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暢,胡顯鏡,宋麗艷,戴衛(wèi)波,于榮敏*,彭偉文*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0;2.暨南大學中藥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廣東 廣州510632)
琴葉榕(Ficus pandurataHance),桑科落葉小灌木,別名牛奶子樹、鐵石入牛、倒吊葫蘆、水照影等[1-3]。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省,高1~2米,生于山地、曠野或灌木叢林下[1]。以根、葉入藥,鮮用或曬干。根全年可采,但以秋季為佳;葉夏秋季采集[4]。中醫(yī)認為琴葉榕味甘,微辛,性平,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jīng)之效;主治風濕痹痛、黃疸、瘧疾、乳汁不通、乳癰、閉經(jīng)、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癥[4]。在廣東江門一帶,民間常用來煲湯,作為日常保健。
琴葉榕除正品琴葉榕外,還有全緣琴葉榕(Ficus pandurataHance var.holophyllaMigo)和條葉榕(Ficuspandurata Hance var.angustifoliaCheng)兩個變種[1],三者形態(tài)上的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為葉形過渡,其他差異近無,但其化學成分及藥效差異尚待考證[5]。埃及艾斯尤特大學主持研究的埃及產(chǎn)琴葉榕,其植物形態(tài)與上述3種中國產(chǎn)的琴葉榕有顯著差異[6]。條葉榕及全緣琴葉榕的干燥根及莖為畬藥小香勾的原植物來源,為畬族習用藥材。正品琴葉榕與畬藥小香勾的用法、療效、對癥高度相似,故小香勾的相關(guān)報道對于正品琴葉榕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琴葉榕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乙酸乙酯超聲提取、乙醇超聲提取、甲醇滲漉提取等。張小平等[7]用乙酸乙酯對條葉榕根莖粉末進行超聲提取(料液比1:10,超聲功率100 W,溫度:30 ℃,時間:45 min),連續(xù)3次,提取液合并離心,取上清,真空冷凍干燥成浸膏,甲醇定容。李青松等[8]分別采用堿提取法、石油醚抽提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琴葉榕根中的黃酮類成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乙醇浸提法提取率最高。陳學智等[9]利用中心組合設(shè)計對小香勾總黃酮超聲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最終確定各因素對總黃酮得率影響的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醇濃度>超聲時間>料液比,最佳工藝條件為超聲時間40 min,乙醇濃度65 %,液料比46:1。埃及艾斯尤特大學開展的琴葉榕研究均使用甲醇滲漉提取[10-13]。
埃及艾斯尤特大學將埃及產(chǎn)琴葉榕的甲醇提取濃縮物加蒸餾水溶解,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萃取,將各級萃取液濃縮,再采用硅膠柱色譜對琴葉榕的各級萃取液進行分離。采用液相色譜和硅膠柱層析進行最終純化[10-13],并通過質(zhì)譜、核磁共振氫譜、核磁共振碳譜等分析化合物結(jié)構(gòu)。對于苷類成分的分析,需經(jīng)部分酸水解及完全酸水解得到苷元。張小平等[7]則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zhì)譜(HPLC-Q-TOF-MS)直接對條葉榕根莖乙酸乙酯提取物進行分離和鑒定。
據(jù)報道,已發(fā)現(xiàn)琴葉榕中的新化合物包括:1β-羥基-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21α-羥基-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14]及琴葉榕酰胺A~D(panduramide A~D)[13]。此外,琴葉榕中一些化合物是首次從榕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包括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4-羥基苯甲酸、3β-羥基-12, 20-焦油基二烯-22-酮、2β-羥基-3β-乙酰氧基-β-香樹脂醇、2α, 3α-二羥基-樺木酸甲酯等[10-12]。
據(jù)報道,琴葉榕化學成分中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共20個[5]:從琴葉榕果實的正己烷萃取部分分離得到6個三萜類化合物,包括3β-乙酰氧基-20-蒲公英醇-22-酮、α-香樹脂醇、β-香樹脂醇、3β-羥基-12, 20-焦油基二烯-22-酮、2β-羥基-3β-乙酰氧基-β-香樹脂醇、3, 22β-二羥基-13(18)-齊墩果烯[13]。在琴葉榕莖皮的正己烷萃取部位分離得到α-香樹脂醇乙酸乙酯、β-香樹脂酮;氯仿萃取部位分離得到2α, 3β-二羥基白樺脂酸酯、熊果酸;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得到白樺脂酸[10]。在琴葉榕全株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發(fā)現(xiàn)了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齊墩果烯、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11-氧代-α-香樹脂醇乙酸酯、11-氧代-β-香樹脂醇乙酸酯、1β-羥基-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3β, 21β-二羥基-11α-甲氧基-12-齊墩果烯、21α-羥基-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3β羥基-llα-甲氧基-12-熊果烯、11α, 21α-二羥基-3β-乙酰氧基-12-熊果烯等[13]。
