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盛素芬 通訊員 滑妍娜
河南省鞏義市竹林鎮(zhèn)新山村有一位很平凡的人,他叫胡榮獻。大家走在路上如果看到他,都會認為他是一名標準的打工者,因為他衣不壓眾、貌不驚人,在村里人們常掛在嘴邊對他的稱呼就是“保長”或者“二哥”。他家里兄弟四個,他排行老二,為人厚道、實在,做不到的事情從不輕易承諾。物質(zhì)生活上,他可以說是應(yīng)有盡有,不再稀罕什么錢財之物,整日掛念的都是新山村父老鄉(xiāng)親的衣食安康。
創(chuàng)業(yè)之前,胡榮獻干過煤礦臨時工,當過煤黑子。他干起活來很賣力,不怕苦、不怕累,常和工友們抱成團把活干好,多賺點錢養(yǎng)家糊口。后來領(lǐng)導(dǎo)看他表現(xiàn)突出,就提拔他在煤礦上當個“小領(lǐng)導(dǎo)”。幾年后,他對業(yè)務(wù)十分精通,就在井下成立了包工隊,每天沖鋒到第一線,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在礦井下,他整整干了38年,帶領(lǐng)500多名礦工安全生產(chǎn),從來沒有拖欠過工人一分錢的工資;更令人感動的是,如果哪個礦工兄弟有難事急需錢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工資提前預(yù)支給對方,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創(chuàng)業(yè)之后,胡榮獻雖富裕起來,卻懂得飲水思源、不忘根本,他熱心慈善,感恩家鄉(xiāng),每年都給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發(fā)200元錢作為生活補貼。5年前,為讓村民都吃上水,他先后出資100多萬元從北京請來專業(yè)打井隊,不斷地測試、測量、定位,堅持多年最終打到水源供大家使用,解決了村里歷年來水源缺乏的重大難題。
2018年5月村上換屆選舉,胡榮獻自然被全村人推選為村委會主任。他對村民說,將繼續(xù)為大家服務(wù),當好服務(wù)員。上任后第一件事,他就把自家房子騰出一大間,作為村扶貧驛站,讓貧困戶拿著勞動得來的積分來這里換取日常生活用品。上任后第二件事、第三件事……他把貧困戶安排在自家企業(yè)工作,讓其得到相應(yīng)的報酬又親身體驗勞動的榮譽感;出資13萬余元為21戶貧困戶進行家門前的道路硬化和家庭維修;花巨資為村上安裝民用飲水管道,把各家的水管配套安裝到位;出資18萬元安裝旅游通道路燈;出資23萬元建造民用蓄水池;出資67萬余元修建村大門,并請著名書法家邵華澤題字:長壽山黃牛寨。今年五一時,村民孫運周一家敲鑼打鼓把“恩重如山,心系百姓”的錦旗送到村委會,感謝胡榮獻主任自掏腰包為其修建樓房。
新山村是貧窮落后的窮山村,總?cè)丝?500多人,在家住的大多是老年人。2018年剛上任,胡榮獻就和村黨支部書記孫筠青商量說,村上在家的基本上是老年人,也算咱們的父輩,更是咱們新山的功臣。咱們每年都要為70歲以上的老人開功臣交流會,并為他們送上紅包。每年的廟會、中秋節(jié)或者春節(jié)前,胡主任和孫書記都會帶領(lǐng)“兩委”干部為老年人送上中秋月餅、紅包或其他慰問品,既推動了三產(chǎn)的有機融合,又為空巢、獨居老人送去了精神慰藉。每年8月為支持教育事業(yè),鼓勵新山學子“不忘初心,不忘家鄉(xiāng)”,召開大學生座談會,給他們發(fā)放助教資金,激勵他們好好學習,祝其早日成為新山的人才,早日學成歸來報答鄉(xiāng)親與社會。
胡榮獻常對大家說,知足常樂,吃虧是福,自己雖然出資為村里辦了點小事,但他得到的更多,不僅讓他開闊了眼界,得到了全方位思想認識的提高,更感受到了集體大家庭的溫暖。這些在他人生道路上將成為永遠抹不去的美好回憶,是任何身外之物都不能與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