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語》是中國人第一本必讀之書

      2020-05-30 19:54:59陳文忠
      學(xué)語文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論語

      陳文忠

      摘要:《論語》是一部孔子言行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西漢以來,《論語》是每個讀書人一生必讀之書,并由此成為中國人思想的總源泉。在我看來,《論語》是至善之境,智慧之源,國學(xué)之魂。今天,讀《論語》仍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須履行的一項文化使命。

      關(guān)鍵詞:《論語》;整本書閱讀;三重價值

      西漢以來,《論語》是每個讀書人一生必讀之書。今天,完整地讀《論語》,仍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須履行的一項文化使命。《論語》全書共20篇,500章,11700余言,篇幅不大。但是,今天的中學(xué)生要完整閱讀《論語》,真正讀懂《論語》,并非輕而易舉之事。本文先對《論語》的誕生作簡要介紹,再談閱讀《論語》的意義和讀法。

      一、《論語》的誕生

      《論語》是怎么誕生的?這是閱讀《論語》應(yīng)當(dāng)具備的知識。班固《漢書·藝文志》說:

      《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這是學(xué)術(shù)史上闡述上述問題最權(quán)威的文字,對《論語》的內(nèi)容、成書及書名等問題作了簡要回答。

      第一,《論語》的內(nèi)容?!稘h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睋Q言之,《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應(yīng)答”弟子等人的“對話集”。具體內(nèi)容,可分三類:一是孔子應(yīng)答弟子之語。如《學(xué)而》第15章,是孔子與弟子子貢關(guān)于“貧與富”的一段著名對話。二是孔子應(yīng)答時人之語。如《為政》第20章,季康子問孔子如何“使民敬、忠以勸”。季康子是魯哀公時的正卿,當(dāng)時政治上最有權(quán)力的人物??鬃拥幕卮?,體現(xiàn)了儒家溫情脈脈的德政理想。三是“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即弟子們記錄或追記的孔子語錄?!墩撜Z》中沒有對話情境和應(yīng)答對象,只有“子曰云云”的即屬此類,這一類為數(shù)最多。人的言語和行事是不可分的?!墩撜Z》既記錄孔子的言語,也記錄孔子的行事?!多l(xiāng)黨》一篇最為典型,孔子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個性愛好,尤其是各種場合的神態(tài)舉止,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此外,《論語》還記載了孔子若干弟子的言行。如《學(xué)而》篇共16章,其中4章是有子、曾子和子夏的話??傊墩撜Z》一書,主要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同時也記載了孔子若干弟子的言行。

      第二,《論語》的成書。《論語》的成書,包括纂輯之人和成書時代?!稘h書·藝文志》說:“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睋?jù)此,班固認(rèn)為《論語》直接編成于孔子弟子之手。但后人有不同看法,如鄭玄認(rèn)為是孔子弟子仲弓、子游、子夏編撰;唐柳宗元《論語辨》認(rèn)為是曾子的弟子所作;宋程頤認(rèn)為成于有子、曾子的門人?,F(xiàn)代學(xué)者經(jīng)過考辨,普遍認(rèn)為,《論語》是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共同編輯的。至于《論語》的成書,大致在戰(zhàn)國初期。楊伯峻說:“《論語》書中記到了孔子晚年最年輕學(xué)生曾參的死,又記著曾參對魯國孟敬子一段對話(《泰伯篇》)?!词侵u號,當(dāng)時人死了才給謚號。孟敬子肯定死在戰(zhàn)國初期,那么,《論語》的編輯成書大概在戰(zhàn)國初期,即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盵1]合而言之,《論語》是孔子的言行錄,采輯了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記錄或追記,于戰(zhàn)國初期纂輯而成,時距孔子去世七十多年。

      第三,《論語》的書名。“論語”之名,初見于《禮記·坊記》:“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墩撜Z》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為何稱“論語”,說法不同,今引三家,以供參考。楊伯峻認(rèn)為,“論語”的“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接聞于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論語”的名字是當(dāng)時就有的,不是后來別人給他的。[2]趙紀(jì)彬《論語新論導(dǎo)言》說:“‘論字有‘整理‘撰次等義;‘語字謂‘二人相等而說,有‘論難‘答述等義;就字面直譯,論語就是經(jīng)過整理、撰次的對話,也就是‘對話集之義。”[3]李澤厚《論語今讀》認(rèn)為:“其實望文生義,‘論語者,譯為‘討論的話語,亦無不可。”[4]以上三家,各圓其說。要言之,“論語”是一種“討論的話語”,一部語錄體的“對話集”。

