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申
有一段時間了,李子柒憑其一人之力,在漫長的時間跨度中,勞作,放牧,做菜,釀酒,化妝,蜀繡……將一個人的鄉(xiāng)土生活演繹得有聲有色,唯美如畫,進而上傳至網絡,收獲粉絲無數(shù),作品傳播到國外,亦獲得一眾青睞。火爆如此,甚至登上《中國新聞周刊》封面。
已經沒有人能質疑她的成功了,我們在問為什么。
她的能力無可置疑,但將她推向成功的,是觀眾。觀眾們的心里有一種根一樣的東西被牽動了,于是紛紛顧望。這便是鄉(xiāng)土性,絕大多數(shù)人都或多或少有種想要回歸自然的想法,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我要回農村種地”。偏偏李子柒做到了,還做得很好。人們向往的景色她親手描繪,屬于鄉(xiāng)土又帶一絲仙氣,還能“詩意地棲居”。人們報之以羨艷的目光。
她濃縮了時間,淡化了勞作,一步跨越了季節(jié)更迭,人們活得的確太快,來不及等待,人們想一步就跨越到結果,她真的給了我們這一切,鄉(xiāng)土里的一切太需要時間,她把時間放進壓縮包傳輸給觀眾,缺乏時間的人們紛紛來領。
人不需要那么多,人們都在說。梭羅甚至去瓦爾登湖畔親身論證了一番。李子柒這么做并非為了論證這件事,但她的確做到了。更關鍵的是,她還做到了更多,她不只三餐自足,還能釀酒、化妝、蜀繡,她超越了淳樸,滿足著人們更進一步享受的欲望。我們雖說“從欲望到需求”是社會的進步,但人的行為不免追求欲望,她賦予了鄉(xiāng)土生活更高的樂趣,讓人們更向往。
這個時代真的太使人疲憊了,人們真的需要一個地方靠一靠,歇一會。她從云端送來了幾乎不屬于這個時代的、舒緩的鄉(xiāng)土生活。她論證了鄉(xiāng)土生活的堅實可靠,人們便紛紛來此處倚靠。更有趣的是,這樣的生活不依賴文字,又勾起人們回歸自然的本心,海外的人并非沒有鄉(xiāng)土性,只是他們的社會不曾有中國一般長期穩(wěn)定的制度,鄉(xiāng)土性扎根不深而已,一旦被牽動,也定會有回響。誰的靈魂不盼望有個安然的棲居之所,而那云端鄉(xiāng)土,似乎是觸手可及的、美麗的故鄉(xiāng)。
李子柒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無論是她的條件還是她的經歷和能力。有的人盲目追求,拋下一切卻落得一場空,最終自食苦果。“云端”這個名字的確是好,令人向往又難以觸及,正如李子柒送來的人們回不去的鄉(xiāng)土生活??晌覀冃闹衅羞@樣一方天地,那是云端鄉(xiāng)土,心之所棲。
教師點評:文章集中討論了李子柒之所以成功的兩方面原因:從李子柒的角度,她濃縮時間,淡化勞作,壓縮了生活,賦予了鄉(xiāng)土生活樂趣和美感;從觀眾角度,我們向往渴望回歸自然鄉(xiāng)土,但缺乏時間,靈魂渴望安然棲居,李子柒的“云端”滿足了我們。整篇文章給人一種“云端”的詩意感,行文非常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