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誰珍惜我與地球

      2020-06-01 07:18徐歐露
      黨員文摘 2020年5期
      關鍵詞:人類

      徐歐露

      人們仍在尋找新冠病毒的宿主,且目標日漸明朗。

      2020年2月底,中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新冠肺炎聯(lián)合專家考察組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這個結果并不出人意料。大多數造成惡性傳染病的病毒,都由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它們的棲息地遭到人類破壞,被非法捕殺,以滿足人類某些口腹之欲。

      現代人類作為生態(tài)鏈中微小一環(huán)的智人,正在不受約束地繁殖、擴張,把難以計數的污染物排放到土壤、淡水、海洋和空氣中。

      隨之而來的自然反噬也不只是瘟疫——2020年開始僅僅兩個月,南極大陸監(jiān)測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18.3攝氏度,可能加劇當地甚至全球生態(tài)的惡化;澳大利亞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5億只動物葬身火海;東非暴發(fā)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人類如何才能避免無可挽回的境地?

      尊重:人類世不能只有人類

      2019年5月,《自然》雜志發(fā)布消息,由34名科學家組成的人類世工作組投票決定,確立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這意味著,地球告別了1.17萬年前開始的地質年代“全新世”,人類活動對全球環(huán)境造成的巨大影響,足以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地質年代。

      銥地質探針記錄了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和開啟哺乳動物時代的隕石撞擊,而標志人類世的邊界,可能是第一次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或一層塑料購物袋。

      我們處于能量守恒的宇宙中,工業(yè)革命前的大部分時間里,人類只能使用非常有限的肌力和儲存在植物與動物中的化學能量,以及些許熱能。18世紀蒸汽機的出現仿佛按下一個開關,發(fā)動了能將數億年來地表所累積的生物量儲量(即化石燃料)轉化為機械力的引擎。

      這個過程不斷加速,蒸汽機開啟200多年后,“工業(yè)祭壇”上已堆滿了大自然的“祭品”。全球知名環(huán)境史學家約翰·R·麥克尼爾在《太陽底下的新鮮事》一書中粗略估計,20世紀這100年人類使用能源的總量,是1900年前1000年用量的10倍。

      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2019年發(fā)布的全球評估報告顯示,1980年至2000年,人類活動使地球失去1億公頃熱帶森林,1700年存在的濕地到2000年僅剩13%。地球約8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約100萬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巨量的資源被人類轉化為同樣巨量的自然無力消納的污染。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飆升,改變了幾億年來氣候變化的方式。與此同時,海洋中出現高密度的塑料微粒,漂浮著比美國得克薩斯州還大的垃圾島。

      當對自然的破壞力、速度、范圍遠超以往的人類世來臨,一同而來的,還應當有人類更大的責任。重拾尊重自然之心,我們更應有遠超古代的生態(tài)意識,踐行全新生活方式。

      畢竟,人類世,不能只有人類。

      覺知:誰是“祭壇”的締造者

      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工業(yè)祭壇”的締造者——

      嬰兒從出生到兩歲,所用的紙尿布需要消耗20棵樹。尿布使用幾個小時后便丟棄,但尿布中的防漏塑膠需要百年才能分解。

      農業(yè)增長的一半以上是以犧牲完整的森林為代價的,化肥的使用則讓食品生產極度依賴生產肥料所需的化石燃料,用麥克尼爾的話說,“我們的食物來自石油的比重,已經跟陽光不相上下”。

      肉類的攝入同樣對資源消耗巨大。在英國,人們一生平均要吃4頭牛、15頭豬、1200多只雞。而每吃下0.5公斤牛肉,相當于排出8.5公斤二氧化碳。

      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一個人終身閱讀的書籍和報紙重達1.5噸,需砍伐24棵樹。

      我們所穿的衣服,每件制造時要消耗約2.5公斤標準煤,相當于排放6.4公斤二氧化碳。聯(lián)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生產一件棉襯衫需要約2700升水,生產一條牛仔褲需要約7500升水,而一個人一年的飲水量僅在1000升左右。

      英國紀錄片《人類地球生活史》顯示,我們一生平均會用198瓶洗發(fā)水,3.5臺洗衣機,3.4臺冰箱,4.8臺電視。而制造一臺個人電腦至少需要240公斤石油、22公斤各類化學用品,制造過程需1.5噸水。未出廠的電腦所耗的物料重量,已經相當于一部汽車。

      最終,這些東西的一部分會變成垃圾——每個人一生丟棄的垃圾約40噸,它們被填埋或焚燒,如同我們在生產、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污染物一樣,滲透大地,飄滿天空。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如不采取切實行動,到2050年,氣候變化引發(fā)的瘧疾、痢疾、熱應激和營養(yǎng)不良,可能導致全球每年額外有25萬人死亡……