現(xiàn)已在琴葉榕中分離到了系列黃酮化合物,如在葉中得到了槲皮素、槲皮素-3-O-葡糖苷、山奈酚3-O-β-新橙皮糖苷和蘆丁等[10];在條葉榕的地上部位鑒定出木犀草素[14];利用HPLC-Q-TOF-MS從條葉榕中分離鑒定出槲皮素-O-己糖苷、圣草酚、柚皮素、芹黃素-O-己糖苷、芹黃素、6-C-異戊烯基芹黃素、8-C-異戊烯基芹黃素、異戊烯基芹黃素、異戊烯基木犀草素、大黃素[7]等。
研究者用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離子阱串聯(lián)質(zhì)譜(HPLC-ESI-MS)在條葉榕中鑒定出補骨脂素、7-羥基香豆素、佛手柑內(nèi)酯[14]。張小平等[7]從條葉榕中分離得到6-甲氧基-7-羥基-8-異戊烯基香豆素、歐芹酚、別歐前胡素、對香豆酸等。
人們從條葉榕的醇提液中發(fā)現(xiàn)的酚酸類化合物包括[8,14]:綠原酸、兒茶素、原兒茶醛、七葉亭、表兒茶素、香草酸、咖啡酸、原兒茶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等。琴葉榕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離得到另外2個酚酸類化合物,經(jīng)鑒定為原兒茶酸和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4-羥基苯甲酸[10]。
研究者從琴葉榕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得到9個植物甾醇類化合物,分別鑒定為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3-O-β-葡糖苷、3, 6-二酮-4, 5-22-豆甾二烯、4-烯-3, 6-豆甾二酮、22-烯-3, 6-豆甾二酮、3, 6-豆甾二酮、6-羥基-4, 22-二烯-3-豆甾酮、6-羥基-4-烯-3-豆甾酮[10-11,14]。
Khedr等[13]從琴葉榕果實的甲醇萃取部分中成功分離得到5種酰胺類成分(1~5),其中神經(jīng)酰胺1,2,3,5為新化合物,被命名為琴葉榕酰胺A~D(panduramide A~D)。其化學結(jié)構(gòu)見圖1。
圖1 琴葉榕酰胺A~D化學結(jié)構(gòu)
研究人員還從琴葉榕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離得到棕櫚酸[12]和蠟醇[11];從條葉榕中分離出三羥基二苯乙烯己糖苷、四羥基二苯乙烯己糖苷、壬二酸、三羥基十八碳二烯酸、9, 12, 13-三羥基-10-十八碳烯酸,9, 10, 11-三羥基-12-十八碳烯酸等[7]。
研究發(fā)現(xiàn):條葉榕醇提物能顯著清除1, 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14];小鼠體內(nèi)實驗結(jié)果顯示,條葉榕湯劑治療組的小鼠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顯著降低,表明條葉榕具有體內(nèi)抗氧化作用[15];琴葉榕根的水提液也能降低Wistar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能力[16]。
琴葉榕中的活性成分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如槲皮素、木犀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既能作為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也能增強生物體抗氧化系統(tǒng)的活性[17];熊果酸能升高大鼠體內(nèi)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18];豆甾醇[19]和β-谷甾醇[20]均對羥基自由基有明顯的清除作用;綠原酸能減弱鋁離子誘導的氧化損傷[21];原兒茶酸表現(xiàn)出強于維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22]。
研究發(fā)現(xiàn):條葉榕醇提液抗炎能力強于水提液[14];琴葉榕的正己烷萃取部分及甲醇總提取物分別在200,400 mg/kg劑量下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并能持續(xù)作用5 h[23];琴葉榕中的化合物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齊墩果烯,1β-羥基-3β-乙酰氧基-11α-甲氧基-12-熊果烯和3, 6-豆甾二酮均顯示出對大麻素受體CB2良好的親和力,置換效率達69.7 %,62.5 %和86.5 %[12];而在琴葉榕中發(fā)現(xiàn)的琴葉榕酰胺A對大麻素受體CB1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親和力,置換效率達69.9 %[13]。這些化合物可能是琴葉榕抗炎鎮(zhèn)痛作用的藥學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一。
在脂多糖(LPS)誘導的炎癥小鼠模型中,白樺脂酸(BA)能顯著增加小鼠血清中白介素(IL)-10水平,對IL-6無影響,能減少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產(chǎn)生,并抑制吞噬細胞產(chǎn)生促炎介質(zhì)[24];熊果酸可明顯降低肝纖維化模型小鼠的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2(NADPH oxidase 2,NOX2)、核苷酸結(jié)合寡聚化結(jié)構(gòu)域樣受體家族吡啉結(jié)構(gòu)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體、胱天蛋白酶1(caspase-1)p10亞基及IL-1β等蛋白質(zhì)的表達[25];豆甾醇和β-谷甾醇均能治療急性結(jié)腸炎[26];木犀草素及槲皮素[27]均可顯著抑制LPS誘導RAW264.7細胞后多種炎癥因子的升高。
