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泱
95高齡的黃宗英,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道她的從影經(jīng)歷,道她的黃昏戀情。其實,她有太多的偶然:偶然被請去當替補演員,成了影劇觀眾的偶像。偶然認識了生活中的幾個“他”,使她的感情生活豐富多彩。寫作,也是隨遇而安并不刻意追求。她說:一不小心就成了作家。在上海文學(xué)藝術(shù)獎“終身成就獎”的頒獎現(xiàn)場,組委會給予黃宗英的頒獎辭中這樣說:“16歲主演話劇,由此開啟七十余年漫長的跨界文藝生涯。她的表演清純明麗,展現(xiàn)了新女性青春向上的時代氣質(zhì)。她的文字帶著表演藝術(shù)家的靈動才情,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散淡舒朗,其散文化的報告文學(xué)作品,關(guān)注重大社會主題,深刻影響了幾代讀者。”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黃宗英淡化影劇表演,開始轉(zhuǎn)換角色,成為一名專業(yè)作家。
第一部作品頌“和平”
1950年,對黃宗英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年,催生了她的第一本書《和平列車向前行》。
年初,她和趙丹合演的《烏鴉與麻雀》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這讓他倆很長時間沉浸在喜悅之中。一天,她和趙丹正在昆侖影業(yè)公司的攝影棚,商量著下一部電影《武訓(xùn)傳》的角色表演。忽然,聽到有人在遠處大聲喊著:“宗英啊,快去辦公室,有您的會議通知。”她三步并作兩步奔向廠部大樓。這通知的可不是一般的會議啊,這是從北京來的,讓她趕緊準備一下,先去北京報到。黃宗英作為上海影業(yè)界的一員,將赴波蘭參加“第二屆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這是她第一次出國,幸福,激動,情滿胸襟。
10月的北京,秋陽明媚而艷麗。經(jīng)過多次準備會后,月底,代表團乘上國際專列,從北京到莫斯科,與蘇聯(lián)和朝鮮代表團,一起去波蘭華沙。中國代表團共17人,團長是時任政務(wù)院副總理、中國文聯(lián)主席郭沫若,團員有張瀾、馬寅初、盛丕華、金仲華、劉良模、巴金等,25歲的黃宗英,是團里最年輕的團員。這次會議,黃宗英有一張珍貴的會議照片,是與巴金一起在會上的場景。兩人并排坐著,戴著同步翻譯的耳機,凝神聆聽著大會的發(fā)言。巴金視線平直,雙手輕握著。黃宗英頭略低著,左手按住耳機,似乎想聽得更仔細些。
“到華沙已經(jīng)是晚上,下著小雨,水銀燈照耀著,好像天上灑下小珠子一樣。多少的紅旗,多少的白鴿?!边@是華沙給黃宗英最初的印象。第二天,她就隨代表團去參觀華沙市容。華沙是一座苦難而英雄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飽受創(chuàng)傷,大部分建筑被戰(zhàn)火炸毀,古老的教堂,被炸得只剩下一個空架子,雄偉的博物館,只留下了一道殘墻。130萬華沙人,只幸存了70萬。然而,經(jīng)過戰(zhàn)后五年的建設(shè),一座新華沙聳立在世人眼前。而且,在這座新城里,召開第二屆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來自世界80余個國家的1700多位客人,共商反對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大計。
看著眼前的一切,聽著解說員的介紹,黃宗英心潮起伏,她感受到波蘭人民在戰(zhàn)爭中所受災(zāi)難和痛苦,更看到了他們勇敢地保衛(wèi)自己的家國,建設(shè)自己美麗的家園的毅力。她不能平靜,覺得有責(zé)任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于是她寫下了《初到波蘭》,她要一篇篇寫下去,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告訴世界上一切熱愛和平的人們。按照大會的安排,各位代表可利用會議間隙,分赴波蘭各地,去感受當?shù)厝嗣竦纳?。黃宗英從華沙起飛,去了波蘭的另一個城市克城。那是一座工業(yè)城,她來到一家工廠,一路上的參觀,處處受到工人們的友好歡迎,她還參加了工人們組織的晚會。黃宗英是中國電影界的代表,被推舉到臺上?!八麄円宰顭崃业恼坡暁g迎我。我微笑著走上臺講了話,事先沒有發(fā)言稿,所以沒有人能為我翻譯,我熱情地說著,他們就熱情地聽著連一個字也聽不懂的話。于是我們大家都笑了。是的,熱愛和平的心是不需要翻譯的。在他們的掌聲中,最后我用剛學(xué)會的波蘭話喊出了:‘謝謝!和平萬歲。”這是黃宗英《克城一日》中的記述。
