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醬(長沙)
花開檐下迎貴客,茶香滿屋候知音。兩雙大手緊緊握,一見如故惺惺惜。
來賓祝敏申,由澳洲來,他是198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付梓的《大學書法》主編。該書是中國首部公開出版的普通高校書法教材,迄今在海內(nèi)外已發(fā)行三十萬冊。2007 年,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授予祝敏申榮譽證書,以表彰他對中國書法的貢獻。
祝敏申,知名澳籍華人學者,復旦大學77級中文系學生,1984年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居住澳洲三十五年,是九位澳大利亞杰出華人獲獎者之一,應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大慶和澳門回歸典禮的觀禮嘉賓和全國政協(xié)的海外華人列席代表,并多次受到中國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目前擔任上市公司澳洲成峰高教集團的主席,也是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的常務理事和文教專委。
大學書法 教材
主人曹雋平,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作家、書法家、收藏家。1994年 5月 31日,大學畢業(yè)即將前往郴州師專從事書法教學崗位之際,在湘潭崇文書店購買了一冊由祝敏申任主編, 翁闿運、韓天衡、周慧珺、潘德熙、張森等人共同執(zhí)筆的《大學書法》教材,并開始在大學校園推廣書法教學,這本書成為他十五年大學書法教學中的指路明燈,也為他后來以書育人、以書化人、書法救人一系列文化扶貧傳奇故事埋下伏筆。
2018 年 3 月,曹雋平攜徒弟劉靖前往天心閣古玩市場淘寶。
牛皮紙封面,褶痕凸顯,撫之,紙質(zhì)甚軟,頗有年頭。抬頭印有“復旦大學科技檔案”字樣,案卷標題處是手寫的“大學英語”原稿(一)(二), 兩卷共計 250 頁。
立卷單位:復旦大學出版社。立卷時間:1987年 4月 20日。
翻看內(nèi)頁,綠格藍字,工整挺秀,清雅雋永。由時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研組年輕教師祝敏申擔任主編,書畫大家、鑒定專家和詩人謝稚柳作序,由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翁闿運、潘德熙、周慧珺、韓天衡、張森等共同執(zhí)筆,妥妥的“夢幻團隊”。
摩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稿,往事似潮汐般在心頭翻涌,曹雋平懷著如遇故交和恩師的激動與感慨思忖,若能與手稿結(jié)緣,不僅是對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播,更是對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開創(chuàng)書法教育先河的一種致敬。遂高價入手,毫不遲疑。
《大學書法》教材手稿謝稚柳序周慧珺抄
祝敏申與曹雋平欣賞手稿
該書手稿總計有 3卷,另有一卷未見下落,從賣家處得知主編祝敏申已定居澳洲,師徒二人叮囑再三,繼續(xù)找尋流失的第三卷,并叮囑徒弟劉靖盡快聯(lián)系上祝敏申先生。
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2018年 3月 12日,劉靖發(fā)出郵件不到 24小時,祝敏申先生竟然回郵件了! 在郵件中,祝先生確定了該原稿的真實性。原稿有兩份手繕本, 一份被保存在他國內(nèi)的家里, 另一份在復旦的不知怎么會流出,竟轉(zhuǎn)輾至有心學者手中,竟成為一段佳話。手稿包括祝敏申、潘德熙、周慧珺,以及周慧珺老師翁闿運親筆手書,以及當年參與撰寫工作的丁迪蒙老師的繕寫。另外,郵件提到 1984年他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博士(1985年大學書法初版時已在澳大利亞),并一直在澳定居,也經(jīng)?;貒?/p>
添加微信之后的祝敏申與曹雋平開始了頻繁互動。他們:彼此敬重,推心置腹,書家聊天,風雅無邊。所涉話題極為廣泛,聊出版、侃書法,談考據(jù),論技法。
定居海外多年,祝先生尤愛撰寫楹聯(lián),信手拈來,涉及面極廣,比如有恭賀新喜的吉祥聯(lián):雞唱一曲懷舊歲,犬隨萬家旺新年;有興之所至的感慨:博士不在早晚,學楷只問歐顏;還有友人間的贊美恭維:博士不論早中晚,學楷只問歐顏曹;三湘自古多高士,一脈至今有曹兄……
曹雋平,曾經(jīng)在大學教授書法十五年,在擔任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和《藝術中國》主編之后,依然堅持教學,他教過的學生累計有一萬五千人,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其中草根弟子群尤為扎眼,他們在泥濘中跋涉,苦研書法,曹雋平因此被評選為“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他與祝先生的交流中會分享自己對《大學書法》中治學理念的認可,并運用到辦刊、教學過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對該書撰稿人之一的周慧珺老師的高潔人品、精湛的書法藝術推崇備至,并將她的傳記定為全體弟子必讀書。
二位先生一致認為,傳承與創(chuàng)新,必須建立牢固傳統(tǒng)技法基礎之上,無論技法還是治學,真正的大家,是突破匠氣之后的自成體系,獨具一格。總之,工夫在詩外,博聞強識,篤學嚴謹是值得方家與書家窮盡一生恪守的信條。
2019年 12月 1日祝敏申告知曹雋平,他將應邀參加在長沙舉行的 2019國際中文教育大會,并出席外研社主辦舉行的祝敏申所著,歷經(jīng)六年翻譯、打磨而成的英文版《中國書法學》捐贈儀式, 同時捐贈的還有中文《中國書法學》的2012年修訂版。
言及第一本用英文向世界系統(tǒng)論述書法的《中國書法學》,祝敏申感觸良多,在他看來中國漢字與書法的源遠流長和雋永之美是能跨越時空和國界的,傳播和普及中國書法是他平生夙愿與責任,意義重大。 該書以獨特視角切入古老的書法話題,將書法之道與現(xiàn)代人身心靈調(diào)適相結(jié)合,喚醒被逐漸淡忘的漢字記憶。
祝敏申與曹雋平,即使隔洋相望,卻在以己之力挖掘、弘揚漢字之美,傳播書道之美的漫漫長路上殊途同歸,在他們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同道,透過匾額、楹聯(lián)、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感知美好與驚喜。他們用大半輩子的美學情懷,向世人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
徜徉書海氳墨香,筆鋒流轉(zhuǎn)寫文章, 寫中國字,揚中華魂,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