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梗”之流行義探析

      2020-06-04 12:24張煜秋
      現(xiàn)代語文 2020年3期
      關鍵詞:流行語

      張煜秋

      摘 ?要:“?!痹谀壳暗恼Z言交際中使用頻繁,它是由本義及主要義項而衍生出的流行義。從“?!弊炙菰慈胧痔角笃浔玖x,在此基礎上,分析它的義項使用與詞義演變路徑。進而闡釋“?!痹谛旅襟w時代下產(chǎn)生的流行義,并從隱喻認知理論、語音誤讀等角度,剖析其流行義的演變路徑?!肮!鳖惲餍姓Z借助于框填這一構詞模式不斷發(fā)展壯大,語言使用者能夠利用固定的模式如“X梗”“梗X”創(chuàng)造具有新語義的“?!鳖惲餍姓Z,具有很強的能產(chǎn)性。詞匯作為語言要素中最積極、活躍的部分,能動態(tài)地反映社會的變化軌跡,“?!钡男律x的出現(xiàn)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與必然趨勢。

      關鍵詞:“?!?詞義演變;流行語;認知隱喻

      在信息媒體時代,網(wǎng)絡技術得到迅速發(fā)展,層出不窮的網(wǎng)絡語言也涌現(xiàn)出來,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近些年來,“?!弊鳛榱餍姓Z在大眾生活中使用率極高,其意義也由最初的“一種有刺的植物”衍生出“笑點”“劇情片段”等語義。網(wǎng)絡、微博及各類新聞媒體的標題中都活躍著“?!钡纳碛?,有些電視劇節(jié)目被網(wǎng)友吐槽又是一個老“梗”、爛“梗”;出現(xiàn)了新興的網(wǎng)絡語言或段子,網(wǎng)友們會問“這是什么‘梗?”;在報刊雜志中,也時時可以看到“?!钡男掠梅ā?/p>

      流行語豐富多樣,對當下時興的典型流行語進行深度剖析,可以更加系統(tǒng)地認識詞匯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前關于流行詞“?!钡难芯浚嗍菑奈幕?、傳播、社會心理等角度進行探討,從語言文字角度的論述則較為少見。有鑒于此,本文擬從這一角度入手,綜合社會、文化等視角,來探討“?!庇杀玖x到流行義的演變歷程與產(chǎn)生路徑,并揭示其背后所體現(xiàn)的詞義發(fā)展規(guī)律。

      一、“?!弊值恼Z義流變

      (一)“?!弊炙菰?/p>

      “?!弊止乓延兄?,它作為詞語單獨使用,在西周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对娊?jīng)·大雅·桑柔》:“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泵珎鳎骸肮#∫?。”孔穎達疏:“言其誰生厲階,明是病于此惡,故以梗為病。箋云‘相梗不止,亦謂為病不已耳。”[1](P1180)毛亨、鄭玄、孔穎達均把此處的“梗”解釋為“病”。由于這首詩描述的是周厲王昏庸暴虐,以致民不聊生,國家將亡,因此,有些學者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把此處的“梗”還解釋為“災害、災禍”。

      《說文解字·木部》對“?!钡慕忉屖牵骸肮?,山枌榆。有朿,莢可為蕪夷者。從木,更聲。”[2](P118)段玉裁注:“山枌榆,又枌榆之一種也。有朿,故名梗榆,即《齊民要術》所謂刺榆者也?!盵3](P426)由此可見,“梗”是一個形聲字,其中的“木”作為形旁,表示“?!睔w屬于植物類,“更”則作為聲旁用來表示語音。本文主要依據(jù)《說文解字》的解釋,認為“?!钡谋玖x是“一種有刺的植物”,即“刺榆”。

      (二)“?!痹谵o書中的釋義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語言的發(fā)展,“?!痹诒玖x“一種有刺的植物”的基礎上,又衍生出新的語義和用法。我們對一些辭書中“?!钡南嚓P義項進行了梳理與歸納,除本義之外,“?!边€具有以下釋義:

