桂馥墓表》:“戊子(1768)以優(yōu)行貢成均,得交北平翁覃溪(方綱)先生”。。至于人名有镵削痕的原因,《岱覽》認為:“蓋非名犯當世之禁,則其見仇者所刊去也?!?/p>

      圖4 翁方綱題名

      景泰元年(1450)八月,明代宗遣禮部左侍郎儀銘祭岱,以告嗣承帝統(tǒng)。代宗在位期間共遣使致祭七次,其中三年(1452年),以河流泛溢,遣太子太保都御史王文祭泰山,助祭人員不明?!短┥绞逃洝贰碍h(huán)詠亭詩”云:“黃恕《次徐僉憲泰山韻》,景泰三年秋九月書,有跋。在文廟戟門壁,重刻于此(環(huán)詠亭)?!崩顤|辰《膽云軒隨筆稿本·泰山刻詩漫錄》記載,黃恕詩碑原碑跋文有:“余到泰安助祭,因于公館壁間得睹同年僉憲、今憲副徐公所詠泰山之什,遂泚筆以和之。時予又回郡匆匆,聊此以紀其盛概耳。至其工拙,有不暇計也。景泰三年九月之吉,中順大夫、濟南知府、前刑部員外郎臨江黃恕識?!睋?jù)跋文可知,黃恕曾于景泰三年助祭泰山,且時間在秋九月。全詩如下:

      次僉憲徐大人泰山韻

      泰岱原為五岳尊,汶流映帶浪濤奔。天門山外煙初散,云水池邊殿獨存。

      幽鳥棲林經(jīng)歲月,道人?藥給晨昏。明朝會上高峰望,桑柘閭閻滿大坤②志書最后兩句作“朝會高峰望桑柘,閭閻滿天唱大坤?!?。

      《明史·本紀第十四·憲宗二》載:是年(成化十三年),免浙江、山東、河南、江西、福建被災(zāi)稅糧。賑山東、南畿州縣饑。(十四年)夏四月丁酉,免南畿、山東被災(zāi)秋糧。明張文有《泰山》五言古詩及《大夫松》三絕并刻一石,其跋文為:“予奉敕賑兗,回登泰山,賦此以見意。時成化戊戌(十四年,1478)三月十五日,賜進士出身、奉訓(xùn)大夫、刑部署郎中、吳陵張文識?!贝藯l可補十四年賑饑兗州。周郢《泰山志校證》:“原詩刊岱廟環(huán)詠亭壁(《膽云軒隨筆》),今佚”;袁明英《泰山石刻》張文原碑圖片下注:“泰山賦。明成化歲在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石題”;《泰山石刻資料數(shù)據(jù)庫》編號岱-087:“明成化吳凌《題泰山詩》碑”。實際上,張文詩碑現(xiàn)存岱廟,鑲嵌于漢柏院東壁(南數(shù)第9)。只因漫漶嚴重,可惜無人能識。不過,只要根據(jù)殘存字跡和全拓相互對比,很容易就能得出定論。明《泰山志》和《岱史》等志書僅收錄其《大夫松》三絕中的第二首,據(jù)拓片則可補齊另外兩首和《泰山》五古。

      突兀天地間,羊腸百回繞。躋攀入云漢,俯視高飛鳥。

      午夜春雞號,光芒露東曉。夷觀九州內(nèi),碌碌比肩少。

      登封何代王,遺碣荒煙表。摩崖紀功德,此事成虛矯。

      傍有仙真祠,其來亦茫渺。古人不可見,今人空擾擾。

      誰哉仲尼徒,一覽堪輿小。右題泰山

      席卷乾坤事遠游,登封曾此駐驊騮。大夫松在君安在,澗底湍聲哭未休。

      又:風雨巖前駐六龍,青松嬴得大夫封。扶蘇謾有安秦策,不及當時半日功。

      又:玉立巖隈幾樹蔭,君王憐汝汝無心。當時霸業(yè)灰飛盡,留得青青直至今。右題大夫松

      明《泰山志》和《岱史》有收錄明章忱《登泰山》詩,曰“瞻彼岱岳尊,屹屹奠九州??展獗烫旌?,倒景黃河流。朋從肆登陟,振佩凌清秋。仰視九霄曠,俯覽八極周。宣尼有遺跡,悵望心悠悠?!痹袂稘h柏院東墻(南數(shù)第39),但頭尾字句與此碑有異。因原碑文漫漶,《泰山石刻文獻資料數(shù)據(jù)庫》和周郢《泰山志校證》錄入碑文時有錯誤和空缺之處。現(xiàn)依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拓片移錄全文如下:

