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
大約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級時,他變得更加與眾不同了。因為,他有了一輛自行車。雖然這只不過是一輛舊自行車,但它畢竟是一輛自行車,并且是一輛很完整的自行車。當(dāng)時的油麻地,幾乎沒有一輛自行車,即使油麻地小學(xué)的老師,也沒有一個有自行車的。蔣一輪離家十多里地,星期六下午也只能是步行回家。杜小康其實沒有必要騎自行車上學(xué),因為他的家離學(xué)校并不遠。但杜小康還是愿意騎自行車來上學(xué)。最初,他的腿還不夠長,只能把腿伸到車杠下,將身體跨在車的一側(cè),一蹬一蹬地驅(qū)動著,樣子很滑稽。不久杜雍和替他將車座放到最矮處,他騎著它,在田間的大路上飛馳,見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將車鈴按得丁零零一路響。孩子們回頭一看,就閃到一邊。膽小怕軋的,就趕緊跳到地里。他騎著車,呼啦一聲過去了,那幾個孩子就會“嗷嗷”叫著,一路在后面追趕。追趕了一陣,終于沒有力氣了,只好上氣不接下氣地朝越騎越遠的杜小康和他的自行車看,都在心里想:讓我騎一會兒,多好!杜小康把車騎進校園時,不管有人沒人,照例要按一串鈴聲。這時,就會有無數(shù)的腦袋一齊轉(zhuǎn)過來望著他騎車風(fēng)一般蕩過校園。他下了車,將它歪靠在離教室不遠的一棵大樹上,然后“咔噠”一聲將車鎖上。孩子們都想騎一騎它,但他一個也不答應(yīng)。唯一能借用一下這輛自行車的,也只有蔣一輪一人。因為他是老師。
杜小康的成績還特別好,除了紙月可以跟他比之外,誰也比不過他。因此,杜小康一直當(dāng)班長。
(節(jié)選自《草房子》,有刪減)
【賞析】
選文圍繞著杜小康的“與眾不同”——擁有一輛自行車展開敘述,通過刻畫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如,杜小康的“跨”“蹬”“騎”和同學(xué)們的“追趕”“‘嗷嗷叫”等,真實地將那個年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描畫出來,人物形象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