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娜,劉 芳,宋均仿*
(1.中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0;2.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暨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20)
外科疾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是對引流管的管理[1],肝膽胰脾術后患者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來輔助治療[2],而術后留置引流管存在體外留置部分過長、固定困難、引流管細、硬、甚至易脫出等問題。若引流管固定不當,將會影響患者的恢復,增加患者的痛苦[3]。因此過長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對于外科腹部手術后患者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4]。對于引流管的固定方法,查閱很多文獻發(fā)現(xiàn),都是對固定在患者身上的醫(yī)用粘貼敷料的研究[5]。對引流管采取用醫(yī)用黏性材料將引流管固定于引流口近處皮膚上[6],這種方法只適合一般長度引流管的固定,對于過長引流管(指引流管體外部分長度≥45cm),如T管、PTCD管、腹引管,不能達到預期的固定效果,使患者引流安全潛在風險。而做好外科術后患者引流管的護理,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留置引流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7]。為此,我們將過長引流管在傳統(tǒng)固定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并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選取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術后放置T管、PTCD管、腹腔引流管共180例,年齡32~88歲,平均年齡(49±17.8)歲,按照手術先后順序?qū)?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過長引流管采用傳統(tǒng)引流管固定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橡皮筋、回形針固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方式、引流管體外留置長度及留置天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自行設計一種固定方法,采用“H”形3M彈力膠布、橡皮筋、回形針作為固定工具,來固定過長引流管。
1.2.1 選擇對象
外科住院患者術后留置硅膠引流管體外部分(長度)≥45cm者。
1.2.2 固定材料
“H”形3M彈力膠布、橡皮筋、回形針。
1.2.3 操作步驟
護士在對過長引流管固定時,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及相關配合事項[8],并加強巡視。①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固定法,將3M彈力膠布剪成“H”形在引流管近穿刺口端10cm位置固定于皮膚上并掛于床緣;②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改良固定法,在此固定方法的基礎上加用橡皮筋和回形針雙重固定,詳見(圖a、b、c、d、e、f):
改良固定法分解:圖a將過長引流管自引流袋方向環(huán)形纏繞(長度可隨患者體位及病情需要調(diào)節(jié),以引流管不拖落地面且不影響患者翻身活動為宜);b選取完好的橡皮筋和回形針各1個;c將橡皮筋由回形針內(nèi)環(huán)穿入,使兩者相扣形成一組合體;d把組合體的回形針部分穿過上述擬固定環(huán)形纏繞部分的引流管,e再將組合體之回形針穿過橡皮筋; f使回形針反扣于橡皮筋,引流袋掛于床旁,固定完成。
1.2.4 臨床應用實例(見圖g、圖h);
1.2.4.1 延伸
此方法亦可適用于臨床其他過長儀器導線的固定,如輸液泵(見圖i)、心電監(jiān)護儀(見圖j)等。
1.2.5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固定方法在過長引流管留置期間的拖落地、非計劃性拔管、引流管脫出、(當引流管脫出皮膚大于2cm時,考慮為部分脫管;當引流管尖端完全脫出,暴露于皮膚處時,考慮為完全脫管[9])、引流不暢、引流管受壓折疊發(fā)生率。
1.2.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過長引流管留置期間傳統(tǒng)固定法與改良固定法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過長引流管留置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比較(n,%)
目前,臨床固定引流管常常使用的是別針、安全固定夾來固定引流管,別針固定時容易造成針刺傷,增加安全隱患[10],用安全固定夾固定會增加科室成本,同時,會增加院感發(fā)生機率。而使用橡皮筋和回形針固定引流管,安全便捷,具有明顯優(yōu)勢。
留置引流管是外科手術后的常見措施,引流管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之一[11]。手術患者術后護理質(zhì)量的優(yōu)劣也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進程。術后引流管的長度與固定,以不影響患者活動,又避免過度牽拉以致于誤拔引流管為宜[12]。單純性“H”形彈力膠布固定黏貼性好,能妥善固定引流管[13]。但過長引流管若單純以“H”形3M膠布固定仍不能達到預期的固定要求,從而出現(xiàn)因引流管外露過長而使得引流管拖地落地現(xiàn)象多,增加院感風險。
本實驗將過長引流管在傳統(tǒng)引流管固定方法的基礎上,加用橡皮筋和回形針的改良固定法,有效減少了過長引流管拖落地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對于外科患者腹部手術后引流通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傳統(tǒng)固定法固定過長引流管拖落地率為68.9%(見表1);同時,患者活動時容易被過長的引流管牽絆,從而增加跌倒發(fā)生率和管道滑脫等。對于攜帶引流管的患者采取預見性的護理,能減少引流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4](見表1觀察組5.6%)。
綜上,本研究應用橡皮筋加回形針組合體雙重固定法來固定過長引流管,得益于橡皮筋的彈性,滿足了不同牽拉長度引流管固定的需要,與回形針聯(lián)合對引流管進行雙重固定,取材方便、穩(wěn)妥牢固。該改良固定方法的實施,對避免引流管留置期間多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為患者早下床活動提供了一個舒適、整潔、安全的引流管攜帶條件??傊?,合理利用橡皮筋及回形針固定過長引流管的改良方法,材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簡單、效果整齊美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