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琦
代購、私人換匯、幫他人退稅……從事這些兼職不僅容易遭遇詐騙,還可能面臨法律制裁。
對于大多數(shù)留學生來說,生活就是上課、論文、考試以及偶爾和朋友們的聚會。有些留學生為了減輕父母的經(jīng)濟壓力,選擇了在課余時間做一些兼職以補貼生活費用。
眾所周知,國外留學所需花費遠遠超過在國內學習的消費。不考慮學費和住宿費的花銷,僅在生活費方面就要高出國內一大截。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發(fā)達國家,生活必需品價格是按照當?shù)厝说墓べY水平來設置的。在不算匯率的情況下,價格數(shù)字看似和國內相似,但一算上匯率,則是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一些留學生為了減輕經(jīng)濟壓力,采用勤工儉學的方式賺取生活費。然而,由于學生們對法律不甚了解,社會經(jīng)驗不足,很容易為賺錢而誤入不合法的“灰色地帶”,造成嚴重后果。
海外代購須走合法途徑
代購是海外華人圈中最出名、最受青睞的兼職之一。由于很多進口商品在進入我國后需要繳納稅款,加之國內經(jīng)銷商、店鋪的層層開銷,當消費者在國內店鋪購買商品時,價格往往比在國外買高出了一部分,這也催生了海外代購產業(yè)的興起。
生活在海外的華人、留學生們在當?shù)刭徺I商品,通過郵寄或是個人出入境攜帶的方式將商品寄給國內的客戶,從中賺取差價。這種賺錢模式看似并沒有什么大問題,但稍不留神就可能觸碰到法律的底線。要想從代購中賺取利潤,就要保證消費者從代購處購買的商品價格高出代購者的成本,且低于國內市場價。然而,根據(jù)我國海關總署《關于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的規(guī)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shù)量。
這意味著,如果超過5000元,須對超出部分繳納稅款。所謂“自用”是指進出境旅客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不是通過銷售或出租等方式獲取利益。因此,若入境旅客攜帶的物品是用來銷售轉賣的,則無論價格多少都需要繳納稅款。若是不按照規(guī)定繳稅,則會被認定為走私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留學生若想做代購,就必須按照法律規(guī)定繳納稅款,不可欺報瞞報,而這樣做又很難賺到理想的金額。為了得到更高的利潤,部分留學生選擇鋌而走險,在郵寄商品回國或是自行攜帶商品入境時瞞報實情,企圖逃稅。這不僅僅是道德上的問題,還觸犯了法律。
根據(jù)媒體報道,2018年,一位中國留學生乘坐從澳大利亞墨爾本至中國西安的航班,并且在機場走無申報通道,但被海關人員查出身上攜帶了大量價值高昂的物品,總價值超過35萬元,偷逃稅款達10萬元,也因此被處以刑事強制措施。事實證明,心存僥幸只會釀成苦果。
私人換匯涉及違法行為
除了代購以外,另一個在留學生圈子里十分熱門的賺錢之法就是私人換匯。在國外,留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當?shù)氐呢泿艁碣徺I物品,有些人便從中看到了“商機”。由于各國使用的貨幣種類不同,而貨幣之間的匯率又起伏不定,若在匯率較低時購入大量外幣,并在匯率高時賣出,則可以從中賺取差價。
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時常會遇到需要換匯的情況,比如假期回國時需要將手里的外幣兌換成人民幣,以備回國后使用;開學返校后,則需要將人民幣換成當?shù)刎泿攀褂?。部分機構看中了留學生對換匯的需求,聯(lián)系有意向兼職的留學生,在學校內進行非官方的換匯行為;也有的留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換匯賺取錢財,利用作為中國留學生的“天然優(yōu)勢”,通過不斷購入賣出貨幣從中牟利。但是,無法證明錢款來源的大額高頻私人換匯是違法行為,有時候還可能被國外法律認定為洗錢,不僅學業(yè)受到影響,還會受到法律制裁。
根據(jù)媒體報道,在英國曾出現(xiàn)過多起中國留學生銀行賬戶被凍結的事件。這些留學生曾通過微信群與他人進行私人換匯,銀行賬戶出現(xiàn)異常變動,遭英方懷疑涉嫌洗錢,因此相關銀行賬戶被凍結調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也曾發(fā)布通知,提醒在英中國公民務必要通過正規(guī)合法的渠道進行換匯。私人換匯不僅可能違反中英兩國法律,還可能卷入洗錢犯罪案件。此外,在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也都曾出現(xiàn)過中國留學生因私人換匯而被遣返回國甚至是判刑的事例。
除了代購、私人換匯外,針對留學生的兼職“陷阱”還有很多。一些留學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社會經(jīng)驗缺乏,物質欲望強,且容易相信別人。當他們遇到一些看似能掙錢的兼職后,在沒有考慮是否會影響學業(yè)、是否合乎國內及留學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下,就憑著“一腔熱血”栽了進去,最后則面臨著無法承受的后果。
規(guī)避兼職陷阱
莫越法律紅線
留學生在國外學習生活,面對的不僅僅有晦澀難懂的論文課題、語言不通的生活壓力、難以訴說的社交障礙,還有來自多方的誘惑。高收入的“兼職”就是其中之一。
曾在英國讀本科的Lucy告訴《留學》記者,她們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微信群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招聘各種兼職的信息,其中部分來自于混雜在學生群體里的社會人士,另一部分來自于同校的留學生。這些兼職種類多樣,看似來錢快,但其實背后“水很深”,且合法性存疑。
幫助他人退稅是“灰色地帶”的兼職之一。留學生即將畢業(yè)回國時,有時會購買一些當?shù)氐纳唐?,并在機場辦理退稅。有的留學生在計劃回國前,會在微信群中發(fā)布信息,表示大家可以將購買的物品交給他,由他在機場辦理退稅,將退回的稅金轉賬給物品原主,但要抽取一部分的傭金。
幫他人代買商品也是常見的兼職方式。由于國外部分商品限制了一本護照或是一張身份證明只能購買一定的數(shù)量,不可超出,這就衍生出了使用個人身份證件幫他人代買商品的產業(yè)鏈,并根據(jù)所需時長或商品價值索要“工資”。
在一些學生看來,這只是些無傷大雅的零工。既方便了他人,也給自己賺到了零花錢,何樂而不為?但其實,這些行為已經(jīng)游走在法律的邊緣,稍有不慎則可能越過法律的紅線。
諸如代購、私人換匯、代人退稅這類“兼職”,需要留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前期還可能需要先墊付部分資金,這對學業(yè)和日常生活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在過程中,還有很大幾率遭遇詐騙行為,風險程度完全超過了所得利益,可以說是得不償 失。
留學生的主業(yè)是學習,在保證學習和休息時間的前提下,做一些合法兼職可以培養(yǎng)社會經(jīng)驗,為未來找工作提前打基礎。但在找兼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其合法性和風險程度。對于那些處在“灰色地帶”甚至是非法的兼職要敬而遠之,切不可被蠅頭小利吸引而步入歧途。飲鴆止渴最終只會自食苦果,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