      登泰山

      夙昔尚微志,仰止在山丘。晷運易徂遷,人事兼錯繆。

      緬維岱岳尊,屹立奠九州??展獗烫旌希咕包S河流。

      朋從肆登陟,振佩凌清秋。仰視九霄曠,俯覽八極周。

      孰云滯形跡,心與天壤游。吊古慨崇替,撫事懷前修。

      宣尼去我遠,世遠馀跡留。瞻望渺無際,永言悵悠悠。

      賜進士第、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會稽章忱①章忱,字景恂,會稽人。成化十四年戊戌科(1478)進士,授臨城知縣。成化二十年(1484),擢太仆寺寺丞。累遷曲靖守。所著有《臨城集》《克齋集》。書。

      兩相比對可知,原碑為“完整版”,而志書所載刪去了第一、二、七、八句;第三句稍作修改;第九、十兩句縮為一句,變成了“縮減版”。至于刪減的原因,可能和詩文中的“徂遷”“崇替”等詞語犯忌諱有關(guān)。不管如何,我們藉原碑拓片得窺章忱《登泰山》詩全貌。此詩未署年月,按山東曲阜顏廟有弘治元年(1488)章忱《謁復(fù)圣公廟詩碣》,本詩亦當作于是時。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弘治七年十月戊辰(十三日),遣正使(18人)、副使(18人)持節(jié)冊封共29人,其中包括王13人、王妃14人、世子1人、世子妃1人。但未言明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即何人到何地冊封何人。戴珊《登岳①此詩無詩題,志書均作《謁東岳(神)祠》??计湫蛭摹岸Y成,還道泰安州,謁東岳神祠。尋登其岳之巔”,雖有“謁東岳神祠”之語,但原詩全文述其登岳所見所思,或命名《登岳》更貼文意?!吩娦蛭闹杏小吧阂怨?jié)使②節(jié)使:使臣。古時使者持天子符節(jié),以為信物,故稱節(jié)使。往魯府行冊封”“同登者:副使、工部員外郎安福周?!?,據(jù)此可知此次冊封正使為戴珊、副使為周浚,地點在魯府(兗州魯王府),對象為更城兵馬副指揮徐英之女,名號是東甌王③查《明實錄》此次冊封對象29人,只有東甌王妃屬明藩王魯王系。東甌王指朱當沘(1476-1543),乃第四代魯莊王朱陽鑄嫡二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為東甌王。謚號端肅。妃徐氏。妃。全碑文如下:

      珊以節(jié)使往魯府行冊封。禮成,還道泰安州,謁東岳神祠。尋登其岳之巔。先是陰云竟夕,迨曉,天開日朗,萬里在目,眾心咸悅。昔韓昌黎張開衡山之云,珊何人斯?乃亦得此耶!詩以紀之。時弘治七年十一月五日。同登者:副使、工部員外郎安福周浚,門人、知州長洲曹鎬,學(xué)正舒城胡熙,訓(xùn)導(dǎo)無錫蔡亨也。