      1.正直,梗直。《爾雅·釋詁》云:“梗,直也?!?/p>

      2.強硬,兇猛?!斗窖浴肪矶疲骸肮?,猛也。韓趙之間曰梗?!?/p>

      3.大略,梗概?!斗窖浴肪硎疲骸肮#砸??!惫弊ⅲ骸肮8?,大略也?!?/p>

      4.病,災禍?!稄V雅·釋詁一》云:“梗,病也?!?/p>

      5.植物的枝莖?!蹲謪R·木部》云:“梗,又枝梗?!?/p>

      6.阻塞,阻礙?!蹲謪R·木部》云:“梗,又塞也,撓也,害也?!?/p>

      7.挺直。《漢語大字典》收錄了這一義項,用例為《紅樓夢》第二三回:“鳳姐聽說,把頭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帶笑不笑的瞅著賈璉道:‘你是真話,還是玩話兒?”

      (三)“?!钡脑~義流變路徑

      “梗”由本義“一種有刺的植物”引申出“植物的枝莖”“梗概”“病”“阻塞”“挺直”“耿直”“強硬”等意義,并兼具名詞、動詞、形容詞詞性。其中,名詞性義項最為豐富、使用頻率最高,動詞和形容詞性義項則與其名詞性義項存在著內(nèi)在的語義聯(lián)系。比如,“梗”由本義“一種有刺的植物”而引申出名詞義項“植物的枝莖”;因為枝莖是植物的主體,給人的心理感覺是直立挺拔,所以又引申出動詞性義項“挺直”;再如,“梗”的形容詞性義項“強硬、勇猛”,也是由“有刺的草木”這一名詞意義延伸而來。

      總的來看,“?!钡脑~義在演變過程中具有輻射式引申與鏈條式引申兩條路徑,具體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钡谋玖x是“一種有刺的植物”,由此引申出“植物的枝莖”,在此基礎上,又逐漸衍生出其他名詞性義項、形容詞性義項和動詞義項。其中,有些義項由于在社會交際中使用頻次較高而穩(wěn)固下來,成為常用義項。

      二、“?!痹谛旅襟w時代的演變路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語言的變化,人們在使用“梗”的過程中除了保留原有意義之外,還衍生出全新的詞義、創(chuàng)造了新的用法,新詞義大量出現(xiàn),并日漸增多,尤其是在網(wǎng)絡媒體中廣泛流行。通過對“人民網(wǎng)”站內(nèi)新聞全文搜索,我們得到有關“?!钡挠美?9032條。除此之外,在百度、豆瓣、搜狐、知乎等各大網(wǎng)站上搜索,也獲得了數(shù)量可觀的相關語料。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活躍于網(wǎng)絡媒體中的“?!弊?,在辭典中已無法找到與之語境相匹配的義項。因此,筆者按照它新出現(xiàn)的流行義進行分類,大體上可分為兩種情況,下文分別標示為“梗1”“梗2”,并分析各自的演變途徑。

      (一)“梗1”的演變歷程

      1.“梗1”的詞義

      “梗1”表示“值得品味的笑點或段子”,是新媒體時代下十分流行的用法。例如:

      (1)每當回憶幼年往事,長輩們笑得花枝亂顫,而我只能故作呆萌。因為,那些大人口中好笑的梗,我大多毫無記憶。(《中國青年報》,2014-12-17)

      (2)《王牌對王牌》作為陳赫今年首檔播出的綜藝,與賈玲的合體備受矚目,兩人互相調(diào)侃,接梗拋梗抖包袱樣樣都默契十足。(新華網(wǎng),2018-04-08)

      例(2)中的“拋?!笔侵敢蝗藪伋龊薪徽勲p方認知重合的一個笑點或情節(jié),目的是希望對方能夠理解并給予恰當?shù)幕貜?“接?!笔窃凇皰伖!狈綊伋鲆粋€“?!焙?,能準確地理解其中含義和目的,并作出幽默、適當?shù)幕貞_@兩個詞語類似于相聲表演中的“逗哏”與“捧哏”。

