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洪鐵城
1 諸葛村鐘池
2 芝堰村半月塘
蘭溪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最巨大的博物館、信息庫、基因庫,是高校建筑系、規(guī)劃系師生測繪、研讀的寶貴實物,是美術師、藝術家寫生、攝影的創(chuàng)作基地,是古建筑設計、施工技術的立體規(guī)范,是電影、電視拍攝的最佳場景,是游客尋找休閑養(yǎng)生、體驗鄉(xiāng)村生活的理想家園,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活標本。
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蘭溪傳統(tǒng)建筑的四大存在特征。
蘭溪共有登錄不可移動文物2631 處,未登錄信息點2048 處,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qū)1 處,中國傳統(tǒng)村落20 個,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8 處、省級文保單位37 處、市級文保單位89 處。僅諸葛村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體163處,歷史建筑48 處,長樂村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體61處,歷史建筑10 處,芝堰村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體73處。這幾個數(shù)字之多,在浙江省乃至全國當屬罕見。
“三普”規(guī)定大類古建筑,又分小類為:城垣城樓、宮殿府邸、宅第民居、傳統(tǒng)民居、壇廟祠堂、衙署官邸、學堂書院、驛站會館、店鋪作坊、牌坊影壁、亭臺樓闕、寺觀塔幢、苑囿園林、橋涵碼頭、堤壩渠堰、池塘井泉及其他古建筑。
現(xiàn)在參考《城市規(guī)劃原理》與《建筑學》的相關規(guī)定簡化一下,將蘭溪古建筑主要類型分為:民居、祠堂、寺廟與其他公建。
其中民居類再作細分:有宅第民居、傳統(tǒng)民居等。
其中祠堂類再作細分:有總祠堂、分祠堂、家廟、香火堂、祖堂等。
除祠堂、寺廟,其余公建再作細分:有古橋(含石拱橋、石板平橋、廊橋),古塔(又分文昌塔、大師塔、童塔),古井(含單眼井、雙眼井、四眼井),牌坊(含石牌坊、木牌坊和四柱、兩柱之分),門樓(有單間、三間、五間之分),照壁,古亭(含路亭、景亭),書院(含學館、書屋、學校),會館、行業(yè)公會、商會,棉布店,糕點店,打鐵店,當?shù)辏鞣?,茶館,藥店,客棧,帳房,庫房,鼓樓,戲臺,教堂,食堂,公屋,醫(yī)室,警察局等,此外還有市政設施古城墻、古碼頭、古堰壩、水渠及古墓、棧道、古村落遺址等,總共50 多種。
如此眾多類型集于一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當屬罕見。
蘭溪保存的古建筑,有宋元的,有明代早、中、晚期的,有清代各朝的,有民國前后期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后的。可以說,1000 多年來,不斷代,不空缺,各個時期都有實物保存。其中有紀年(包括家譜記載)的達130 多座。而且不少遺存堪稱珍品、極品、孤本。這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屬罕見。
蘭溪的民居包括祠堂,跟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祠堂一個樣,都以粉墻黛瓦為色彩特征。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所有外墻面,全用白石灰紙筋灰粉刷;屋頂?shù)那伴芎箝馨ㄋ旭R頭墻的脊頂,全用灰色黏土瓦覆蓋。僅此灰白兩色,很素雅,很塊面,很整體,使局部性的磚雕門墻、門樓由此凸顯、醒目,有了特別的藝術對比效果,透射出滿身的文士氣質與風采。
蘭溪的民居、祠堂,跟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祠堂一個樣,山墻多用五花馬頭墻或三花馬頭墻收頭。即將磚墻砌筑上去高出屋頂,做成幾級跌落的形狀,俗稱“五花馬頭墻”,蘭溪人也叫“三疊馬頭墻”。
高低錯落有致的馬頭墻,像白色駿馬的頭顱高高昂起,使建筑出現(xiàn)跌宕起伏的輪廓線高潮,節(jié)奏明快,韻律濃郁,不但視覺上有如飛似躍的動感之美,同時還有豪情壯志直沖云霄的內涵之美。而且,還有失火時阻隔火焰過間、過戶的作用。
蘭溪的民居全是兩層樓屋,這一點也與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一個樣。不是一層,也不是三層。二層者,天三地二,天圓地方,陰陽和諧之故也。
當然也有例外,那是東陽李宅明代的“十臺”民居,三進三合院,每進的三間上房是單層的,此處不展開討論。
但是這里要補充說明的是蘭溪的兩層民居,與金華其他縣市民居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即樓上廳比較多。據(jù)說古時更甚。因為底層潮濕,房間多做二樓。后來發(fā)現(xiàn)本地區(qū)夏天比較熱,改住底層,二樓僅派隔熱與貯藏之用。