      曉日團團宿霧收,幾盤石磴到峰頭。紫霄咫尺瞻雙闕,滄海微茫見一抔。

      俯仰遠懷尼父道,丹青真逼謫仙謳。岳靈帝德綏宗社,名號千年不負州。

      賜進士、通議大夫、刑部右侍郎、前副都御史、浮梁戴珊書。

      此碑《泰山石刻大全》和《泰山石刻大觀》有收錄,但有幾處錯誤。如:第一句“宿”誤作“宕”、第二句“到”誤作“□”或“屬”。

      《明史》卷189列傳第77載:(弘治)十年(1497)三月,災(zāi)異求言。(胡)爟應(yīng)詔,疏言:“中官李廣、楊鵬引左道劉良輔輩惑亂圣聰,濫設(shè)齋醮,耗蠹國儲。而不肖士大夫方昏暮乞憐于其門,交通請托。陰盛陽微,災(zāi)何由弭?”極陳戚畹、方士、傳奉冗員之害?!白蟮馈眲⒘驾o之名見《登泰山大頂》詩,中有“奉敕至東魯,祈靈叩泰山”“威靈千古壯,圣壽萬年安”之句,又跋文:“弘治十六年(1503)春三月初,奉命賚香至泰山絕頂,祈靈祝壽”。據(jù)此可知,劉良輔于弘治十六年三月至泰山賚香,為孝宗皇帝朱祐樘祈靈、為孝肅周皇后祝壽。越明年三月,孝肅周皇后崩。第三年五月,孝宗皇帝駕崩。似正應(yīng)驗了胡爟“災(zāi)何由弭”之語。詩碑跋后有“玄門法孫吳玄義立”,初不知“法孫”何意,按徐溥《胡公守法墓道碑》:劉良輔乃弘治初掌道錄司事胡守法徒孫??芍舜畏铍俘S醮活動,道教胡守法徒孫吳玄義亦有參與,并為劉良輔詩立碑。按文意和慣例,立碑人吳玄義應(yīng)為岱頂碧霞靈應(yīng)宮住持,但不知為何此碑卻存于岱廟并嵌于環(huán)詠亭。

      《泰山石刻記》“環(huán)詠亭詩”云:“張衍慶《登泰山詩》,嘉靖九年八月?!庇帧夺酚[》“張衍慶《登泰山詩》,草書,嘉靖年?!蓖U后此詩碑下落不明。2018年筆者于岱廟訪碑,見岱廟漢柏亭北側(cè)臺基西數(shù)第三碑碑文漫漶十之八九,隱約可讀者有“登泰山、憑虛、古、岱、路”等字,已寥寥無幾。經(jīng)與哈佛大學(xué)燕京圖書館藏“明人登泰山題詩三十八首”這組拓片一一比對,最終確認為張衍慶《登泰山詩》無疑。此詩全文志書向無記載,據(jù)拓片錄入如下:

      登泰山詩

      憑虛躋泰岳,吊古覓仙宮。海岱觀游壯,乾坤笑語同。

      蓬萊通紫氣,象緯逼青崆。去路連蒼靄,行驄④自注云:時隨熊、孫二大巡先生行。查道光《濟南府志》,熊、孫即熊榮和孫漳。升絳籠。

      嘉靖九年六月上日,汲郡張衍慶⑤張衍慶,河南汲水人,張杰孫,張繼子。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進士。授檢討,升修撰。補參政,布政,光祿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兵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府丞。所著有《方山集》行于世。書。

      嘉靖九年(1530),張衍慶時任山東右參政。隨巡按監(jiān)察御史熊榮和孫漳①熊榮,字以仁,河南光山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進士。孫漳,浙江鄞縣人。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進士。二人嘉靖初同為山東巡按監(jiān)察御史。登泰山,故有此詩。鄭威有《登泰山一韻二首》詩,據(jù)拓片移錄:

      路入天門十八盤,更凌絕頂萬峰寒。斜支亂石仙人渡,滿掬清流玉女湍。

      送目飛禽逆日永,導(dǎo)人羽客入云端。壯游喜遂羊生志,到此方知宇宙寬。

      萬里乾坤一偉觀,偶逢同志共盤桓。漢秦故事俱塵境,齊魯諸州真彈丸。

      對日恍疑天尺三,梯云歷出路諸難。東風分得廬陵醉,管領(lǐng)春光興未闌。

      其后有跋文:“岱為天下宗,久有登志,未果。今以入賀事竣,取道過此。適濟南郡倅劉君知之、滕掌教黃君河同覽諸勝。而泰安太守許君應(yīng)元為地主,實多助焉。因漫興以紀歲月,時嘉靖甲午春也。明賜進士南京大理寺正、閩人鄭威識?!卑础睹魇雷诿C皇帝實錄》:“以德嬪方氏……立為皇后?!尉甘暾率迦瘴鐣r行冊封禮”,鄭威“入賀”之事或即此。跋文之后又有殘詩一首:“登登到頂四十里,小憩半山回馬峰。為愛遠公茗碗意,倏驚斜日下方鐘。小池(下缺)?!薄短┥绞逃洝泛汀夺酚[》均認為是鄭威所作,因筆跡明顯與之有異,故存疑。審其跋文許應(yīng)元時任泰安知州,與鄭威登泰山“實多助焉”。然其《岱宗》詩筆跡與之不符。則此詩作者最大可能為“同覽諸勝”者濟南府同知劉知之或滕州學(xué)正黃河。