      (3)《創(chuàng)造營2019》節(jié)目開播至今,蘇有朋一直是網(wǎng)友和學員們心目中的理想班主任,其教學時既能“因材施教”,也能一秒切換暖心有梗模式。(大眾網(wǎng),2019-04-30)

      (4)一網(wǎng)友提到,真的沒救了!負面營銷,而且還是令人不舒服的那種。還有人說,為什么可以拍出跟中學生一樣水平的廣告?營銷部可以裁掉了。更有網(wǎng)友直言,這廣告講白了就是典型的沒梗。(人民網(wǎng),2015-09-17)

      例(3)、例(4)中的“有?!焙汀皼]梗”互為反義,通常用來描述某人或某劇情中是否有幽默詼諧的點子。說一個人“有?!保梢岳斫鉃榇巳擞哪?、會抖機靈,偏于褒義色彩;而說一個故事“沒?!保瑒t是批判其俗套無趣,偏于貶義色彩。

      (5)與年輕讀者群體在年齡層和價值觀上的契合,他們更懂“圈粉”和“埋?!?,在維持粉絲黏性和個人熱度上也更有優(yōu)勢。(《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04-01)

      (6)《任意依戀》前四集的用心鋪墊,也在昨晚得到觀眾認可?!翱赐甑谖寮?,才明白編劇前面鋪梗的高明,決定再刷一遍前四集?!保ㄈ嗣窬W(wǎng)娛樂頻道,2016-07-21)

      例(5)、例(6)中的“埋梗”“鋪?!币彩中蜗?、生動。當我們做“埋”和“鋪”的步驟時,通常是為了后續(xù)的發(fā)展。把一個笑點或情節(jié)“埋”“鋪”在結(jié)果前面,一步步地打基礎、做鋪墊,有助于想要表達的信息被理解,使笑點更為突出,也更值得品味。

      (7)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95后這一代讀者發(fā)生了重要精神轉(zhuǎn)向和價值觀轉(zhuǎn)向,追求的不再是苦大仇深式的逆襲,而是小確幸、小確喪,他們更喜歡吐槽、玩梗。(《北京日報》,2019-03-20)

      (8)“繁榮中必然也會有泡沫,也會有盜版、抄襲、融梗、炒作等亂象,影響了我們整個行業(yè)的名聲?!睂τ贗P影視改編,丁墨一方面希望能尊重原著的精神和主旨,“小說的精髓和風格一定要表達出來”。(《中國青年報》,2018-02-06)

      例(7)中的“玩?!笔侵笇⒁粋€在一定范圍內(nèi)為人所知的例子變著花樣來娛樂,以此達到消遣的目的。例(8)中的“融?!?,如果脫離語境很難理解其確切含義,但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就可以推知,“融”即“融合”“融匯”,把“?!倍既诤显谝黄穑褪菍⒁恍┮言谀程幊霈F(xiàn)過的段子進行處理后合為一體,實際上是拿別人的點子排列組合成的“偽新品”,一定程度上應視為抄襲行為。

      (9)有網(wǎng)友感嘆道,網(wǎng)絡上關于《綠皮書》的段子隨處可見。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在中國觀眾的腦洞下,幾乎成了新一代“梗王”。(北青網(wǎng),2019-03-07)

      (10)“梗神”霍建華,你都快趕上我隔壁家大爺了?。ㄋ押鼕蕵?,2015-11-03)

      (11)梗曲和良曲面對的受眾群體是不同的,那些真正專業(yè)的觀眾,就算梗曲占榜也會去搜索“他們喜歡的良曲”來看,那些喜歡聽梗曲的家伙們,有一些可能根本就懶得點開正經(jīng)的歌來聽。所以梗曲泛濫,根本不會造成良曲的點擊有數(shù)量級上的區(qū)別。(知乎,2018-03-11)