一個多月后,黃宗英回到國內(nèi),組織上沒有布置過寫稿任務(wù),而她卻交出了一摞文章,這就是《和平列車向前行》書稿。出版社緊鑼密鼓地排印,次年2月,由巴金任總編輯的平明出版社出版了此書,這是黃宗英平生第一本專著,列入“新時代文叢”第一輯中的一種,文叢的主編是巴金的兩位好友潘際坰和黃裳。當月,此書3000冊一售而空,三月份又再版印了3000冊,以滿足讀者的渴求。
《和平列車向前行》是一本詩文集。黃宗英在書前寫有《前記》,這是一篇極其簡約、樸實,文字短得不能再短的序文,一共只有97個字,照錄如下:“我這次很榮幸能隨著中國和平代表團遠走蘇聯(lián)、波蘭兩個國家,我有責(zé)任要把我所看到的傳達給大家。我剛在學(xué)習(xí)寫作,這些作品都是非常幼稚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好讓我在做一個演員之外還能用我的筆,多多少少的為人民做些事情?!比珪蓛墒自姼韬臀迤恼陆M成,一頭一尾分別是詩歌《和平列車向前行》《祖國的兒女》,中間是《初到波蘭》《克城一日》《我尋找這樣的愛》《斯大林七十誕辰禮品展覽會》《勞動模范為和平而奮斗》。
對于寫作,黃宗英可不是第一次。1946年,21歲的黃宗英剛在北平拍攝完電影《追》后,受邀來到上海,在上海戲劇專科學(xué)校進行義演??臻e時,她就看書,讀英語,還練小楷《靈飛經(jīng)》。更讓她投入的是寫作。她把自己寫的文章投給上?!段膮R報》,文藝副刊上就有以“寒窗走筆”為題的散文連載。她的寫作筆法,從一開始就這樣注定了。她寫道:“雖然昨夜兩點鐘入睡,今晨很早,就被一陣鳥聲喚起,住的地方很近,信步走去,有水,有小堤,有茅屋。有人在釣魚,有兩個撿煤核的小孩在打架玩。你想不到在這鬧市附近有這么清麗的地方,我輕踏過帶露珠的小草,順著河邊往前去,找著一張翻睡在岸上的大船,坐下來曬初升的太陽。日來熙熙攘攘,今天靜下來,反覺若有所得?!睆哪菚r到現(xiàn)在,“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就是她的寫作基調(diào)。
寫書,黃宗英已邁出了第一步,接著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筆下全是身邊事普通人
1955年6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黃宗英的第二本書,書名叫《一個女孩子》。第一次初版就印了9100冊。此書版權(quán)頁上有一則“內(nèi)容提要”:“本書分為兩輯,第一輯收散文八篇,抒寫了作者對新中國成立以后新的生活的幸福感情,和展現(xiàn)在我國青年前面的美妙遠景。第二輯收詩七首,歌頌了人們對和平的愿望,和年輕的希望與理想?!彪m然,從形式上看,這也是一本詩文集,但內(nèi)容上已有了很大的擴展,因為,黃宗英的生活面有了較大的拓寬。
在書的前面,有《寫給青年朋友們》一文,作為代序。這可看出,這本來是一篇演講稿,但可以反映她此時的心情,就用來作為此書的序言。開頭她就寫道:“親愛的同志們:常常接到你們的來信,關(guān)懷地問起我是怎樣的在生活著,為什么長久不拍電影?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幾年我雖然攝制任務(wù)較多,但我并沒有浪費寶貴的光陰。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急速前進,我們很多的演員都投入了生活,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刻苦學(xué)習(xí),相信這一切都將在我們今后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中開出花來?!边@就告訴人們,她的生活軌跡有了很大變化,除了電影,她更關(guān)注社會生活和普通民眾。她接著說:“幾年來,在工廠里,我親眼看到新的廠房的落成,我看到造成的工作母機被裝在大木箱中,運送到祖國各地。我和工人們一起從冬日滴水成冰的鐵皮活動房子,搬入了明亮的新宿舍。假日里, 我和女工們一起到百貨公司去買花布做裙子,在公園的草地上討論如何突破生產(chǎn)定額,趕上別的先進小組。一切都是飛躍的進展著啊!”