      《泰山石刻記》“環(huán)詠亭詩”云:“林守方《游王母池呂公洞》及《黃花洞萬松亭》詩二章,萬歷壬辰初夏?!庇帧夺酚[》“環(huán)詠亭石刻”云:“林守方《泰山諸景》二首,真書,萬歷年。”此碑今存岱廟漢柏亭(北側(cè)臺基東數(shù)第四碑)。據(jù)拓片可知二詩全稱分別為《游王母池呂公洞偶題》及《詠黃華洞之萬松亭》,前者清《岱覽》第十二卷有載全文(詩題漏“偶題”二字;作者誤作“林守芳”;第二句“此日□(得或何)緣共一躋”因漫漶誤作“此日何緣得一躋”),后者未見收錄?,F(xiàn)據(jù)拓片整理如下:

      詠黃華洞之萬松亭

      正氣何磅礴,萬松寄幽壑。哲人抱淵類,冥迷逼碧落。

      碧落仙群不可招,乾坤此日一亭標。

      風入琴聲窗外度,日移虬影座中飄。

      何事秦皇封,擬獻神堯服,千年琥珀香,山與亭俱馥。

      馥馥山亭四座開,半空飛翠逐人來。

      洞門寂靜玄堪草,云磴岧峣天可階。

      我本青門子,素耽青霞思。猿鶴偶聯(lián)翩,絲桐伴來去。

      來去峰頭一放歌,天風萬壑鼓松濤。

      何須更調(diào)游仙曲,但把松亭試纖毫。

      君不見,徂徠千尺歲寒姿,龍鱗慣作四時雨。

      又不見,萬里橋西一杜甫,草亭小結(jié)誰步武?

      吁嗟乎!黃花洞、浣蒼塢,曠世二亭今亦古。

      此詩為一首雜言詩。詩后有跋文:“萬歷壬辰初夏之吉,閩鰲啟林守方大合甫書于泰安官舍?!绷质胤剑瑥陌峡芍獮楦=ㄈ?,字大合,萬歷二十年(1592)與泰安職官有交集。據(jù)康熙《福清縣志》卷五《選舉類》“監(jiān)生”門下:“林守方:大合?!暇闳f歷、啟、禎間監(jiān)?!碑敿创巳?。據(jù)詩題可知萬歷時后石塢黃花洞有萬松亭。萬歷十九年(1591)春,山東提學(xué)副使李化龍登泰山,有《登岱八首》詩刊于岱廟環(huán)詠亭。又作《萬松亭四首》詩,其原注:在黃花洞玉女修真處①《岱史》第四卷:“黃華洞,在岳北玉女修真處。”。御史黃師顏《游黃花洞》詩中有“萬松風動足弦音”之句,雖未言明有“萬松亭”,但此處“萬松”二字當借自“萬松亭”。(清)聶鈫《泰山道里記》:“獨足盤東北為元君廟,內(nèi)有萬松亭,后改彌勒殿?!痹龔R位于后石塢,此處“萬松亭”當指黃花洞之萬松亭。

      (二)正識讀之誤

      西晉太安元年(302),詩人陸機任平原內(nèi)史,過泰山,作詩《泰山吟②錄文據(jù)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岱廟原碑拓片。》: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已遠,層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涂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cè),忼慷激楚聲。