      例(9)中的“梗王”、例(10)中的“梗神”,意謂因擅長抖機靈、自身具備一定的交流價值而得到受眾推崇的人或事物。例(11)中的“梗曲”,是指把特殊的、較短時間內(nèi)迅速流行起來的詞語、話題、段子作為創(chuàng)作核心的歌曲。

      2.“梗1”的詞義演變路徑

      如前所述,“?!钡谋玖x為“一種有刺的植物”,引申義中的義項也都與本義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而當下的流行義“梗1”指“值得品味的笑點或段子”,表面上看與其本義的關聯(lián)微乎其微。關于“梗1”詞義的來源,張大春先生在《認得幾個字》一書中有詳細解讀:

      人們不認識“哏”字,卻又聽見有人發(fā)出了這個字的字音,從上下文判讀,猜想大約是“好笑”、“可笑”之義,于是,既不愿意當場求問、也不愿意事后查找,卻滿心害怕在俗用語言上落伍,想要跟他人捕捉那個字音,并表達“好笑”、“可笑”之義的人該如何是好?這種人只能想象一個音近的字,并且猜測它就是原字。……以傳播媒體的現(xiàn)況推之,我可以更大膽地估計:就是出于電視公司聽寫字幕的人員“無知的創(chuàng)造”,我們?nèi)缃癫艜?jīng)常將該寫成“哏”的字,寫成了“梗”字。[4](P365)

      張大春認為,“?!敝援a(chǎn)生“好笑”“可笑”之義,是源于人們對“哏”的誤讀、誤解,這種誤用經(jīng)過傳播媒體的廣泛傳播,最終導致“哏”由訛讀變成訛字“?!?。

      筆者在百度、豆瓣、新浪、騰訊等網(wǎng)絡媒體上進行語料搜集后發(fā)現(xiàn),代表“笑點、槽點”意義的“?!保^早出現(xiàn)在百度貼吧、豆瓣小組中關于臺灣地區(qū)綜藝節(jié)目和臺灣地區(qū)藝人的討論中。例如:

      (12)憲哥是話中有梗,梗外還有梗,畢竟是來做嘉賓的,在聊天中穿插說笑,輕描淡寫。小鐘是來表演故事的,肢體夸張,音樂配合,雖然是偷梗,效果也不錯。其實,憲哥的n多梗都被很多人照搬或是變化著來用的。(百度貼吧,2009-10-28)

      (13)求有關五月天的梗,提供越多越好的有關五月天的梗,當然最好是歌詞里面的梗。(百度知道,2008-10-10)

      從語音方面來看,臺灣地區(qū)的方言屬于閩南方言,其語言系統(tǒng)中的前后鼻音較難辨析,如“哏”讀[k?n35],“?!弊x[k??214],確實容易出現(xiàn)語音上的偏誤。語言使用者未能有效地傳遞準確的完整信息,導致接受者在接收模糊的信息后,又加以主觀聯(lián)想進行再傳播,這就使與“哏”音近的“?!弊忠搏@得了“笑點”之義。從語義方面來看,“哏”是相聲表演中的常用術語,即相聲中的笑點,一般叫作“包袱”,相聲演員在表演中把笑料放進“包袱”里,然后在適當?shù)臅r候突然抖落,這個過程就叫做“抖包袱”。由此可見,“哏”具備兩個典型的特點:第一,它是引人發(fā)笑的點子或段子;第二,在它出現(xiàn)之前通常會有組織、有鋪墊,甚至能夠追溯到其來源。在第二點中,“追根溯源”又可以比作“順藤摸瓜”,而“藤”本身就是指瓜的匍匐莖,這與“梗”的主要義項“植物的枝莖”頗為類似。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梗1”的詞義演變路徑,具體如圖2所示:

