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也證明:無論是在“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革命年代,還是在“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建設年代,抑或是在今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歷史的書寫從未離開過青年的責任擔當。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身上應具備敢于擔當時代重任的精神。
【片段示例】
“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出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屁事?!?/p>
相信很多人看了這副被篡改的對聯(lián),都會“撲哧”笑出聲來。但笑過之后呢?是否有人深入思考過:這副改頭換面的聯(lián)語是怎樣“面世”的?其所折射的心理到底是怎樣產生的?
…………
也許,這些人曾經(jīng)也是熱血青年,曾經(jīng)也是慷慨志士,曾經(jīng)也渴望建立一番豐功偉業(yè),但在一番努力之后,或者被人兜頭潑下一盆甚至多盆冷水,于是心灰意冷,從此銳氣全消;或者在一番奮斗后,被人設計或算計,遭遇事業(yè)的滑鐵盧,于是偃旗息鼓,只想安度余生;或者在小有所成后,因偶然或意外的機緣受人“指點”而頓悟,于是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游移徘徊……總之,“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只要“我”過得比較好,就不再管別人好不好。
生活不是真空,生活里也沒有真空。理想與現(xiàn)實有距離,這是正常的。但如何讓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逐漸縮小,最終合二為一?這需要社會中的每個人去奮斗?!靶腋2粫奶旖怠保晃兜亍岸恪被颉暗取?,幸福的到來、理想的實現(xiàn),只會遙遙無期。
古人云:“天下人管天下事?!碧煜聸]有與“我”無關的事,你管,我管,大家管,每個人在“管”的過程中,有時好像管的是“別人”的事,但所有這樣的“管”形成的合力,所掀起的“波瀾”,會在氤氳中染綠天下,身處其中的你、我、他,都是最終的受益者。明末東林書院的知識分子們,在與宦官及其所依附勢力的斗爭中,沒有置身事外,而是沖鋒在前,用可歌可泣的行動升華了“責任感”三個字的內涵。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p>
這才是那副對聯(lián)的原貌。希望天下的每個人——包括聯(lián)語的篡改者,都成為“事事關心”的言行合一者!
——2019年天津一考生《天下豈有“無關”事?》
【一點通】
本文把生活中那些不關心國家、社會發(fā)展的人作為“虛擬讀者”,有很強的針對性。開篇引用被“篡改”的對聯(lián),吸引讀者;然后設想這些人“逃避”思想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指出“躲”或“等”的危害;最后發(fā)出“事事關心”的倡議,并于結尾段呈示名聯(lián)原貌,重申核心觀點。
【特別提醒】
考生“書寫社會公民之責任”時,如果選擇寫記敘文,不妨“以小見大”;選擇寫成散文,在確定主題后可八方取材,力求“形散而神聚”;選擇寫議論文,要盡可能理據(jù)充實、氣盛言宜,切忌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