      后被明人刻于環(huán)詠亭,今存岱廟漢柏院。其中“幽涂”之“涂”字,《岱史》、明《泰山志》《岱覽》、清《泰山志》、各版本《泰安府(州、縣)志》以及今人點校本志書均作“岑”。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校證此詩時,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僅作為版本不同進行了說明。查明碑拓片,此字作“嵞”之篆體字(圖5),通作“涂”。“嵞”另有一異體字“”,其與“岑”字形極為相似,疑著《岱史》時訛之,遂遍及泰山文獻?!端囄念惥邸贰稑犯娂贰豆旁娂o》《陸士衡文集》等有收錄此詩,其中均作“幽涂”,這些文獻未受碑文篆字影響,當可信。《藝文類聚》卷三十三引(宋)王僧達《和瑯玡王依古》詩曰:“顯軌莫殊轍,幽涂豈異魂。”(唐)拂多誕《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上從明界,下及幽涂。”(清)陸心源《唐文續(xù)拾》卷十三:“洛州河南縣思順坊老幼等普為法界敬造彌勒像”碑記中有“下使幽涂載曉,趨彼岸而清升?!保ㄋ危﹨翁铡稄堅手型煸~》:“骨雖藏吉地,名不沒幽涂。”以上“幽涂”之用法與陸詩一般無二,故“岑”必為“涂”之誤無疑。此詩除以上十句版本,還有六句版本。民國《重修泰安縣志》卷十三《藝文志·金石二(上)》云:“陸機《泰山吟》石刻:在岱廟環(huán)詠亭?!督{帖》作平原內(nèi)史陸機書,但刻在《絳州帖》者只六句,云:‘泰山高造天,峻極郁冥冥。幽人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梁甫側(cè),忼慷激楚聲?!丝淘诃h(huán)詠亭者十句,或是后人從本補刻,法不逮《絳帖》而句較全?!督鹗鳌窂钠涠嗾呖s之,雖不知果出于陸,但《絳帖》既云平原內(nèi)史陸機書,自必有所本?!币陨稀蛾懯亢馕募返人姲姹局小皬丁本鳌翱犊?,據(jù)《縣志》可知環(huán)詠亭石刻《泰山吟》必結(jié)合《文集》和《絳帖》而刊。

      圖5 陸機《泰山吟》拓片

      正德十一年,趙鶴時任山東提學(xué)副使,與陳方伯、王憲長同登泰山作漫志十首。明《泰山志》收其四首(一、三、四、六),《岱史》、乾隆《泰安府志》收二首(一、三)。其一后有自注云:“革除前代瀆加封號”,各志書均漏“除”字。此處自注當指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太祖詔去泰山神封號,改以“東岳之神”命名泰山之事。據(jù)拓片補齊其馀六首:

      其二

      常將霖雨潤乾坤,真把陰陽割曉昏。群石散延宗族盛,一峰端疑帝王尊。

      樹侵東驛通齊路,鳥沒南天望越門。到此便有浮世仙,青山歲月坐如奔。

      其五

      籃輿侵曉上嵯峨,更倚危峰看逝波。日月孤亭雙鳥遠,江山萬古一帆過。

      風塘蕩下踏浮葉,樹外生春染斷蘿。最是青皇司節(jié)地,滿天紅紫扇陽和。

      其七

      一里山程數(shù)里縈,行來不覺入青冥。靈峰寸寸藏云雨,老樹盤盤導(dǎo)目星。

      靜得檐花移鳥影,暖知池水作龍腥。壇好問乾封事,玉檢金書恐家經(jīng)。

      其八

      生知元氣與相浮,更得佳名□此州。一山煙云朝暮變,兩川花鳥古今游。

      春光半入山亭樹,雨氣潛通海市秋。東道諸人頻問俗,時時分得廟廊憂。

      其九

      便欲乘風□羽翰,聳身處覺在云端。直有塵世三千丈,已到天門十八盤。

      花送細泉春共下,雨留疏柏晚仍寒。碧霞高處群真集,笙鶴時時到上壇。

      其十

      高亭開酒近流泉,更接佳蔬薦客筵。青甲菜輸春二月,蒼顏松谷壽千年。

      山登險處真無地,水望窮明更有天。為說鐘靈人物好,晚來齊魯自多甘。

      《泰山石刻記》“環(huán)詠亭詩”云:“陳子直《登岱宗二首》,嘉靖辛卯首夏書?!睋?jù)拓片錄文:

      登岱宗二首

      一躋尼叟更誰登,扶日捫參紫翠層。四海兒孫向羅立,萬方赤子走香燈。

      獨將渾噩留天地,幾為滄桑紀廢興。長嘯一聲空八表,恍疑鵬背坐來曾。

      何處鸞簫鳳管清,覺來身世在蓬瀛。龜蒙鳧嶧爭趨侍,恒霍嵩華共仰兄。

      封禪幸無書獻納,洞天應(yīng)有路通名。自慚游興非司馬,不扣天門空此生。

      后有跋文:“嘉靖辛卯(1531)首夏之吉,天臺山人陳子直①陳子直,名恒,以字行,浙江臨海人。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進士。歷任南京禮部主事、山東按察司副使、福建布政使司左參政。曾撫治商洛道,著有《龍山文集》。識。”據(jù)此知此詩為明代陳子直所作,該詩《全宋詩》卷28著錄為宋人陳夢良②陳夢良,字子直,閩縣(今福建福州)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殿試犯廟諱被黜,后賜學(xué)究出身。官終迪功郎(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八)。所作,蓋因夢良字子直而致誤。又《全宋詩》“尼叟”作“尼父”,“赤子”作“稚子”,“鸞簫”作“鸞笙”,“趨侍”作“趨勢”,“應(yīng)有”作“尚有”,皆有誤訛。