作者沉浸在生活的海洋里,感受著新的時代,新的環(huán)境,并激發(fā)她寫出一個個身邊的普通人物。第一篇《一個女孩子》,文中說:“一天早上,我正坐在家里看書,母親說門口有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找我,我跑出去,看見了一位我不認識的派頭十足的漂亮小姐,我說:‘找我嗎?她很難為情:‘找你有點事情。我說:‘請進來吧。我們面對面坐了下來,半天她也不響,只是看著她那擦了蒄丹的紅紅指甲,又看看我,扭捏地笑著,倒叫我這做主人的為難了。我開玩笑地問:‘是要照片嗎?她笑笑?!灻??她還是笑笑,我真窘了?!菑膶W(xué)校里來嗎?‘沒有讀書。她說話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穿得那么時髦,家境一定很不錯,為什么不上學(xué)呢?上海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讀書一點意思也沒有,也沒有用處,我想拍電影,像你一樣?!边@樣一問一答,黃宗英終于明白了,這是一個用現(xiàn)在話來說的“黃粉”。
于是,黃宗英從電影說到人生,說到社會,對她一番因勢利導(dǎo)的勸說:“假如你想當優(yōu)秀演員,我希望你還是先回到學(xué)校里去,多讀書,多注意你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譬如說學(xué)生為什么要罷課,工人為什么鬧罷工,為什么有的人過得那么舒服奢侈,有的人窮的沒辦法活?!闭f著,黃宗英還借了三本書給她。后來解放了,小女孩來看過黃宗英,書還了人沒碰到,留下一張字條。不久的一天,黃宗英在蘭心大戲院演出,突然就看到了一隊解放軍,其中還有這個小女孩。她說:“我參軍了,在部隊文工團。 我們一星期前到的上海,我在報上知道你在蘭心演戲。”
是啊, 一個原本不肯讀書、只想追星、夢想成為明星的小女孩,在黃宗英的引導(dǎo)下,看書上學(xué),進了軍隊大熔爐,成了一名解放軍文藝戰(zhàn)士,這變化多么大啊。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陣子,黃宗英有了一個小小的“頭銜”,劇影協(xié)會福利部副部長,還兼著協(xié)會所辦的托兒所所長。有了生活體驗,才有她筆下的《第四次哭》。開頭寫道:“在北京一條彎彎的胡同里,有一座小小的幼兒園。園主任只有19歲,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臉龐兒也和孩子們一樣,又紅又胖的,她在16歲初中畢業(yè),填寫投考志愿書時,就選擇了幼兒師范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边@個年輕的幼兒園主任,要面對一百多個學(xué)齡前兒童,包括有著不少頑皮的孩子。經(jīng)歷一波四折,最后她還是抹干眼淚,堅持下來并做出了成績。文章最后寫道:“她叫什么名字,她到底在哪個幼兒園工作,不許我講出來??傊亲鎳О偃f青年團員中的一個?!?/p>
讀者不難看出,黃宗英寫的都是身邊瑣碎事,普通的人。甚至都沒有具體的姓名,因為他們太平凡了。然而,正是這平凡,體現(xiàn)出人性的善良和人格的高尚。無論這些寫人敘事的散文,還是第二輯中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小敘事詩,作者都在向讀者報告,中華民族是一個心靈美的民族。這樣一種寫作理念,就一以貫之,一直到她后來先后寫出《小丫扛大旗》《大雁情》《小木屋》,并連續(xù)三屆獲得中國報告文學(xué)獎。她以女性的細膩,散文抒情的筆調(diào),來“創(chuàng)作散文化的報告文學(xué)作品”。這就是她從散文到報告文學(xué)的路徑。更少人研究過,她作為一個作家的寫作個案。其實,她是“無技巧”的寫作。一提起筆來,文字就順著心靈的情感自然流淌出來。她的文字活色生香,富有生命力。