      (一)“X?!?/p>

      “X?!本哂行迈r感和易理解性,因此,頗受年輕網(wǎng)民的追崇。形式多樣的組合不斷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呈現(xiàn)出向類詞綴演化的趨勢。我們注意到,框填是“X?!卑l(fā)生類詞綴化傾向的最大動因,使用者通過大量套用“X?!钡目蛱钅J蕉鴦?chuàng)造出具有新意義的短語。與此同時,正是由于大量套用、模仿和泛化使得進入“X?!边@一框填模式的可變成分,即語素“X”的范圍越來越廣,如“老梗、爛梗、失憶梗、年齡梗、身高梗、懷舊梗、竹馬梗、游戲梗、接梗、有梗、融?!钡?。

      從當代流行語里搜集到的關于“X梗”的短語中,可以看出,“X?!钡臉嬙~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語素“X”的詞性和音節(jié)上,其中,又以前者的特點最為突出。我們就以語素“X”的詞性作為分類標準,對“X?!钡臉嬙~模式予以歸納,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由形容詞、名詞、動詞所構成的“X?!倍陶Z,各有自己的使用特征。下面,就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在“X梗a”中,語素“X”為形容詞,它常常與“梗a”構成偏正短語,用來修飾限定“梗a”,表示該事物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如“老梗”“新?!薄盁峁!薄盃€?!钡?,都意在表明“梗a”所指向的流行詞、事件或橋段所具有的主觀色彩性質(zhì),是人為界定的屬性,表達出語言使用者對此事的褒貶態(tài)度。

      第二,在“X梗b”中,語素“X”為名詞,與“梗b”構成的短語通常也是偏正式,但“梗b”在此處起到的是類詞綴作用,這也是與“?!毕嚓P的流行短語最普遍的結(jié)構。從結(jié)構上來看,名詞“X”作修飾語,“梗b”為中心語,前者修飾后者,“X梗b”則是與“X”有關的一系列事物或橋段。從語義上來看,“X梗b”實則傾向于說明“X”所代表的意義,因此,語用意義上的中心語應是“X”這個名詞,“梗b”則更像一個詞綴,表示這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即劇情片段或廣為人知的情節(ji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具有類似的類詞綴化傾向的例子也大量存在,如“X黨”“X族”“X神”“X友”“X貨”“X客”等。

      由于“X梗b”負載了某種流行語義,根據(jù)不同的話語場景要求,在這一固定的框架模式中,可以運用適應該情境的詞語“X”進行替換和填充,從而使這一框架的語義和語法形式得到鞏固;與此同時,框架意義的逐步鞏固,會允許更多的要素進入??梢哉f,這一過程如同一個兩者相互作用、彼此促進的閉環(huán)。“X梗b”在框填的作用下逐漸類詞綴化,語言使用者通過模仿現(xiàn)有的語言結(jié)構,替換和填充內(nèi)部元素,復制并派生出各種具有新內(nèi)容和新意義的變體形式。在這種同構類推的過程中,“X梗b”的語言結(jié)構是固定的,而語素“X”可以被不斷替代,“梗b”則表示這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也就是說,前者是具體的,后者是抽象的,因此,“梗b”在這里更像是充當詞綴的作用。于是,語言使用者能夠利用“X梗b”這一固定模式及其內(nèi)部的構造機制,不斷創(chuàng)造具有新語義的“X梗b”,使得“X梗b”具有很強的能產(chǎn)性和代表性,并得到迅速傳播和廣泛認同。不過,由于“X梗b”這一結(jié)構的詞語大多是來自網(wǎng)絡語言,傳播范圍也以網(wǎng)絡為主,所以往往有一定的時效性與局限性。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zhuǎn)變,“X梗b”的含義會逐漸偏離最初的目的意義乃至消解。