      嘉靖十三年,山東按察司副使張鯤③張鯤,字子魚,河南鈞州(今禹州)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進士。初任吏部稽勛司主事,升郎中,后出任湖廣按察司副使。嘉靖九年(1530)改四川提學(xué)副使,十一年(1532)考送山東。十三年(1534)升為江西按察司使,十五年(1536)又升為山西右布政使。著有《東山集》《崧少漫稿》等。有《泰山頂上作詩》,全文如下:

      道假三齊出,形真五岳先?,帀茦洳桑愱I露花鮮。

      守典聞虞日,封碑見漢年。登臨重回首,紫氣帝鄉(xiāng)偏。

      暝色回吳楚,靈光集鬼神。殿虛云霧出,門側(cè)斗牛鄰。

      笙鶴來還去,仙芝秋復(fù)春。齋宮夜不寐,吾意欲修真。

      其中,“鮮”字明《泰山志》《岱史》作“寒”,清《泰山志》作“妍”?,F(xiàn)存殘碑此字作“鱻”之篆字(圖6),左下略漫漶,志書誤識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原因可能是因為避諱或者版本問題導(dǎo)致志書與原碑不符。

      圖6 殘碑和原碑拓片中的“鱻”字

      《泰山石刻記》“環(huán)詠亭詩”云:“周相①周相,字君弼,南直吳江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十二年(1533)九月,由四川道御史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十五年(1536)任廣東按察司僉事。十七年(1538)三月,升為山東右參議。仕至河南左參議。著有《陸田遺稿》。《登泰山》詩,乙未十四年夏四月?!庇帧夺酚[》“周相《登泰山》詩,草書,嘉靖年。”明《泰山志》和《岱史》均錄有全文,惟據(jù)拓片“炎精生赤虹”中“生”當作“吐”字。單就字意而言,“吐”較之“生”要更生動,擬人形象躍然紙上。志書只言及周相一人,然據(jù)光緒《德慶州志》記載,廣東德慶三洲巖有陸田、周相題名石刻:“皇明嘉靖丙申冬十二月,(下缺兩行)。陸田、周相同游?!苯Y(jié)合詩后名款,知此詩作者實為陸田、周相二人。

      登泰山

      兗鎮(zhèn)標神異,東方壓岱宗。歲星輝八極,玄女降三宮。

      云氣成雙闕,炎精吐赤虹。千年森漢柏,古道郁秦松。

      金篋昭靈秩,芝房照碧叢。唐碑舊紀歷,漢勒幾登封。

      入嶺天門曉,停驂御帳空。丹霞迎紫蓋,孤嶂削芙蓉。

      獨瞰三千界,旋攀第一重。蜃樓明日觀,圣水樹蓮峰。

      春址盤香火,禋壇納化工。乘時揮玉策,周覽極巃嵸。

      乙未夏四月廿日,松陵陸田、周相識。

      《泰山石刻記》“環(huán)詠亭詩”云:“羅文瑋《望岳懷畢使君》詩,刻畢懋康詩后?!薄夺酚[》“環(huán)詠亭石刻”云:“羅文煒《望岳懷畢使君》詩,草書。萬歷年?!?/p>

      望岳懷畢使君

      雄峙攢霄碧,千秋御岱宗。日輪明海底,云氣蕩封中。

      □□金芝去,煙濛玉檢空。長嘆惜杜甫,安得績朝工。

      羅文瑞②羅文瑞,字伯符,安徽歙縣程坎人。家學(xué)淵源,工詩,能書善畫。萬歷二年(1574)為李成梁書《醫(yī)無閭山銘》,王世貞跋謂其書得法于清臣(顏真卿)、誠懸(柳公權(quán)),遒莊而不骫骳。傳世作品有《蘇李泣別圖》卷、《歷代名醫(yī)像》卷、《送首座璋公還鷲峰序》卷(藏故宮博物院)、《蘭石圖冊》(藏上海博物館)、為梁夢龍作《幽蘭竹石圖》卷。

