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今年兩會期間,一位來自山東的人大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整頓“飯圈文化”,改變娛樂圈不良風氣,引導明星成為正面偶像,擔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
這位代表的建言,提到了瘋狂粉絲為偶像花錢打榜、接機擾亂機場秩序等行為,而這些早已是“飯圈文化”的常見動作。
一首單曲定價幾元,短短一周就能銷售額破億?!皶充N”背后,是不少學生以遠超自己消費水平的購買力,為偶像“氪金”(原為“課金”,指網絡游戲中的充值行為)的事實。因為存在綁架學生超支消費的嫌疑,類似的營銷事件備受質疑。
近日社交媒體上又曝出3位分別來自幼兒園、小學、初中的老師,帶孩子錄視頻為偶像應援的新聞。據報道,目前已有上千名老師加入了偶像應援團隊,這引發(fā)了公眾的深深擔憂——“飯圈文化”正通過老師的傳導向低齡兒童群體蔓延,意味著這一亞文化走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青少年追星有可能走向全面“病態(tài)化”。
追星行為、“飯圈文化”之所以“星火燎原”,原因之一就在于主流社會此前并未真正將其當成重要現象來看待。大多數人覺得,孩子長大后自然會終止狂熱追星。但就現實層面發(fā)生的種種來看,對“飯圈文化”確實到了該正視的時候。如何保持自己與偶像的距離,怎樣將娛樂與正常的學習、生活分開看待,成為一堂必不可少的青少年教育課。
“飯圈文化”病態(tài)的一面該如何阻止?對相關政府部門來說,是一件頗為棘手的事情。發(fā)現與批評是一碼事,落實到執(zhí)行層面又是另一碼事。執(zhí)行力度不足或執(zhí)行動作過大,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造成負面影響?!帮埲ξ幕钡男纬桑墙⒃趶碗s的商業(yè)計算基礎上的,而這種商業(yè)目的,往往又是通過復雜又嚴密的操作達成的。其中絕大部分的操作雖然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與譴責,卻并沒有觸及法律,這也會讓政府部門感到無從下手、頭疼不已。
監(jiān)管機構可以通過“懲戒機制”,來限制“污點藝人”的商業(yè)行為,但對于通過給粉絲洗腦來實現巨額收入的“飯圈經濟”來說,很難套用“懲戒機制”來進行懲罰。這就意味著,與其懲戒,不如借助“反向教育”,幫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飯圈文化”的運轉真相,建立多元豐富的文學藝術審美,脫離對偶像的精神依賴。
因此,來自家長、老師、校園以及整個社會的輿論氛圍顯得尤其重要。正是因為找不到理想的情感表達對象,青少年才會將精力放在對偶像的追逐中。一旦通過教育讓這些年輕人懂得平等與獨立的內涵,懂得去追求人生的快樂與充實,“飯圈文化”自然會變得矮小起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埲ξ幕钡男纬梢延幸欢甑臍v史,恐怕人們也得用同樣多的時間與耐心,把墜入其中的孩子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