      第三,在“X梗c”中,語素“X”作為動詞去支配“梗c”,二者構成具有動賓關系的動詞性短語。根據(jù)觀察可知,此處的動詞“X”基本為單音節(jié)語素,要理解“X梗c”所代表的含義,主要是在于把握動詞“X”在上下文語境中的意義。如“接?!敝械摹敖印弊?,在《新華字典》(第11版)中有以下義項:1.連接;2.繼續(xù),連續(xù);3.接替;4.接觸,挨近;5.收,取;6.迎;7.托住,承受?!敖印痹谂c“梗”搭配時,主要有兩個義項:一是義項2,即將“梗”繼續(xù)下去,意思是在小說、影視等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中一方設計出故事情節(jié),另一方把這個情節(jié)續(xù)寫下去;二是義項7,即托住“梗”,意思在會話交談中,一方拋出某個話題,對方在理解其目的后,把這一話題托住并延續(xù)下去。至于這兩種解釋究竟何者最為恰當適宜,還需放入具體語境中進行判斷。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上述三種類型的“X梗”式時,我們都是以語素“梗”作“梗1”或“梗2”義為前提條件的。因此,對“X?!蹦J街械恼Z素“?!辈荒芤桓乓曋疄椤肮?”或“梗2”,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

      (21)兩三人一組,翻地、打梗,一人挖坑施肥,一人播種,忙而不亂??諝饫飶浡嗤恋那逑悖慌擅β档拇焊麄涓跋?。說笑間,一片地塊的土豆就種完了。(《慈善公益報》,2019-04-22)

      (22)以挑茶為例,看似簡單,實則辛苦。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一堆毛茶,手指一根根地撥弄,剔除本來就不易發(fā)覺的黃片、老?!ā侗本┤請蟆?,2019-04-19)

      例(21)、例(22)中的“打?!迸c“老?!钡臉嬙~模式都屬于“X?!?,不過,其中“?!钡囊馑际恰爸参锏闹ηo”,“打梗”是指鄉(xiāng)村農(nóng)民春耕的一種方式,“老梗”則是指枯黃老化的茶梗。如果將這里的“?!苯忉尀榱餍辛x“笑點”或“有固定意義的事件或橋段”,就會與原文語境所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就此而言,在“X梗”構詞模式中,我們首先需要依據(jù)語言的整體性,辨別“?!痹诰唧w語境中的意義是其基本義還是時下流行的衍生義,再來確定語素“X”的準確含義,最終得出“X梗”的正確語義。

      (二)“梗X”

      上文例(9)至例(11)中的“梗王”“梗神”“梗曲”,都是以詞素“?!奔用~構成偏正結(jié)構的復合詞。當其中的“X”為指人名詞時,“梗X”大多是指在某特定群體中能帶動交談氣氛、愛抖包袱的焦點人物,偏于褒義色彩,如“梗王”“梗神”;當“X”為指事名詞時,大多是指在網(wǎng)絡上迅速流行起來的充滿槽點的、沒有深意的事物,多含有貶義色彩,如“梗曲”。從搜集的語料中可以發(fā)現(xiàn),“梗X”的構詞模式?jīng)]有“X?!蹦J绞褂妙l率高。不過,隨著語素“?!笔褂妙I域的延伸、使用人群的增加與搭配對象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名詞“X”能夠進入“梗X”這一構詞模式,其能產(chǎn)性也越來越強,從而為大眾所廣泛接受。

      四、“?!痹~義的演變原因

      (一)大眾傳媒的助力驅(qū)動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人類社會生活愈加豐富,各個領域都不斷出現(xiàn)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必然會要求有相對應的語言進行描述,反映到詞匯系統(tǒng)中就是要有新詞語的產(chǎn)生。這就使得與“梗”搭配成詞的語素更加廣泛,也賦予了“?!比碌纳ΑEc此同時,網(wǎng)絡、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大眾傳媒日益發(fā)達,尤其是網(wǎng)絡媒體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梗”類流行詞語也在大眾傳媒的助力之下,被迅速傳播至各個角落。