      羅氏之名一作“文瑋”,一作“文煒”。均誤,應(yīng)為“文瑞”??紦?jù)有三:其一,文徵明《木涇幽居圖》后有羅文瑞跋文,署名“新安范陽山樵羅文瑞識”,鈐“羅文瑞印”和“伯符”。而羅詩后鈴印有“伯符”“范陽居士”。前者為文瑞之字,后者與“范陽山樵”相近,當為自號;其二,雖詩為草書、跋為行書,但風格極為相似。且羅詩刻于畢懋康詩后,二人同為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故有《望岳懷畢使君》之作;其三,哈佛藏本《泰山蒐玉集》有羅文瑞《望岱》《岱椒值雨》詩共三首。燕趙齊魯間碑碣多出其手,今存有山東曲阜萬歷二十二年《闕里重修林廟碑》(摩勒)、泰山萬歷二十三年《謝祭泰山碑》(即岱頂重立洪武致祭碑,謄黃)[19]、河北正定萬歷二十六年《建文昌神祠記碑》(摩勒)[20]等。

      有些詩出于某些歷史原因,在收入志書時作了修改,又因原碑大都散佚漫漶,故不能窺原詩風貌。幸好有拓片存世,才使得我們有機會重現(xiàn)原詩。如嘉靖七年胡伸《登泰山三首》:

      五松矗矗凌霄漢,千載猶沾秦帝恩。草木都瞻龍馭過,坑儒空自抱深冤。

      日觀峰頭望海濱,瞳瞳朝旭上金輪。蓬萊紫氣開還合,此日登臨渺八垠。

      丈人西下靈巖寺,灝氣洛洛黛色積。翠壁倚天迷去路,只聞山半有鐘聲。

      明《泰山志》《岱史》僅收錄三首中的第一首,且文字多處不同?!罢础弊鳌懊伞薄岸肌弊鳌跋病薄翱尤蹇铡弊鳌叭迳薄T偃缂尉甘犟R驎①馬驎,字伯玉,陜西咸陽人。正徳十四年(1519)己卯科舉人。嘉靖二年(1523)任博平縣教諭。在博七年,升順義知縣。詩二首:

      登岳 感云

      崚嶒泰岳回天地,此日登臨慷慨長。

      萬壑風聲喧草木,滿山云氣濕衣裳。

      秦封漢畤形盤踞,魯?shù)辇R丘勢渺茫。

      一徑漸通天上界,虛無渾是會青皇。

      御帳 感雨

      扈蹕當年曾駐此,今朝風雨五松中。

      懸泉瀑布分青嶂,翠蓋薄空護紫龍。

      封禪叵知傷往事,天書不必降瑤宮。

      飛花落木山亭靜,獨對寒云思莫窮。

      明《泰山志》《岱史》僅收錄二首中的第一首,其“虛無渾是會青皇”作“欲從何處問青皇”。

      四、結(jié)論

      泰安歷代志書言及環(huán)詠亭,或聊聊數(shù)語,或只有詩文目錄。今就碑石內(nèi)容、年代、作者、現(xiàn)狀等作了細致考證。填補了志書中的幾處空白,并更正了一些識讀錯誤,進而還原了部分碑文的本來面目。希望將來恢復(fù)環(huán)詠亭時,本文的部分內(nèi)容可以做一點有益的參考。

      附記:環(huán)詠亭詩碑中草書文字辨識,多承袁明英、周郢、郭篤凌、翟鴻來等師友指點,謹致謝忱!

      猜你喜歡
      拓片泰山
      唐 豳州昭仁寺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6:45:53
      唐 等慈寺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韋洽墓志》拓片
      泰山之行
      黑龍江省書法活動中心館藏拓片選
      書法賞評(2021年1期)2021-06-13 11:28:34
      泰山日出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登泰山記》的打開方式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2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42
      家居| 梧州市| 云和县| 苍梧县| 汕头市| 泰兴市| 正宁县| 海南省| 泰兴市| 城固县| 晋江市| 观塘区| 郸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阳山县| 本溪市| 个旧市| 辛集市| 山东省| 吉木乃县| 剑河县| 嘉义市| 禹城市| 神木县| 兴安盟| 黄山市| 当涂县| 定州市| 保德县| 马公市| 玉门市| 白玉县| 卢氏县| 阳泉市| 堆龙德庆县| 察哈| 荔波县| 遂川县| 台中县| 康定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