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帥帥
摘要:我國對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膯栴}并沒有專門立法,相關規(guī)定散見于各法律法規(guī),存在較多缺陷。如我國對于賠償責任主體的規(guī)定不清晰、損害賠償?shù)姆秶嬖跔幾h以及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存在缺陷。對此,建議我國(1)將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和污染損害的直接責任人規(guī)定為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呢熑沃黧w。(2)對于純經濟損失是否應該得到賠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3)按照法律擬制和法定代表人理論,將油污賠償基金擬制為獨立主體,賦予其特別法人地位,并為其指定法定代表人參與爭議解決。
關鍵詞:船舶污染;損害賠償;完善建議
一、我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姆涩F(xiàn)狀
我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體系可分為內河水域船舶污染損害賠償體系和海域船舶污染損害賠償體系。根據(jù)污染物,又可以細分為油污損害賠償體系和危險化學品損害賠償體系。
我國最早建立起來的是海域船舶油污損害賠償體系?!吨腥A人民共和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海環(huán)法》)第66條建立了海域船舶油污損害強制保險制度和基金制度。我國還加入了《〈1969 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1992議定書》、《1992年設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僅適用于香港特區(qū))和《2001年國際燃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公約》(以下簡稱《2001燃油公約》)。201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實施辦法》正式施行,完善了我國海域船舶油污損害強制保險制度?!洞坝臀蹞p害賠償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基金辦法》)于2012年7月1日生效,完善了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
對于海域危險化學品污染損害賠償體系,雖然《海環(huán)法》把危險化學品導致的污染損害歸為“海洋環(huán)境污染損害”一類,要求責任方排除危害,賠償損失,但缺少有關強制保險的規(guī)定。
對于內河船舶油污損害賠償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52條第4款規(guī)定內河航行船舶應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油污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第65條規(guī)定造成船舶油污損害的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但并沒有法律對內河船舶油污損害的賠償及保險作出詳細規(guī)定。
對于內河危險化學品污染損害賠償體系,《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57條第2款規(guī)定載運危險化學品的內河船舶所有人應當投保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這表明我國內河危險化學品污染損害強制保險制度已經建立,雖然具體的實施辦法尚未出臺,但未來可期。
二、我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賠償責任主體不清晰
雖然《海環(huán)法》第89條將賠償責任主體表述為“造成海洋環(huán)境污染損害的責任者”,但“責任者”一詞并不明確,容易將油污侵權責任方與碰撞責任方混淆。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huán)境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防污條例》)第八章“法律責任”中只規(guī)定了處罰的額度、情形,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責任人。根據(jù)《防污條例》第11條、第14條的規(guī)定,可以推斷出責任人是“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或管理人”,但他們之間的賠償?shù)匚?、分擔比例依然無法確定。①
(二)損害賠償范圍存在爭議
我國對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姆秶]有清晰界定。一般而言,直接損失大都能得到賠償,但對間接損失我國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最具爭議的當屬間接經濟損失,即純經濟損失②。
(三)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存在缺陷
《基金辦法》第3條將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納入政府性基金。雖然政府性基金模式具有較高的公信力,但也造成了訴訟主體地位和訴訟性質不明的困境。當油污損害的受害人向油污賠償基金提出的賠償請求未能得到滿足或對賠付不滿意時,該以誰作為被告提起訴訟?提起的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三、完善我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明確賠償責任主體
對于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呢熑沃黧w的規(guī)定,可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如《2001燃油公約》和美國《油污法》有關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人的規(guī)定,將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和污染損害的直接責任人規(guī)定為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呢熑沃黧w,充分保障船舶污染損害受害人的權益。
(二)確定船舶污染損害的賠償范圍
我國并沒有對船舶污染損害的賠償范圍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按民事侵權責任確定,一般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對于直接損失,可予以賠償;對于間接損失則視具體情況確定,但沒有規(guī)定對純經濟損失的賠償。大部分國家都不要求對純經濟損失作出賠償,認為如果允許對純經濟損失進行賠償,將會引起大批的訴訟,且因果關系較遠,是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人所不能預見的。但這并不能保障受害人的權益,不應該將純經濟損失一刀切,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是責任人是否真的不能預見、對受害方的影響程度以及因果關系。
(三)完善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
對于油污基金理賠糾紛中訴訟主體地位和訴訟性質不明的問題,建議按照法律擬制和法定代表人理論,將油污賠償基金擬制為獨立主體,賦予其特別法人地位,并為其指定法定代表人,從而方便參與訴訟。根據(jù)基金目前的組織結構,建議將基金管委會實體化,由基金管委會作為法定代表人參與爭議解決。但在實體化之前,應將理賠事務中心的對外理賠行為納入行政行為范疇,同時提升《基金辦法》的位階,使理賠事務中心成為“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權的組織”,從而可以理賠事務中心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注釋:
①《防污條例》第11條:“中國籍船舶的所有人、經營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營運和防治船舶污染管理體系?!钡?4條:“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或者管理人以及有關作業(yè)單位應當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yè)活動污染海洋環(huán)境的應急預案,并報海事管理機構批準?!?/p>
②純經濟損失,《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索賠手冊》定義為“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財產雖然沒有被侵害但是遭受了收入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韓立新,朱作鑫.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亟待明確的幾個問題[J].政法論叢,2018(02):81-90.
[2]梁媛媛.論船舶污染損害賠償?shù)臍w責原則[J].珠江水運,2018(15):39-40.
[3]周舫震,朱羿嶧.完善我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體系的建議[J].水運管理,2017,39(11):30-32+35.
[4]李楨.海運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
[5]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