      身處生態(tài)鏈之中,誰也不能肯定,下一個受到威脅的不會是自己。主動覺知自己對環(huán)境的影響,才是行動的前提。

      克制:“想要”毀滅?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其中蘊含的自我中心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的觀念“浸透”世界,欲望潛伏身邊。

      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01人進行的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22.3%的受訪者曾食用過以野生保護動物為原料的食品、藥品及保健品;19.7%的受訪者曾使用過野生保護動物的制成品,比如衣服、裝飾品。

      任何一個微小的“我想”,得到工業(yè)化的推波助瀾,被人口基數放大,都可能釀成某種自然災難。

      信息化讓潮流傳播之迅速、廣泛,非以往可及,法國巴黎T臺上的絲巾,只需要幾秒,就可以被地球另一端的海量客戶“種草”下單。為了開拓種養(yǎng)殖這些“絲巾”所需的原料,人類不斷砍伐森林。1950年,工人要花5天時間才能砍倒一棵直徑2~3米的喀麥隆木棉樹,之后還需3天切割與焚燒。如今,機械化設備讓這個過程縮短到半天之內。而交通的極度發(fā)達,讓任何原料、貨物到達世界的另一端,最快不超過36個小時。

      最終,打造家具競相羅致的欲望,讓海南黃花梨幾近滅絕。貴婦肩上的沙圖什披肩,把青藏高原的藏羚羊逼進絕路。而對鱗甲能“疏通淤結”的遐想,讓過去10年間全球超100萬只穿山甲遭到非法捕殺。雖然科學研究指出,這些鱗甲的成分與手指甲并無差異。

      克制,就是減少物質主義帶來的欲望,無論是穿戴毛皮的炫耀性消費,還是熊掌魚翅的口腹之欲,尋求時髦的“種草”“拔草”“買買買”。

      正在興起的“斷舍離”、共享經濟,都是一種矯正高速消費文化的生活方式。斷,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東西;離,脫離對物質的執(zhí)念。落在生活中,就是對物品不以占有為目的、更多地共享,不為“占便宜”而囤貨,不跟風購買更新?lián)Q代快的電子產品,只保持必要的衣物……從“我想”到“不想”,一字之差,可能就是一個更好的未來。

      珍惜:扔掉的不是牛仔褲,是未來

      對于已經占有的資源,尊重自然還意味著珍惜。人類從未處于這樣一種與資源的關系之中——一邊極力攫取,一邊肆意浪費。

      國際環(huán)保組織全球足跡網絡發(fā)表2019年年度報告指出,人類在7月29日已將當年地球所有天然資源配額消耗一空。過去20年來,“地球透支日”已提前兩個月。按照這個速度,1.75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每年使用資源的需求。

      但其中很多資源,被白白浪費了。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成升魁團隊在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人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中國循環(huán)經濟協(xié)會數據則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這個數據在2030年后將提升到5000萬噸。

      被浪費的資源背后,是大部分未被計算在內的高昂的環(huán)境成本。

      環(huán)境成本還在于生態(tài)修復的難度極大。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220億元,比2001年增長6.9倍。即使加大投入,環(huán)境修復也要歷時彌久。

      換言之,我們正在浪費的是下一代甚至是自己有生之年的生存機會。而這些災難,本可以通過每個人的舉手投足得以避免——

      我們可以節(jié)約使用已經占有的資源。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等于3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浪費0.5千克的大米,就可以節(jié)能約0.18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千克。

      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污染。比如少用化學洗滌劑,購買耐久而非隨手可棄的物品。訂外賣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僅僅后者一項,每人每年就可減少約3.5千克的碳排放。

      我們可以物盡其用。包括不少人已經身體力行地重復使用塑料袋、一水多用、雙面復印,也包括不少人正在養(yǎng)成的習慣,比如閑置置換、垃圾分類。

      這些行動似乎微不足道,但如一則垃圾分類的宣傳語所寫:“對于我們的地球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相信會有別人來拯救它?!?/p>

      這好像一個千年的回聲。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在《宣驗記》中講過一則“鸚鵡救火”的故事: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汝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雖知不能,然嘗僑居是山,禽獸善行,皆為兄弟,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它山起火,鸚鵡自知渺小,依然用羽毛灑水相救。

      我們等不到天神,只有自己做那只鸚鵡。

      (摘編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瞭望新聞周刊》 )

      猜你喜歡
      人類
      顫抖吧,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板桥市| 金塔县| 张家川| 榆中县| 灵台县| 峨眉山市| 宣威市| 邹平县| 海兴县| 安图县| 共和县| 新昌县| 喀喇| 邓州市| 棋牌| 九江县| 塔城市| 岱山县| 德阳市| 迁西县| 辰溪县| 台北县| 陇南市| 济阳县| 洛川县| 南昌市| 邓州市| 平塘县| 满城县| 化德县| 泰兴市| 乌海市| 长岭县| 三明市| 读书| 沙雅县| 杂多县| 府谷县| 芒康县| 白朗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