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曼
和其他男孩一樣,溫陳華從小喜歡看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說唐》《說岳全傳》這些書中的故事,溫陳華背得滾瓜爛熟。
他和小伙伴最愛做的事就是各自剪下連環(huán)畫中的人物,放在地上或者桌子上,一起玩吹紙的游戲。溫陳華沉迷于這種紙上的金戈鐵馬,對古代鎧甲的好奇和癡迷也在這時埋下了種子?;锇閭冮L大后,不再玩這種幼稚的游戲,但溫陳華卻“變本加厲”,不但愛在教科書上給所有的人物畫出漂亮的鎧甲,還喜歡在課余用撲克牌、硬紙板制作鎧甲模型。
中專畢業(yè),溫陳華留在廠區(qū)當了一名鍋爐安裝師傅,學(xué)習(xí)打鐵、鈑金等技藝。他開始琢磨著用學(xué)到的技術(shù)制作真正的鎧甲,為此,24歲的溫陳華專門跑到北京,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希望能夠看到最真實、最完整的古代鎧甲。不過,這趟北京圓夢之旅卻讓溫陳華異常失望,他沒有找到念念不忘的鎧甲。后來,他又多次到西安、南京,希望在這些古都博物館中能找到古代鎧甲的原型,卻仍然無功而返。
于是,溫陳華只能在一些古代的兵書中捕捉鎧甲的影子。全國的不少圖書館里都留下過溫陳華的身影,他翻閱了《虎鈴經(jīng)》《翠微北征錄》《武經(jīng)總要》《兵籌類要》《美芹十論》《歷代兵制》等大量文獻,只為尋找甲胄的蹤跡。
以前,溫陳華最討厭看書,但自從迷上了鎧甲復(fù)原后,他成了狂熱的閱讀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百多部兵書,他都一一研究過,從那些蛛絲馬跡的敘述中找到鎧甲復(fù)原的線索。
通過研究資料,溫陳華得知寺廟藏品屬于法器不算兵器,基本不會受到朝代更替的影響。寺廟里繪的寫實畫,很可能就是古時候鎧甲的本來面目。于是,他開始了新一輪全國寺廟游。
溫陳華背著紙和筆,帶上干糧,從南到北去拜訪寺廟,別人是去燒香拜佛,他卻只盯著廟里的塑像、壁畫看。山西大同的善華寺、華嚴寺,平遙縣鎮(zhèn)國寺,五臺山南壇寺,敦煌莫高窟,每到一地,溫陳華就拿出素描本,認真臨摹畫像和雕塑。每一件鎧甲的結(jié)構(gòu)、顏色,他都仔細繪在紙上。有時候,他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半個月。
有一次,溫陳華到華嚴寺搜集素材,因為忘我地臨摹塑像,居然被管理員鎖在了大殿里。后來他回憶:那晚的古剎幽深寂靜,而佛像周圍的羅漢像又皆是面目猙獰,著實嚇人。但溫陳華也趁機在寒冷寂靜的夜晚,認真觀摩研究每一個圖案和雕塑的顏色、結(jié)構(gòu),受到了很大啟發(fā)。
從歷史資料來看,秦漢鎧甲樣式簡單,而宋代由于經(jīng)濟發(fā)達,軍隊裝備非常講究,鎧甲比起唐朝更加完善,是甲胄的鼎盛時期。但由于沒有實物流傳,宋代鎧甲到底是啥樣誰也不知道。溫陳華一直想復(fù)原宋代鎧甲。
他把古代的兵書翻了又翻,又結(jié)合寺廟的雕塑揣摩,漸漸地對宋代鎧甲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采用整體形制,護襠的雛形已經(jīng)出現(xiàn),膝裙也有了加長,甲葉也完全從方形大葉演變成了小葉的魚鱗甲、山紋甲,薄弱的結(jié)合部減少,防護更嚴密。
2008年,在將近10年的學(xué)習(xí)、準備后,溫陳華開始嘗試復(fù)原第一套宋甲。這一次,他要用真正的鐵片和皮革來制造。
一開始,溫陳華為了方便,買來一大張1毫米厚的冷甲片,剪成數(shù)千片小甲片,再用機器打孔。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樣做出來的小甲片完全不整齊,而且很容易變形。他只得用鉛筆畫好模型,然后用剪刀剪出一個個甲片,再將剪好后的甲片放在木頭上敲打,使其呈現(xiàn)出一定弧度。跟金屬打交道十多年,制作起鎧甲來,溫陳華很快就找到了感覺。
“最難的是鱗形甲片的制作,一套鎧甲需要2000多片,為了穿上合身,大部分要有一定的弧度,需要一片一片地敲打成型?!睖仃惾A說。三年來,他敲打了6000多個甲片,才完成甲片的制作,后期還用了五層牛皮粘連、縫合。
2013年,溫陳華終于完成獸面吞頭亮銀魚鱗鎧。這是他在經(jīng)歷兩三百次失敗的嘗試后,做的第一件比較成功的格斗運動鎧甲。
溫陳華把這套宋代鎧甲上傳到網(wǎng)上,因為制作精美,很快受到了網(wǎng)友追捧。許多甲胄愛好者上門造訪,最終被人以8萬元的價格買走。這讓一直以來覺得他不務(wù)正業(yè)的家人開始理解溫陳華的工作,他也有了大批量制作并銷售鎧甲的想法。
但是,這套宋代鎧甲僅僅是材料成本,就花費超過了2萬元,還不算6年的時間成本。溫陳華的苦惱是,如何大批量制作、銷售鎧甲?有人建議他縮小鎧甲比例,把甲胄定位于迷你型的工藝品。溫陳華茅塞頓開,在合伙人的邀請下來到昆明,成立了云南漢心甲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溫陳華任研發(fā)總監(jiān),開始把制作鎧甲工藝品正式當成了自己的事業(yè)。