蘭溪的民居跟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一個樣,出現(xiàn)在梁架上、門窗上,包括天井周邊額枋、牛腿、雀替、花籃栱、晾臺欄桿和井鼓架的木雕裝飾,不上彩色油漆,全都清水成活,顯露著木材的天然色澤、質感和肌理,顯露著雕刻一刀一鑿的痕跡、技巧。因而讓人感到很自然,很質樸,很雅致,很親切。
其實蘭溪跟金華其他縣市一個樣,采用的都是東陽木雕。而排在中國四大木雕之首的東陽木雕,最本質性的特征就是清水成活。所以中國木雕歷史上也叫“東陽白雕”。
木雕不上油漆,是婺派建筑與上油漆的潮州木雕、徽州建筑最本質的區(qū)別之一。
蘭溪的民居、祠堂,跟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祠堂一個樣,磚雕采用的都是泥胚雕工藝,不是先燒磚后雕刻的熟胚雕工藝,而是在泥胚階段先完成雕刻工序,然后陰干送窯焙燒,出窯后選最佳的安裝上去。
徽州、蘇州建筑多用熟胚雕工藝,因磚胚細膩結實質地好,所以雕件畫面特別精細。蘭溪與金華其他縣市采用泥胚雕工藝,圖案花邊用印模壓出,人物景物用工具雕塑而成,因而顯得較為粗獷,表面有包漿,具有圓潤感。
蘭溪的民居、祠堂,跟金華其他縣市的民居、祠堂一個樣,很多地方施斗栱。用斗栱在行內稱大木作—也叫官式做法,古代朝廷營造法典嚴格規(guī)定,只許五品以上仕官宅第使用斗栱,庶民廬舍不能用斗栱,只能用小木作—俗稱小式做法。
蘭溪保存的明清兩代傳統(tǒng)建筑,特別是祠堂,用柱科、角科、平身科的實例很多很多。這是采用官式做法最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蘭溪民居、祠堂為什么可以用官式做法?因為古代蘭溪岀上級別的官員較多。
大戶型、大院落本是婺派建筑五大特征中的兩大特征。
1 長樂村大塘
大戶型指占地500 平米左右的大住宅,大院落指大住宅內有個100 多平米的大明堂。在蘭溪大戶型、大院落住宅保存不少,主要分布在東部橫溪、梅江等鄉(xiāng)鎮(zhèn)。
往西柏社、馬澗也有一些大戶型、大院落住宅,過蘭江到西部就少見了。
西部民居多是半合、對合型,占地100 平米與200 平米左右。與之相適應,便是10 多平米小天井。小天井之小,僅以明間開間兩側各伸出1 米左右為面闊,大約5 至6 米,以廂房開間3 米左右為深度,約計面積15 至18 平方米,所以稱之小天井。
同一地域出現(xiàn)了用地規(guī)模相去甚遠的大小戶型、大小院落,是一種新模式的出現(xiàn)嗎?筆者以為沒錯。蘭溪、婺城等地中小戶型的岀現(xiàn),沒有改變、削弱婺派建筑大氣、平實、精美的本質性特征,反而豐富了婺派建筑的戶型結構與種類,是大好事。
小戶型指100 平方米左右的半合型民居,中戶型指200 多平方米的對合型民居。
為什么半合、對合型民居要方方整整,或接近于方整?《周髀算經》告我們秘密所在,正方形能做內接圓和外接圓,且同一個圓心,圓中納方屬陽,方中納圓屬陰,有陰有陽,八卦齊全,令天地交合而生萬物,謂之大吉。
為什么都是兩層?因為天三地二,天地相配,陰陽和諧為要。
為什么都是粉墻黛瓦?因為粉墻白色為金,黛瓦黑色為水,木構青色為木,建在地上黃色為土,天井接納陽光赤色為火,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缺為吉。
蘭溪的半合、對合型民居,中軸線左右對稱,三間上房,有正屋有兩廂有小天井,三合院形式,或加三間成為對合的四合院形式,然后清水木雕、泥胚磚雕、壁畫、堆塑和端頭起翹的馬頭墻,這是堅守婺派建筑本質特征的底線所在。去掉大戶型中三間上房兩側的廂房和洞頭屋,使500 平方米的大三合院變成100 平方米的小戶型三合院,使官宦大宅民間化、經濟化。在婺派建筑中,這是繼十三間頭(包括變體的十五間頭、十一間頭、九間頭)與廿四間頭之后的新品種、新款式、新戶型,是蘭溪包括老金華縣和龍游縣人對婺派建筑戶型變革和豐富的重大貢獻。
這里寫的公益設施,一指供世人使用的橋梁、路亭、水井保存,一指供世人使用的公屋和饑食堂等。前者不稀奇,別處多有,但蘭溪保存下來數(shù)量多,不容易??胺Q真正稀奇的是供無房戶住的公屋、供經商者租用的公屋,還有災荒時為貧困人解決肚皮問題的饑食堂,絕對地為別處罕見。這是仁愛、慈善的具體表現(xiàn)。早在幾百年前就有此舉,就有公益性規(guī)劃和落地設施,絕對地難能可貴。
蘭溪人的祠堂,一種“回”字形平面,一種后凸形平面,為別處不多見,了不起。
“回”字形平面,在地塊居中位置單獨建一個四面敞開不圍護的大廳,然后退出三五米空隙,四周用前面門樓、兩側廊廡、后面上房加以回合,成為氣勢恢弘的新款式。規(guī)模大的占地3070 平,規(guī)模小的也在1500 平以上。在省內,在全國,很難看到。
后凸形平面,是在祠堂正屋(三間的,半合的,多進的)明間后面,往后凸出,少的三五米,多的超過九米。據(jù)說供族內老人停放棺木用的。這還是“百善孝為先”之為。在省內外的祠堂建筑中,很難找到相同的實例。
前文寫到蘭溪寺廟不按常見的七大件加琉璃大屋頂模式,而是做成粉墻黛瓦民居的外貌,民居排丘型、半合型、對合型、前廳后堂型的形式。而且,還大量地應用于大祠堂、分祠堂、小祠堂與祖堂、香火堂,成為蘭溪的普遍性、地方性建筑現(xiàn)象。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什么?這地方性建筑現(xiàn)象掩藏著什么?