      第四,《論語》的版本。據(jù)《漢書·藝文志》,《論語》傳到漢代有三個版本:一是《魯論語》20篇;二是《齊論語》22篇,比《魯論語》多出《問玉》《知道》兩篇;三是《古論語》21篇,沒有《問玉》《知道》兩篇,但把《堯曰篇》“子張問”另分為一篇,于是有兩個《子張篇》??偟膩碚f,三個版本,大同小異?!墩撜Z》版本的分合過程,馬培棠《國故概要》有簡要描述:“西漢之末,有安昌侯張禹,本受《魯論》,晚講《齊論》,后合而考之。刪《齊論》之《問玉》《知道》,從《魯論》二十篇,號《張侯論》。此《論語》第一次改訂也。東漢末,鄭玄又就《魯論》篇章,考之《齊》《古》而為之注。此《論語》第二次改訂也。第二次改訂本,即現(xiàn)行《論語》之來源?!盵5]今天能見到的最古的《論語》讀本,為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義疏的《論語注疏》,該書收于《十三經(jīng)注疏》中。

      二、讀《論語》,學(xué)什么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最崇高的地位,受到歷代中國人的崇敬?!墩撜Z·子罕篇》顏淵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司馬遷《孔子世家》贊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宋代無名氏詩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盵6]梁啟超說:“《論語》為二千年來國人思想之總源泉?!盵7]這無不表達(dá)了前人對孔子的無比崇敬之情,稱頌了《論語》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巨大價值。

      讀《論語》,中國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不同時代的讀者,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少有少的收獲,老有老的感悟。今天讀《論語》,我們學(xué)什么?我認(rèn)為,它至少有三重價值,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論語》是至善之境,讀《論語》,為生命鋪下一道崇高的精神底色。

      《論語》是智慧之源,讀《論語》,為人生開辟一條坦蕩的成功之路。

      《論語》是國學(xué)之魂,讀《論語》,為學(xué)問打下一座厚實的文化根基。

      《論語》是至善之境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這是追求真理的至境;“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這是道德人格的至境;“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這是審美理想的至境。一部《論語》,以“仁”為核心;至善之境,以“仁”為基礎(chǔ)。夫子之道,一以貫之??鬃拥乃枷?,就是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何謂“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孟子·離婁下》曰:“仁者愛人?!表n愈《原道》曰:“博愛之謂仁?!薄墩f文解字》釋:“‘仁相人偶也,從二人?!倍苏撸慈伺c他人的關(guān)系,這是仁的本質(zhì)。“愛人”之“愛”,即善待之意。愛人,就是友愛他人、善待他人,竭盡所能地幫助他人。清代阮元《論語論仁論》說:“凡仁,必于身所行者驗之而始見,亦必有二人而仁乃見,若一人閉戶齊居,瞑目靜坐,雖有德理在心,終不得指為圣門所謂之仁矣。蓋士庶人之仁,見于宗族鄉(xiāng)黨,天子諸侯卿大夫之仁,見于國家君臣,同一相人偶之道,是必人與人相偶而仁乃見也?!盵8]阮氏發(fā)凡,對仁的本質(zhì)和仁的體現(xiàn)作了精要而概括的闡述。

      “愛人”之“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孔子回答子張問仁,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墩撜Z·陽貨》曰:“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痹诳鬃涌磥恚粋€人能行恭、寬、信、敏、惠五種德行,就可以說是仁了。擴(kuò)而言之,“愛人”之“仁”,不妨可以圖示如下:

      一部《論語》,就是一部“仁學(xué)”,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對仁的含義、形態(tài)以及仁與禮的關(guān)系等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闡釋;而孝悌、忠信、寬恕、恭敬、敏惠等,則是這一仁學(xué)體系的核心。同時可見,“愛人”之“仁”,起始于家而推廣于國。起始于家,故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學(xué)而》)推廣于國,故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ā豆遍L》)這也是孔子的社會理想和人生抱負(fù)??鬃拥某绺咔閼押椭辽浦?,塑造了華夏民族的性格,升華了華夏民族的情懷,成為華夏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故曰:讀《論語》,為生命鋪下一道崇高的精神底色。

