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乾瑜 白鵬
一、母嬰室發(fā)展概述
隨著國內新生兒的不斷增加,人們對公共場所相關配套的母嬰設施要求也日益強烈。而國內母嬰室的配套設施不完善,建設與應用標準不統(tǒng)一,資源配置并未得到合理利用,使得這一問題引起了人們更為廣泛的關注。母嬰室布局與設計與功能之間的關系是基于人性化需求研究的核心內容。根據我國現狀與中國兒童發(fā)展剛要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純母乳喂養(yǎng)率應達到50%,為響應國家的號召,不只在公共場所需要增設母嬰室,尤應重視母嬰室的建筑布局與設計,如何能夠更安全與舒適的提供母嬰同室的家庭氛圍,是趨于現代化,人性化社會需要重視的主要部分。長期以來,利用率與人性化需求之間的關系成為母嬰室引以爭論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研究生產力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對建設基于人性化的母嬰室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地調研與結果分析
本文選擇遼寧省沈陽市以及山東省日照市作為研究區(qū)域,通過實地觀察、體驗,并輔以必要的訪談的方式進行調研。研究各個城市在不同環(huán)境影響下,母嬰室在交通點、商場、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分布特征,分析母嬰室內基礎設施由什么組成、各個功能區(qū)的分布格局;公共場所內母嬰室的位置分布、空間形式、面積指標、內部設施、功能配置、室內環(huán)境、消防措施、私密安全等方面的情況與問題,通過觀察、測量、評述、拍攝、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記錄。并對母嬰群體使用母嬰室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收集必要的數據,用于后續(xù)繪制調查問卷。
依據調研結果,根據調查所收集到的信息我們把重點放在母嬰室內部空間結構及室內裝飾設計新形式上,針對現在公共場所母嬰室的稀少和缺少人性化設計的問題,研究公共場所建立母嬰室和人性化的母嬰室的必要性,分析使用人群的特點,并提出公共場所母嬰室人性化設計的方法和原則,更本著對母嬰需求的考慮,設計出能充分與人體工程學相結合的可移動式母嬰室。闡明配套設施和滿足人體工程學之間的關系;由此進一步評估生產力和多樣性的變化趨勢,提出生態(tài)恢復與環(huán)境改善、經濟可持續(xù)之間的雙贏或多贏策略。這一研究對闡釋母嬰室存在的空間問題和功能的互作變化關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也為人性化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數據。
三、國外母嬰室設計案例
由于文化和觀念的不同,國外在育兒方面的培養(yǎng)方式也令我們感觸頗多,因為國外父輩的老人基本不會幫忙帶孩子,所以在公共設施設計這一方面都更為符合生活人性化的需求。例如針對一向細心周到的日本來說,他們把公共場所母嬰室的設立寫進法律里,所以在日本公共場所母嬰室的不僅普及率非常高,在人性化的設計和功能服務方面也更為細致周到;還有澳大利亞,他們注重對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所以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在細節(jié)方面做的也很人性化,他們不僅兼顧安全和舒適的原則,在科技與審美方面的結合也很到位。再比如美國,把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叫做家庭衛(wèi)生間,意思是父母都可以進去的地方;在兼顧公平性原則的同時也保證有一定的方便性原則和舒適性。
四、母嬰室設計策略
首先,設計上突破以往傳統(tǒng)母嬰室的形式,創(chuàng)建了一款全新的通用性較強的可移動伸縮式母嬰室,解決在中國寸土寸金的社會條件下,母嬰室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物力而無法建成的情況。
其次,整套設計方案使母嬰室的建造變的更加快捷,節(jié)約時間成本,即時性高。
再次,對于公共場所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室內設計的范疇之內,還需要其他學科的理論支撐。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必須要根據母嬰醫(yī)學、心理學、環(huán)境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學科所涉及的理論為基礎,來分析總結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方法。把這些學科中的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運用到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中去,可實現更加人性化的設計。
最后,針對公共場所的母嬰室設計,應從其文化背景出發(fā),通過分析使用母嬰室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著重從人性化的角度來分析公共場所母嬰室的設計,對母嬰室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qū),并總結出公共場所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方法和原則,以此填補公共場所母嬰室人性化設計研究的空缺。
五、總結
人性化的母嬰空間,應根據其空間形式,確定護理、哺乳、喂食、備餐、集乳、輔助等空間單元的基本形式,結合流線組織,進行空間組合設計,才能為公共場所母嬰室存在的空間問題提供解決方法,為今后的設計實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佳,公共場所母嬰室設置現狀及發(fā)展策略思考[J],中國市場2018(21).
[2]陳美彤,公共場所母嬰室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 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18.
[3]蒲文娟, 商業(yè)空間中母嬰室的調研分析及設計建議[J].建筑學報,2016(10).
[4]苑廣闊,移動母嬰室是一個城市的溫暖存在[J].中國婦女報,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