她夸獎一個人的執(zhí)著:“一旦決定要做什么,就立刻全身心撲上去做,一根筋地去做,龍門吊車也拽不回來?!彼龑σ粋€人的印象至深:“畢生不忘,像顏色摻在了酒里,撈也撈不出?!彼奈淖?,如著名畫家黃賓虹所說,“無作家氣”。從沒有刻意地遣字造句,一本正經(jīng)寫作。正如詩人、傳記作家(寫過黃宗英、張瑞芳、趙丹等傳記)姜金城先生所說:“她寫文章沒規(guī)矩,隨心所欲。不知她怎么開頭就開了頭,不知她怎么結(jié)尾就能結(jié)尾,看得人像著魔一樣?!币灿腥苏f,她是“率性又自信的作家”“不按常理出牌的作家”。從題材、結(jié)構(gòu)到文字,都體現(xiàn)出她的寫作特色。
誰說演員不能寫劇本
在電影劇組里,有著明確的分工,編劇、導(dǎo)演、攝影、美工、化妝等。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道出了劇本在整個攝制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劇本由劇作家撰稿,作為影片的拍攝基礎(chǔ)。有經(jīng)驗的導(dǎo)演,會與作者一起,從電影專業(yè)角度,或參與補充修改,或一起寫成分鏡頭劇本,便于導(dǎo)演工作。這是編劇與導(dǎo)演的合作。也有導(dǎo)演獨立撰寫劇本,既是編劇又當導(dǎo)演的。但是,電影演員寫電影劇本的,為數(shù)寥寥。黃宗英的大哥黃宗江,是演員也是劇作家,女演員中,王瑩算一個,黃宗英也算一個。
1956年6月,黃宗英創(chuàng)作出版了第一部電影劇本《在祖國需要的崗位上》,列為“電影劇本叢書”之一,由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初版印了8000冊。此書的扉頁上,有一段“內(nèi)容說明”的文字:“在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我們的青年都懷著遠大的理想,希望把自己的熱情和全部精力獻給這一偉大的事業(yè)。林培明也正是這樣的青年之一。她在初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一個托兒所去工作。開頭,她認為這個工作是瑣碎的、平凡的、沒有出息的。后來,在黨、團的教育和一些優(yōu)秀保育工作者的影響下,日益覺得孩子們的活潑可愛,她對這一工作就產(chǎn)生了感情,并且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她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熱情和能力,終于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保育員。劇本刻畫了我國青年保育工作者的生動形象,說明在祖國所需要的任何工作崗位上,我們都必須以我們對于祖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偉大熱情,貢獻出誠實的、忘我的勞動?!?/p>
這部劇本定稿于1955年10月,實際寫作時間更早。她曾回憶說:“1953年冬,我生下愛女橘橘,有46天產(chǎn)假和紅布21尺,我覺得發(fā)了橫財,不必每天形式地去坐班啦。我拿出一沓新稿紙,襯著大紅布,拿起筆來,新中國成立前夕和成立初期,我張羅忙活為劇影協(xié)會辦幼兒園。我一開筆,寫的就是托兒所、教養(yǎng)員、保育院和孩子們。產(chǎn)假才起頭,我的劇本就完成了?!边@真叫“十月懷胎”,她生下女兒趙橘的同時,在她大腦里也孕育成熟了一部電影劇本。對于一個演員出身又熱愛寫作的作家來說,她把寫劇本也看作是自己的職責(zé)之一。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電影劇本可稱為文學(xué)的一種樣式,所以,電影文學(xué)的劇本具有文學(xué)的閱讀性和欣賞性,常常單獨發(fā)表或出版讀物。還有過《電影小說》《電影文學(xué)》等刊物哪!