這是蘭溪人敬天敬地的場所,這是蘭溪人敬天敬地的模式,這是蘭溪人敬天敬地的特色。但所謂“場所”“模式”“特色”,都是外在的、明眼人能夠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而深藏著的、不易被常人看出來的真正的內在意義,筆者認為,應該是“人神同在”四個字。
“人神同在”四個字,實質上是蘭溪人把神看成與人平等的內心獨語;是蘭溪人不跟風,不照搬照抄,不隨人后,大膽創(chuàng)造精神的顯現(xiàn)?!叭松裢凇钡恼嬲馑迹P者認為是神(包括神仙、佛陀、祖先)與人同在,是神與人平等。而且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喻示著做人做事做好了,后人會把你當“神”來供奉。蘭溪寺廟供的很多是先人,就是無可非議的實證。即明成化《金華府志》卷之十三所載:“幽明無二理,感應同一機,蓋生為英杰,死為明神,御災捍患,默祐邦家,是神有功德于人者也,然則人之所以報于神者……有功于天下而天下祀之?!?/p>
“眾生平等”四個字,指一切有生命的生物與動物,在藍天之下大地之上都是平等的;不能亂殺飛禽走獸,不能亂砍古樹名木。蘭溪保存這么多的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50 多種建筑類型多數(shù)已是孤本一樣的珍貴,包括這么多500 年以上的古樹,還有連綿不斷的青山綠水,沒有被拆、沒有被砍、沒有被毀,了不起??!
這是什么表現(xiàn)?
筆者理解,這就是1000 多年來蘭溪人對它們平等對待的真實表現(xiàn),這就是1000 多年來蘭溪人從心底到行為,秉持“眾生平等”理念的業(yè)績存在。
婺派建筑的祠堂與民居,多是左右對稱,中規(guī)中矩。其實,她寫滿了做人的行為規(guī)范,處世的仁義禮智。蘭溪舊時祠堂多,是重視教育,強調重禮守制的具體表現(xiàn)和成果,有重視教育的目的意義存在。
人在左右對稱、中規(guī)中矩的空間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在家不做逆子、在朝不做奸臣、在野不做刁民、在市不做奸商的“孝道”“忠義”人格與品質。
蘭溪歷史上岀了許多國家級、世界級的高級官員、理學家、教育家、科學家、企業(yè)家、銀行家、大醫(yī)生、書畫家、戲劇家、藝術家、攝影師等等,沒有岀過一個奸臣奸商賣國賊,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實證。
蘭溪數(shù)百個村莊,大多以某個姓氏血緣關系形成的。例如俞姓村,俞氏先祖時任婺州麗澤書院教師,后任蘭溪州儒學提舉,于元大德年間由上虞縣景陽山遷來定居,以俞姓聚居得名;張村據(jù)《張氏宗譜》記載,張氏先祖于后唐長興元年(930)因避戰(zhàn)亂定居蘭溪后繁衍各地,村以姓氏得名;姓葉村為葉姓聚居地,現(xiàn)有人口680 余人,其祖字啓明號龍山,于明天順五年(1461)年由安徽蘭田客游蘭溪,寄居胡思,后游赤溪,得小山林,名曰龍山莊而定居;橫溪是元代翰林院待制兼國史院修編,“儒林四杰”之一柳貫的故里,村里住的多是他的裔孫;梅坑村人口363人,世有陳姓,宋代自城頭遷入此塢坑間定居;下新方村據(jù)《章氏宗譜》載,宋代章姓佑四公見此地位于蘭江之南,梅溪之北,平原曠野,可容萬家,遂擇地定居于此;還有宋宅為宋濂后裔居住地,后龔村以姓氏得名,等等。
保存歷史文化遺產特別多特別好的,當數(shù)諸葛、長樂、芝堰。這三個村,被國務院先后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為這三個村,還保存了不同特色的山水環(huán)境,如諸葛有十八口波光粼粼的水塘,長樂有將村莊變得玻璃世界似的大水面,芝堰有清泉汩汩終年不涸的小水渠,讓村民千百年來生活得特別自在、特別詩意。
這三個村的總特征,那就是文物建筑都以群落的形態(tài)岀現(xiàn),集中而且聯(lián)片,都保存著原真并且完整的街巷結構。這不是落后的生存空間環(huán)境模式,這是值得世人重新認識、重新評價的生存空間環(huán)境模式。