      《論語》是智慧之源

      什么智慧?是“修己安人”的智慧,是“內(nèi)圣外王”的智慧,也是“修齊治平”的智慧。這三者境界不同,但層層遞進(jìn),內(nèi)外相連,是一個有理想目標(biāo)、有行動次第的有機(jī)整體。

      關(guān)于儒家哲學(xué)三個命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梁啟超有精辟的闡述:“儒家哲學(xué),范圍廣博。概括說起來,其用功所在,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括之。其學(xué)問最高目的,可以《莊子》‘內(nèi)圣外王一語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內(nèi)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外王。至于條理次第,以《大學(xué)》上說得最簡明。《大學(xué)》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內(nèi)圣的功夫;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盵9]抓住了這三個命題,就抓住了儒家哲學(xué)的核心;把握了這三個命題,也就把握了閱讀《論語》的綱領(lǐng)。

      “修己安人”是基礎(chǔ),是君子的職責(zé),也是實踐的起點。《論語·憲問》:“子路問君子。子曰:‘作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用白話說,子路問如何是君子?孔子說:“修養(yǎng)自身而敬愛他人。”子路說:“就這樣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身,使他人安樂。”子路說:“就這樣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身而使百姓安樂。修養(yǎng)自身而使百姓安樂,堯舜恐怕還不易做到哩。”

      在孔子看來,從“修己以敬”到“修己安人”再到“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的三種境界。然而,“修己以安百姓”或曰“內(nèi)圣外王”,這是圣人的作為。作為一個君子,要“修己以敬”,更要“修己安人”;“修己安人”是君子的職責(zé)和使命。

      然而,必須首先修養(yǎng)自身,使自身成為一個真君子,才可能給人安定和快樂。一部《論語》,就是一部“君子之學(xué)”,一部“修己安人”的智慧之學(xué)。《論語》把君子與小人作了多方面的對比,凸顯了君子的智慧和品格: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ā妒龆罚?/p>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p>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保ā蹲勇贰罚?/p>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ā缎l(wèi)靈公》)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ā蹲勇贰罚?/p>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保ā缎l(wèi)靈公》)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保ā稇梿枴罚┤酥收?,即為君子;人之不仁者,即為小人。君子有自己獨特的品格規(guī)范,也有自己真正的人生智慧。修養(yǎng)自身,使自己成為一名坦蕩的真君子,就能做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子罕》),就能做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就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故曰:讀《論語》,為人生開辟一條坦蕩的成功之路。

      《論語》是國學(xué)之魂

      為什么說《論語》是國學(xué)之魂?原因有三:

      其一,《論語》濃縮了六經(jīng)的精華??鬃诱f:“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公冶長》)學(xué)什么?學(xué)六經(jīng)??鬃邮侵袊鴼v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典籍整理家,上古六經(jīng)不同程度都經(jīng)過孔子的編輯整理;孔子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重新整理過的六經(jīng)為教材傳道施教。一部《論語》,正是孔子研究六經(jīng)、傳授六經(jīng)的心得體會的結(jié)晶??鬃诱f:“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保ā妒龆罚笆龆蛔鳌笔强鬃拥膶W(xué)術(shù)原則?!墩撜Z》是“述”而不是“作”,是闡述六經(jīng)的精義,而不是表達(dá)一己的見解。中國古代哲學(xué)著作可分三個層次,即經(jīng)、傳、子?!敖?jīng)”是上古的文化元典,“傳”是對經(jīng)典的訓(xùn)解闡釋,“子”是學(xué)者的一家之言。在漢代,《論語》就被看作輔翼“經(jīng)”、闡釋“經(jīng)”的“傳”。如《漢書·揚(yáng)雄傳贊》就有“傳莫大于《論語》”之說。正因為《論語》濃縮了六經(jīng)的精華,所以前人有“讀了《論語》就不必讀《五經(jīng)》”之說。朱熹《讀論語孟子法》:“程子曰:學(xué)者當(dāng)以《論語》、《孟子》為本?!墩撜Z》、《孟子》既治,則《六經(jīng)》可不治而明?!盵10]錢穆也曾說:“我再敢直率講一句,倘使我們讀了《四書》,就不必讀《五經(jīng)》……讀通《五經(jīng)》的是孔子,我們今天讀了孔子的書,也就夠了。”[11]