      (二)求新求異的社會心理

      語言使用者在創(chuàng)造和使用新詞新語時,總是會存在求新求異與從眾跟風兩種心理。張大春認為,“?!笔怯捎谌藗儗Α斑纭钡睦斫獠划敹斐傻挠炞?,但接受者出于從眾跟風心理,卻將之擴散開來。另一方面,通過框填模式,“X梗”“梗X”以保留話語框架的形式實現(xiàn)了話語關系上的可接受度與可操作性,同時又通過替換和充填,對“X梗”“梗X”的內(nèi)涵加以塑造和豐富,從而實現(xiàn)了形式結(jié)構上的創(chuàng)新與求異。

      (三)“娛樂至上”的文化氛圍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現(xiàn)代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和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普遍提高,大眾娛樂方式可謂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甚至形成了“娛樂至上”的文化氛圍。網(wǎng)絡、電視等媒體受到人們的競相追捧,個別傳媒也花樣百出,以奇聞異事和娛樂噱頭等各種“?!眮砦^眾的眼球,乃至出現(xiàn)了槽點十足、十分“有?!钡木C藝節(jié)目和“爛俗?!薄肮费!睂映霾桓F的影視文學作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梗”的新生意義。當然,這種現(xiàn)象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與探討。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從追溯“?!钡谋玖x入手,分析其引申義的演變路徑。進而闡釋“?!碑斚碌牧餍辛x與演變路徑,在語音誤讀、隱喻認知思維等助推下,“?!钡男律餍辛x才得以產(chǎn)生和發(fā)展。同時,框填式的構詞模式也成為推動語言交際的主要動力,與“?!睒嫵啥陶Z的語素不斷增多,增強了漢語的表現(xiàn)力,豐富了漢語表達的組合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使語言交際日趨靈活和多樣??傊?,詞匯作為語言要素中最積極、活躍的部分,最能動態(tài)地反映社會的變化軌跡??梢哉f,“梗”的流行契合了現(xiàn)代人的交際心理、反映了現(xiàn)代人的娛樂方式、適應了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就此而言,“?!钡男律x的出現(xiàn)也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與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張大春.認得幾個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曲占祥.隱喻和轉(zhuǎn)喻在詞義延伸中的作用[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7,(6).

      Abstract:The word “geng(梗)” is frequently used in today'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its representative meaning also gives rise to a large number of new popular meanings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raceability of “geng(梗)”, and analys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its meaning in each dictionary. From this, it explains the popular meaning of “geng(梗)” in the new media era and its evolution path, concluding that the new popular meaning of “geng(梗)” can be produced and consolidated with the help of phonetic misreading and metaphorical cognitive thinking. In addition, the word-formation model of "Geng" catchwords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grow with the help of box-filled word-formation models. Language users can make use of fixed patterns such as “X geng(梗)”, “geng(梗)X” to create new semantic “geng(梗)” catchwords, so that they have a strong productivity and representativeness and that they could be quickly spread and recognized.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vocabulary, a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language elements, can best reflect the changing track of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polysemous words with “geng(梗)” as an exampl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efully comb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 “geng(梗)”, probes into the deriv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mantic it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and explain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polysemous words similar to “geng(梗)”.

      Key words:“geng(梗)”;semantic change;catchword;cognitive metaphor

      猜你喜歡
      流行語
      網(wǎng)絡流行語是時代的注腳
      2019年中國十大流行語
      流行語譯成古文也有腔調(diào)
      這些年我們聽過的流行語
      用古詩文翻譯2017年流行語
      排行榜
      小透明
      遇顏友止
      讓流行“流形”,讓經(jīng)典“永恒”
      談日語流行語的漢譯策略
      津市市| 吉首市| 岳普湖县| 英超| 南皮县| 太白县| 天门市| 织金县| 南城县| 买车| 襄汾县| 汝阳县| 新兴县| 巫山县| 德清县| 泸定县| 广灵县| 田林县| 兰考县| 葫芦岛市| 彰武县| 隆德县| 青川县| 缙云县| 博罗县| 溧阳市| 株洲县| 介休市| 洛隆县| 临西县| 浠水县| 临湘市| 连州市| 舞钢市| 绍兴县| 右玉县| 手机| 宕昌县| 色达县| 丽江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