研究表明:白樺脂酸具有廣譜抗腫瘤作用,以白樺脂酸為原型合成的多種衍生物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如白樺脂酸能誘導乳腺癌細胞凋亡[28],能增強人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對SW1990胰腺癌細胞的殺傷作用[29];熊果酸能誘導人肺癌PC9細胞的自噬[30];槲皮素能明顯抑制宮頸癌SiHa細胞增殖和侵襲、遷移[31];β-谷甾醇能抑制H22荷瘤小鼠的腫瘤生長[32];木犀草素能降低肝癌HepG2細胞內(nèi)抑癌基因阿片肽結(jié)合蛋白基因(OPCML)的甲基化失活,從而抑制HepG2細胞增殖[33];β-谷甾醇和豆甾醇均能誘導細胞凋亡,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細胞的生長[34];綠原酸可干擾人乳腺癌MCF-7細胞周期,將癌細胞的生長周期阻滯在G1期[35]。
琴葉榕中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保肝護肝作用。研究表明:白樺脂酸可通過核因子E2相關(guān)因子2/血紅素加氧酶1/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Nrf2/HO1/NF-κB)信號通路改善CCl4誘導的小鼠肝損傷[36],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和酒精性肝損傷的預防均有一定作用[37-38],80 mg/(kg·d)白樺脂酸具有顯著的抗肝纖維化作用[39];槲皮素可激活核因子E2相關(guān)因子2/抗氧化反應(yīng)元件(Nrf2-ARE)信號通路,發(fā)揮對免疫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40];豆甾醇和β-谷甾醇均可顯著降低脂肪肝細胞甘油三酯(TG)含量及脂質(zhì)過氧化物MDA水平,提高抗氧化劑GSH含量,以改善肝細胞脂肪變性程度,減輕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達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41];綠原酸具有抑制肝纖維化、改善大鼠脂肪肝的作用[42-43];熊果酸對化學性肝損傷、肝纖維化、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損傷等多種實驗性肝損傷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25,43-44]。
琴葉榕根提取液對家兔的細菌性前列腺炎具有顯著療效[45];姚良權(quán)等[46]研究表明補骨脂素可通過降低前列腺細胞增殖,抑制前列腺細胞雌激素受體(ER)和雄激素受體(AR)的表達,對大鼠前列腺增生起治療作用;Shin等[47]研究表明熊果酸可對抗皮下注射睪酮引起的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抑制血清和前列腺中睪酮和二氫睪酮水平升高;熊果酸對角叉菜膠誘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48]。
研究表明:小香勾湯劑通過減輕微小RNA(miR)-203對內(nèi)皮細胞E26轉(zhuǎn)錄因子2(Ets-2)的抑制,減輕內(nèi)源性血管緊張素II對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促進作用,且作用呈劑量依賴性[15];高脂血癥是AS的致病因素之一,據(jù)報道,熊果酸[49]和木犀草素[50]均有調(diào)節(jié)血脂、降膽固醇的功效,故對AS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β淀粉樣蛋白(Aβ)是引起AD的內(nèi)源性致病因子,以Aβ誘導的AD小鼠為研究模型,發(fā)現(xiàn)熊果酸能顯著抑制AD小鼠海馬體中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上調(diào)[51];木犀草素是β-分泌酶(BACE1)轉(zhuǎn)錄的有效抑制劑,抑制Aβ的產(chǎn)生[52];白樺脂酸預處理可減輕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海馬體長時程增強效應(yīng)(LTP)缺陷,減輕大鼠海馬神經(jīng)元損傷[53];豆甾醇、β-谷甾醇均具有改善認知的作用[54],可用于預防AD。
其他藥理活性包括:補骨脂素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和溶骨活性[55];β-谷甾醇提高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56];木犀草素抑制骨髓單核細胞和Raw264.7細胞分化為破骨細胞,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性[57];白樺脂酸抑制HIV-1型病毒株(X4-HIV-1和R5-HIV-1)的活性[58];木犀草素抑制HIV-1整合酶的活性[59]等。
琴葉榕作為一味藥食同源藥材,其種屬分布較為復雜,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對國內(nèi)產(chǎn)的正品琴葉榕、畬藥小香勾及埃及產(chǎn)琴葉榕的研究,而三者間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差別暫不明確。關(guān)于正品琴葉榕,目前只有相關(guān)化學成分的初步鑒定,而無系統(tǒng)研究[60]。鑒定結(jié)果認為,琴葉榕根和葉中均含酚類、蒽醌類、強心苷類,根可能含生物堿,葉中不含生物堿;葉含黃酮,根可能含黃酮。綜合埃及產(chǎn)琴葉榕與國內(nèi)小香勾的化學成分研究發(fā)現(xiàn),三萜類、黃酮類、香豆素類、酚酸類、甾醇類及最新發(fā)現(xiàn)的神經(jīng)酰胺類等是琴葉榕主要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暫不明確。諸多中醫(yī)藥典籍均記載琴葉榕具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jīng)之效,可治多種疾病?,F(xiàn)代研究表明琴葉榕具有抗氧化、抗炎鎮(zhèn)痛、抗腫瘤、保肝等藥理活性。但目前對琴葉榕尤其是正品琴葉榕的研究尚不完善,如藥材鑒定標準、藥效物質(zhì)基礎(chǔ)、藥效作用機制等,均需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鑒于琴葉榕的良好藥理活性,利用琴葉榕研究與開發(fā)相關(guān)產(chǎn)品將具有廣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