研發(fā)制作小鎧甲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沒有類似的成品可供借鑒,溫陳華和團隊伙伴只得對每一個部件一遍遍嘗試、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通過近兩年的研究和改良,他們才終于制作出了三分之一大小的精美鎧甲。這種小鎧甲因為做工精致、價格公道,一下子就受到眾多鎧甲愛好者的追捧,最遠的訂單來自澳洲。2015年10月,溫陳華申請了三分之一仿唐代鎧甲縮微模型的專利,開始進行批量生產(chǎn)和銷售。
雖然,要把愛好商業(yè)化,甲胄復(fù)原工作才能持續(xù)不斷地完善下去,但溫陳華制作真正大鎧甲的夢一直都在。冷兵器時代的甲胄在今天已經(jīng)失去了實用的功能和價值,但是,溫陳華覺得,復(fù)原鎧甲就是復(fù)原那些逝去的光榮和驕傲。
于是,鎧甲工藝品事業(yè)走上正軌后,溫陳華開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大鎧甲的研究和制作上。整套大鎧甲將近30道工序,從皮革的裁剪到甲片的縫制,需要10多人的配合,制作周期長達3個月,考驗著手藝人的耐心和恒心。溫陳華不斷完善、提高甲胄制作水平,漸漸地,他的鎧甲越做越完美,在制甲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微博上的粉絲就超過了兩百萬。
不僅許多兵甲運動愛好者千里迢迢前來拜訪,許多古裝題材的影視劇組在籌備道具時,也會邀請他做顧問指導(dǎo)。去年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將軍甲胄就是由溫陳華團隊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純手工打造。溫陳華為了無限接近史實,專門參考了長樂公主墓中的壁畫,盡可能精準復(fù)原唐十三鎧。
一套真正完美的鎧甲,不僅是外形的精美相似,還要能夠運用到模擬古代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中。它們要阻擋的是戰(zhàn)場上各種冷兵器的進攻,怎樣才能發(fā)揮它們的最大效用?鎧甲完成后,溫陳華希望找一群熱愛鎧甲的人進行驗證。
很順利地,他在昆明找到了一個團隊,邀請對方測試自己制作的鎧甲。他們是一群冷兵器運動愛好者,時常會開展“兵擊運動”。測試之后,溫陳華才發(fā)現(xiàn)鎧甲制作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一不小心就會打到身上。他覺得這樣不行,甲胄的主要功能是防護,而不是觀賞。
溫陳華不再滿足于制造出外形精美的鎧甲,他要賦予它們真正的靈魂,讓復(fù)原鎧甲神形兼?zhèn)?。以實?zhàn)作為標準,復(fù)原中國鎧甲,成為溫陳華的新目標。
而一套能夠用于實戰(zhàn)的鋼鐵鎧甲,既要有足夠的保護功能,也要靈活方便,還要控制重量、分散重量,不使穿戴者過于疲勞。為此溫陳華專門學(xué)習(xí)了人體工學(xué)原理,進一步優(yōu)化鎧甲的可穿戴性。他明白: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鑄甲師,只有盡力還原這些細節(jié),才是對鑄甲這項傳統(tǒng)工藝應(yīng)有的尊重。
2019年4月,已經(jīng)在業(yè)界享譽盛名的溫陳華接到中國全甲格斗隊隊長的邀請。這一次他準備打造一套純中式鎧甲,參加在烏克蘭舉行的“世界全甲格斗大賽”。畫稿、熱鍛、頭盔制作、夾貯、編甲、鏨刻、拼接,歷經(jīng)七大工序、千萬次鐵打錘擊,“紅毛狻猊亮銀甲”在溫陳華持之以恒的匠心下正式出爐。大賽之前,為了盡力還原甲胄的安全性和實用性,溫陳華不斷測試甲胄的實戰(zhàn)靈活性,一遍一遍地修改。這一次,消失多年的中國鎧甲將第一次亮相在世界的舞臺。
迄今為止,溫陳華賣出的鎧甲超過3000套,這個曾經(jīng)小眾的行業(yè)因為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注逐漸進入大眾的視線。溫陳華說:“古代甲胄文化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中國鎧甲所包含的勇敢、忠誠以及責(zé)任,能夠激起中國人的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祖先穿戴鎧甲戎裝的雄姿再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并將鼓舞著人們?nèi)鞒泻蜔釔邸!?/p>
摘自《知音·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