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古
無意間在網(wǎng)店看到這類品種,和綠化帶常見貼地生長的羽衣甘藍作對比,切花羽衣甘藍有相對較高的莖稈(圖1),如破土而出般的氣勢,非常適合做切花花束的裝飾,當然也適合盆栽養(yǎng)護,就像多肉老樁一般,莖稈極具線條感,頂著秀色可餐的一朵“花”,視覺效果比較震撼,且非常具有觀賞性。
被切花品種的高顏值吸引,買到了四個品種的切花羽衣甘藍種子(圖2),2019 年10 月上旬用育苗塊播種(圖3),大約2~5 天發(fā)芽,出苗率100%。在長出真葉前,我就把苗移栽到了7×7 厘米育苗盆(圖4)。播種的時候小心翼翼,其實從出苗率分析,一開始就可以簡化育苗塊的過程,直接用7 方播種。因為地盤有限,出苗率又太高,近一半的小苗我自己種不下了,11 月中旬長到了10 厘米左右,始終在育苗塊中(圖5),后來轉送給了花友。從前期長勢來看,育苗器皿不需要很大,非常小的空間就能保證它的生長。
圖1 切花羽衣甘藍
圖2 種子
圖3 播種
圖4 7×7 厘米方盆
圖8 7 方育苗盆養(yǎng)出的苗情
圖9 準備定植
圖10 “冬日圓舞曲”塑料盆定植
圖11 瓷盆當套盆
圖12 修剪
播種兩個月后,切花羽衣甘藍的小苗長到了20 厘米左右(圖6),花心部分開始根據(jù)品種逐漸顯色,隨之而來的就是病蟲害問題,首先是玄灰蝶幼蟲的啃食,這些幼蟲食量小,且發(fā)現(xiàn)后也能靠打藥滅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鳥害,正值入冬,北方遷徙南下的鳥類開始肆無忌憚地覓食,羽衣甘藍的葉片比較嬌嫩,特別招鳥,幾乎每天都有一輪破壞性啄食(圖7)。由于我最初的目的就是了解一下切花羽衣甘藍的生長習性,并沒有特別上心地養(yǎng)護,因此也就沒有采取防鳥措施,在株型上留下了些許遺憾。
原本養(yǎng)切花羽衣甘藍就是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tài)在養(yǎng),所以一開始就沒計劃要定植,打算一直用7 方育苗盆養(yǎng)到底,事實也證明它對生長環(huán)境真的要求不嚴,7方養(yǎng)出來的苗情也很壯碩(圖8)。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遇到了疫情爆發(fā),被迫宅在家里,所以閑著無事就開始準備定植移苗(圖9),提升一下外在美。隨便找了個塑料盆,口徑只有15 厘米,硬塞了5 苗(圖10),土面上再用干苔蘚略微修飾,遮擋裸露的泥土。根據(jù)塑料盆的大小,我開始在空盆堆里找了個合適的瓷盆當套盆(圖11),人靠衣裝花靠盆裝,變裝后這款被稱作“冬日圓舞曲”的品種終于有了如其名般優(yōu)雅高貴的氣質。
換盆定植后,經(jīng)過半個月的水肥供給,被鳥啄傷的痕跡也慢慢恢復了生長,新葉替代了老葉,然后我就開始動手修型,主要是剪掉了莖稈底部的葉片(圖12),讓枝干更清晰地呈現(xiàn),襯托了切花羽衣甘藍鶴立雞群的獨特味道。而修剪后,從俯視角度看“白色晚禮服”這個品種像盛花的月季(圖13),嬌俏可人。因鳥損傷最嚴重的品種是“紅鶴”(圖14),可能是紫紅色對鳥比較有吸引力,通過定植、施肥、修剪的后期養(yǎng)護,整體效果也逐漸有了可以欣賞的美感。最特別的品種是“蕾絲小披肩”(圖15),葉片呈羽狀,中心是漸變色,品種特點鮮明,觀賞性極高。通過這次的養(yǎng)植,也算是摸熟了切花羽衣甘藍的脾氣性格,抗性極佳,耐寒耐旱,病蟲害較少,養(yǎng)護容易,是值得栽培的植物品種。
圖5 小苗
圖6 十二月中旬長到20 厘米左右
圖7 鳥害
圖13 “白色晚禮服”俯視像盛花的月季
圖14 “紅鶴”
圖15 “蕾絲小披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