黃宗英有演戲的豐富經(jīng)驗。1941年,16歲的她,跟著大哥黃宗江來上海,進了職業(yè)劇團管道具。一天,劇組演曹禺的名劇《蛻變》,女演員一時來不了,導(dǎo)演黃佐臨情急之下,拉來黃宗英頂替上臺,她把一個潑辣撒野的姨太太演得活靈活現(xiàn)。沒想當演員的黃宗英,就這樣稀里糊涂地當上了演員。之后又參演了話劇《鴛鴦劍》《甜姐兒》,又演電影《追》《幸??裣肭贰督诸^巷尾》《麗人行》等。所以,她寫電影劇本是順理成章之事。有人問起,她自豪地說:“誰說演員不能寫劇本??!”
劇本初稿寫畢,正好中央電影局有個為期三個月的“劇作講習(xí)班”,上海讓黃宗英去參加,她就帶著這部劇本處女作去了,作為結(jié)業(yè)作業(yè)鄭重交卷。很快,上海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通知她,劇本獲一致通過,可進入拍攝。“一稿通過”,這可是破天荒的事。于是,劇本投入拍攝,完成后改名《平凡的事業(yè)》公映。此劇本從創(chuàng)作到拍攝,之所以順利成功,黃宗英后來總結(jié)道:“如今回頭看處女作,它來自生活,來自心頭,來自身邊?!?/p>
黃宗英一生有過四次婚姻。第一個丈夫異方,是劇團會作曲的指揮,因病早逝。第二個是南北劇社的社長程述堯,后因性格不合分開了。第三個是才華橫溢的電影演員,她親熱地喚作“阿丹”的趙丹。第四個是80歲來到她身邊,早年把海明威介紹給中國讀者的翻譯家、出版家馮亦代。除了前兩次短暫的婚姻,她后來70余年的生活伴侶,主要是演員趙丹和作家馮亦代,這也契合了黃宗英從演員到作家的人生軌跡。
也許,因為拍成電影改名為《平凡的事業(yè)》,原先的電影劇本《在祖國需要的崗位上》,時光漫過60多年,就很少為讀者和觀眾所注意了。黃宗英卻很珍視這部處女劇作,她對我說:“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劇本,幾乎與我第一個女兒同時孕育誕生?!?/p>
之后,黃宗英又拍攝了電影《為孩子們祝?!贰都摇贰V?,她說:“我的演員生活漸漸淡出,作家生活漸漸淡入?!?950年代后期,她剛下鄉(xiāng)來到浙江山區(qū),分不清稻谷和麥穗,不認識馬蘭和苦菜,卻真誠地走向生活。1960年代初,她來到河北寶坻,見了司家莊的邢燕子、小于莊鐵姑娘隊張秀敏和史各莊的侯雋,和她們同甘共苦,并寫出了《小丫扛大旗》《特別的姑娘》等報告文學(xué)。新時期到來,文藝的春天催人奮進,黃宗英一頭扎進陜西山村,采訪一生撲在植物研究的科學(xué)家秦官屬,寫出《大雁情》。沒幾年,她又奔赴西藏,冒著生命危險,寫出《小木屋》,謳歌從事高原生態(tài)研究的徐鳳翔。
一直到2017年,學(xué)者李輝主編了四卷本《黃宗英文集》,洋洋灑灑一百多萬字。有人問她:“你怎么成的作家?”她不知如何回答,有點答非所問:“作家,應(yīng)該在生活的深水里,在激流中?!比缃?,整整70年來,黃宗英就是這樣成為作家的,從淺水走向深水,從小溪走進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