      其二,《論語》奠定了國學(xué)的根基。中華文化燦爛輝煌,多元并存,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而,在多元并存的中華文化中,儒學(xué)無疑是文化的中心,國學(xué)的主體。因為,評判一種學(xué)說的地位,一面要看他的持續(xù)性,一面要看他的普遍性。而“自孔子以來,直至于今,繼續(xù)不斷的,還是儒家勢力最大。自士大夫以至臺輿皂隸普遍崇敬的,還是儒家的信仰最深。所以我們可以說,研究儒家哲學(xué),就是研究中國文化?!袊褡逯源嬖?,因為中國文化存在;而中國文化,離不了儒家?!盵12]而《論語》是儒學(xué)的第一部經(jīng)典,研究儒家哲學(xué),必須從閱讀《論語》開始;《論語》也是國學(xué)的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國學(xué)的根基,研究國學(xué),同樣必須從研讀《論語》入手。

      第三,《論語》是二千年來國人思想的總源泉。《論語》僅11700余言,篇幅不大。然而,《論語》一書,可謂字字精金美玉,大量至理名言、成語警句,二千年來成為中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成為支配中國人內(nèi)外生活的基本準(zhǔn)則。僅以流傳至今的“原創(chuàng)成語”而言,《論語》20篇,累累如貫珠,不下200條。如《學(xué)而》:“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吾日三省吾身”“溫良恭儉讓”“慎終追遠(yuǎn)”“言而有信”;如《為政》:“而立之年”“從心所欲,不逾矩”“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如《公冶長》:“聽其言觀其行”“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如《衛(wèi)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dāng)仁不讓”“有教無類”“群而不黨”等等,不一而足。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思想借助語言流傳后世;文字背后是文化,文化深處是智慧。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和實踐智慧,就蘊(yùn)藏在文字之中。讀《論語》,就是讀思想,讀智慧。二千多年來,《論語》正是通過這些至理名言、成語警句,豐富了國人的思想,支配著國人的行為。

      今人讀《論語》,最終目的是什么?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13]確實如此,“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保懹巍抖棺x書示子聿》)讀《論語》更當(dāng)如此,不僅要讀懂紙上文字,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梁啟超說得好:“《論語》之最大價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養(yǎng),修養(yǎng)人格,決非徒恃記誦或考證。最要是身體力行,使古人所教變成我所自得。既已如此,則不必貪多務(wù)廣,果能切實受持一兩語,便可以終身受用?!盵14]修養(yǎng)人格,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梁啟超的話,是每一個《論語》讀者必須記取和踐行的。

      讀《論語》,怎么讀?從《論語》閱讀史看,《論語》的傳統(tǒng)讀法大致有兩種,即文本精讀和主題閱讀。本文認(rèn)為,在傳統(tǒng)讀法的基礎(chǔ)上,不妨嘗試詩體閱讀和母題閱讀。下面略述這四種讀法,先談文本精讀和主題閱讀,再談詩體閱讀和母題閱讀。

      參考文獻(xiàn):

      [1]楊伯峻:《經(jīng)子淺談》,中華書局2016年,第79頁。

      [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第25頁。

      [3]趙紀(jì)彬:《論語新論導(dǎo)言》,《中國哲學(xué)》(第十輯),三聯(lián)書店1983年。

      [4]李澤厚:《論語今讀》,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27頁。

      [5]轉(zhuǎn)引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中華書局1983年,第76頁。

      [6]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上),中華書局1981年,第446頁。

      [7][14]梁啟超著:《飲冰室書話》,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253、100頁。

      [8]阮元:《揅經(jīng)室集》(上),中華書局1993年,第176頁。

      [9][12]梁啟超:《儒家哲學(xué)》,中華書局2015年,第3、8頁。

      [10][1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第47、46頁。

      [11]錢穆:《中國文化叢談》,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200至202頁。

      (作者: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

      [責(zé)編張勇]

      猜你喜歡
      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論語
      點點讀《論語》
      點點讀《論語》
      《論語·學(xué)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點點讀《論語》
      點點讀《論語》
      旺苍县| 贡嘎县| 洪泽县| 沅陵县| 乐至县| 涿鹿县| 铜鼓县| 鄱阳县| 舞阳县| 石渠县| 祁阳县| 台前县| 九龙县| 普安县| 浦东新区| 商南县| 称多县| 通许县| 泸定县| 赞皇县| 绥棱县| 土默特右旗| 阳朔县| 上高县| 平安县| 长岛县| 子洲县| 漯河市| 浦县| 福建省| 常州市| 九寨沟县| 修水县| 汤原县| 宣汉县| 鹤山市| 五寨县| 奇台县| 淮安市| 河北区|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